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军
[摘 要]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渠道。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以便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19-01
一个民族的延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延续。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在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材更是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教师自身要注意充实自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广博的知识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是语文教师站稳讲台,获得威信的先决条件,也是语文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教师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诚实态度,认真研读传统文化知识,不断地学习积累、总结归纳、思考创新,在新课程实施中,透彻地理解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准确地讲授教材,从而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这样的语文教师就会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一方面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教师在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传统文化的实际价值。
二、重视古诗文教学,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美德,这些绝对不能丢失,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体现了这些。
比如爱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虽遭放逐,但仍眷恋楚国,心系故土,以祖国兴亡、天下苍生为念,书写爱国诗篇。陆游盼望统一,临终抱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抗元战败被俘,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慷慨赴死……中华民族有着悠久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无数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又如尊师重道。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代韩愈《师说》里告诫我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些生动的句子使学生意识到尊师重教的重要。现代人“终生学习”的提法在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中就有论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通过游华山洞经历,讲述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看法,使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志向,并且为之努力的道理。志向和现实并非一步之遥,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风风雨雨,在屈辱与事业的两难取舍之间,司马迁以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了完成不朽事业,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是一个失败者重新崛起的最好证明,“破釜沉舟”是一位有志者成功的过人之举。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苦难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传统文化蕴含的这些美德、底蕴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古诗文教学,学生更是要“学不可以已”,努力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勇攀知识高峰。
三、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作为中国人,不可不知中国传统文化,同样也不可不读传统经典。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展示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指点学生诵读经典,引导学生与优秀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让一篇篇富有哲理而又不失生活情趣的妙文,不断锻炼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做法:⑴诵读经典。“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凡是教材中出现的名篇名句提倡并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学以致用。说话时能出口成章,写作时能妙笔生花。久而久之,不断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最终积淀成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⑵开展多姿多彩的语文活动。除了课堂学习、诵读,语文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开展各种语文活动。例如,古诗文朗诵、课前三分钟演讲、传统文化知识辩论、成语接龙、猜字谜、对对联、历史故事大串联等。⑶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语文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影视教育,播放《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带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影片,最直观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总之,只要在生活中多发现,多积累,方法总会有。
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需要每一个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位国人的关注和努力,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6]GHB1671。
猜你喜欢渗透传统文化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