王艳青
“语文主题学习”是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内大量阅读为手段、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载体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来实施这项实践活动呢?本期,我们编选四篇有关“语文主题学习”实践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主题学习”是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内大量阅读为手段、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为载体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主题学习”主张“质”从“量”出,强调通过“课内大量阅读”让学生逐步形成阅读能力,达到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要求在课内用部分时间学教材,用部分时间阅读其他优质文本,如“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等,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大量阅读,必须加强教材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或其他优质文本的有机整合。所谓“整合”,是指把相关的零散信息彼此连接,从而实现资源整合,形成有价值的统一整体,“整合”的内涵是找准各要素之间的共同点,加强各要素之间的衔接,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具体到教材与丛书,就是要找准教材与丛书的切合点,加强二者的连接,从而达到引导学生通过课内大量阅读学好语文的教学目标。
如何让学生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在课内进行高效阅读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和丛书进行大胆取舍,加强教材与丛书的横向联系、无缝对接。从文本题材、文学体裁、作家作品以及语用特点等方面加强二者的有机整合,在课堂上实行精讲多读,将大量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一、依据文本题材整合
人教版教材基本都是以人文主题为线索,将反映同一主题的几篇课文作为一个单元来编排的。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可以在对教材进行单元整合的基础上,再根据单元主题与丛书进行整合。
比如,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单元是以“自然风光”为主题的课文。我们可以这样处理。
第一步,将单元进行整合。首先,把第一单元看着一个整体,明确本单元的整体目标;其次,选择《观潮》这篇课文作为精读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味重点语段,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体会作者词句表达的精妙。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训练,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要让这篇精讲课文作为一个例子,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最后,将《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这三篇课文作为略读课例进行教学,对这些课文,可选择性地指导阅读,放手让学生根据精读课文里学到的品悟重點语段、感悟自然风光的方法进行自学,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第二步,将教材与文本进行整合。根据本单元“自然风光”这一主题,可选取丛书中的《天下第一潮》《张家界》《翠新湖影》《黄山云海》等篇目,让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感受自然之美,采取阅读汇报课、阅读检测课、阅读欣赏课、自主阅读课等形式,让学生在大量阅读实践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二、依据文学体裁整合
不同的文学体裁体现不同的文学风格,也会给读者不一样的文学体验。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寓言短小精悍、富含哲理;神话神秘离奇、想象丰富;诗歌节奏明快、音律和谐……为了让学生能体会不同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教师在整合时可以从体裁的角度加强文本与丛书的整合。
比如,在学习《坐井观天》时,可以整合丛书中的《蚊子和狮子》《大狮子和小老鼠》《得过且过》等寓言故事,让学生通过读故事,说寓意,体会寓言的特点;学习《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时,可以围绕童话这个体裁,从丛书中选择一系列学生喜欢读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宝葫芦的秘密》《木偶奇遇记》《骑鹅旅行记》等,让学生感受阅读童话的快乐;学习《拍手歌》时,可以整合丛书中的《环保拍手歌》等,让学生感受童谣的轻快节奏。
三、依据作家作品整合
语文教材选取了不少名家名篇,这些著名作家的作品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更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在进行文本整合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根据作家的作品进行整合,让学生通过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从不同角度去走近作家,了解作家。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深度理解,更能让学生在同一作家的作品中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比如,学习《闰土》,可以再整合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一件小事》《孔乙己》等;学习《猫》,可选取老舍先生的《济南的春天》《北京的春节》《养花》《趵突泉》等进行整合阅读。
四、依据语用特点整合
语文课程的本质是学习并运用语言文字。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程,有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因此,我们的整合应多在语用点上下功夫,让学生在理解、感悟文章的同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年段要求、单元主题找准课文中的语用点,然后紧扣语用点与丛书进行整合。
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中有《富饶的西沙群岛》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两篇文章,两篇文章都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在分述中,前一篇是按空间变换来写的,后一篇是按时间转换来写的。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年段特点和认知水平,关注段落的结构和修辞方法的运用。这样典型的结构我们要认真解读,将其作为教学语用点,引领学生发现,并尝试学习运用。在与丛书整合中也应能突现这个语用点的文章。丛书中的《海底世界》就是一篇与教材衔接很紧密的整合材料。结构上同样是“总—分—总”结构,同样体现了首尾呼应,在具体描写中同样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的整合,能让学生对这种典型的表达印象深刻,形成更为感性的认识,为在写作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洪湖市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