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英
[摘 要]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谈及写作,首先要考虑“写什么”的问题,为此师生都很烦恼,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束缚,阅读方面过于单一,使得写作困于“无米之炊”。对此,教师习惯用“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素材”来应对,缺乏实际的指导,让学生在素材积累上迷失了方向。针对这一问题,我就结合生活与写作谈谈素材积累的具体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告别无“米”之炊。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素材;生活;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22-02
分析高中生作文,在取材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无话可说、胡拼乱凑、凭空捏造等,导致其真实想法被隐藏,字里行间缺乏内涵,文章质量大大降低。由此,我们联想到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其中素材大多源于最平常的生活,却能扣动人心,引发读者共鸣。深究内里,关键在于素材的内在价值,即生活本质中的“情、理、趣”。所以,在积累素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用心感悟,挖掘有价值、有生命的材料,让文章焕发生命活力。
一、巧用日记,点石成金
“回到生活挖掘素材”是我们经常和学生说的话,而写日记有助于学生回到生活,我们可以利用其指导学生写作,充分展示生活的精彩。
(一)感悟生活,挖掘闪光
素材:夏日傍晚,天边的云彩格外迷人,很多人吃过晚饭会来湖边休息,有的跑步、打球,有的下棋、闲聊,还有的摘荷花、钓鱼。其中,有一个中年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在湖畔静静垂钓,没一会儿鱼上钩了,好像是一条大鲤鱼,他看了看,笑了笑,又把鱼放回湖里。
这位学生的日记忠实记录了他湖边散步时的情境,简单描述了当时的境况,虽然对其中一位中年人的行为有着重描写,但是没有过多的思考。抓住这一点我就引入素材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让其抓住人物行为揣测深意,结合时代背景探究可用的主题。很快,便有学生联想到了“呵护生命”、“适度索取”、“尊重自然”等主题,并能结合素材进行说明。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让其进行联想写作,在日记的基础上自由发挥,适当改编,抒发心中所想。下面,便是学生改编的文章片断,以《成全》为题。
片断:我愣住那里,不要鱼的“渔翁”,他在乎的什么,成全的是什么?钓鱼是否只为口腹之欲?太阳已经下山,天边那片云彩慢慢飘走,昏暗渐渐掩映过来。我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过程,体验情怀,或许能成全自己在乎的东西,不要太较真。
(二)联系阅读,深化体会
素材:爸爸鼓励我去游泳,我却因为胆小一直不敢下水,于是爸爸就用残奥会中的游泳选手激励我,用他们的故事教育我。我不想被他看不起,于是学会了游泳,心里十分得意。这时,爸爸又拿他们的成绩给我看,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超越,再没有了得意,心中颇有感触。
日记内容十分平实,但是内涵却值得挖掘,可以借助思想深度的提升给文章增添精彩。如果,结合内容引导,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直面困难”、“挑战自我”、“坚持到底”、“无畏无惧”等角度,难以跳出常规思维,文章会变得很平庸。于是,我换个角度切入,借助阅读巧妙点拨,推荐其阅读鲁迅小说《聪明人,傻子和奴才》,并且联系文本《我与地坛》,然后思考“智慧”、“愚钝”与“残缺”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打开写作思路。随着思考的深入,学生对于素材的思考不再单一,逐渐生发出这样的感悟:自以为是的骄傲,遇到困难时却本能地逃避,有所成绩就故步自封,会阻碍我们的成长。与其这样,不如像身残志坚的人学习,多一份执着,少一份懦弱,多一份智慧,少一份愚钝。这样,学生便能在不断的情感体验中累积认知,意识到生活素材中的精华,深入感悟,发现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尝试着将闪光点融入写作中,给文章增添实实在在的内涵。
(三)深入思考,点拨升华
素材:今天,我像往常一样坐公交车去上学,却在驾驶台上发现多了一盆菊花,开得很好,花蕊朝外,花瓣簇拥,十分有精神。开车的是一位女司机,年纪不大,辫子上扎着一条黄色的绢带,随着她身体的摇摆来回跳动,给这车厢添了几分温馨、和谐,顿时让人愉悦起来。
这是一段细节描写,一般人很难发现的“精彩”,学生仿佛是一位四处采风的摄影师,偶得一个美丽瞬间将其捕捉下来,让我们有幸见识了一位兼具内在美、外在美、熱爱生活的女司机,让麻木的心又变得温暖起来。由此可看出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情感经验,善于观察,能抓住细处感悟。但是在日记结尾“如果人人都能学习她,在关注外在美的同时,也注重内在美,对生活充满热爱与希望,那世界一定更美好”就显得过于直白,失去了味道。对此,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抓住内涵简化表达,由直抒胸臆变为含蓄抒情,尝试给读者更多的回味空间,以此点亮文章,发挥素材作用。学生明白之后,修改了文章的结尾,有的改为“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有的改为“不孤芳自赏的美才算是真正的美。”等,让文章增添了些许生活的味道。
二、用心体会,写出真实
高中生的作文不缺生动细腻,少的是那一份真情实感,扣动人心的描写。近年来,各地作文评价中都将“写出真情实感”纳入要求中,试图引导学生脚踏实地,灵活运用生活素材表达自我,释放真我,借助文字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对于“真实”的理解,高中生存在两大误区,一是主观地将“真”与“善”、“美”联系起来,认为“不善”、“不美”的都不是真实,写作时忽略;二是绝对的真实,不能有半点偏移,表达时完全陈述事实,让思维受限,无法写出精彩。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要结合实际,积极改善,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拓展学生写作空间,让其能自由表达,写出精彩。
(一)直面生活,还原真实
针对第一个误区的改善,我们先要从认知上强化,在理论上让学生明白:真实等于完美,生活中不可能只有善、美,尽善尽美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不是真实存在。然后可以引用教材引导学生,像《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贝尔曼,虽然“他还是一个暴躁的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在形象上被定义为“酗酒成性”、“失意落魄”、“脾气暴躁”,但“自认为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为人真诚善良、乐观开朗,对艺术无比执着。这就是真实的人物,虽然有外形、性格上的“丑”,但很真实,最终瑕不掩瑜,凸显出人性的光辉。以此引导学生不要忽略真实的“丑”,可以利用不善的一面烘托出善,加强文章内涵。最后,我们要在具体写作中指导,鼓励学生运用真实素材,大胆写“丑”、“不善”,刻画出真实人物、社会,突出文章的主题,将原本平铺直叙的内容写得有趣些,让文章更富感染力。
这样一来,学生在搜集、运用生活素材时就可以不回避,能选择合适的视角还原生活的真实,以诚实的态度审视,不虚美,不隐恶,拓展视野,提高文章深度。
(二)细选整合,提炼真实
生活素材具备很大的写作价值,但要切实发挥其用处,就要做好挑选、整合、提炼工作,用最好的角度去观察,能够发现生活之美,这样学生就能接近更高层次的真实,而不是一味地陈述。鉴于此,在素材使用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嫁接、放大,将细处放大,着重描写,透过文章能体会到生活精彩。
总之,生活是素材的来源,充实的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关键。基于这一点,我们就要做好指导,鼓励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在不断地积累、思考中撷取真实,捕捉精彩,让写作植根于生活的厚土,等待“精彩”之花的绽放。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猜你喜欢素材写作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