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思华
[摘 要]结合实践,探讨解决作文空洞,缺乏活力和时代感问题的方法:1.通过在平时引导学生积累古诗、名言、成语、名典,名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2.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书籍,通过电视等媒体,关心天下大事,身边小事,培养自身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3.开展“一周大事件”读书播报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提升文化涵养,增加作文的时代感。
[关键词]积累;阅读;语言表达;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25-01
在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常遇到的情况是这样的:老师布置作文后,学生总会看着天花板,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不知写什么,无从下笔。出现这种怪现象非常好解释,那就是因为学生没有素材可写。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胸无点墨,巧妇亦是难为无米之炊的。另一方面有许多学生即使是已经确定了题目和主题,脑中也有些思路,但写出来的文章还是旧瓶装新酒没有任何新鲜感。
寫作文要出新,没有新意,作文不能脱颖而出。生活万象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生活百态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源泉,让我们的作文跳出陈词滥调的套路,融入具有时代感的新鲜气息。我认为要增加学生作文的素材,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大量阅读、抄写背诵,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积少成多
作文内容空洞,主要原因是平时积累太少。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各类文学作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可读可记可写的东西很多。外国的经典名著纷繁复杂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他们心灵的沃土。我让学生收集各国格言、常见成语、名人的经典语录,还有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名句以及有着深刻哲理的典故等,将之积累起来,做好笔记并在课前写在黑板上,有些不能写在黑板上的,可以在一些自由时间与大家进行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多读多抄多积累,写作才能有材料可用。
课外是课堂的延伸。40分钟的课堂的容量太小,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阅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对写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在班上设立了“读书角”,让每位学生自带一本名著来共享,这样就可以让大家多接触名著。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不能水过鸭背,因此阅读时,我指导学生摘抄名句名段、在故事和新闻后边写一些分析和评论等。我还巧借课堂内容,让他们阅读。例如课文中有许多从中外名著中选出来的篇目,我以此作为兴趣的切入点,只要是课文有的文章,我都鼓励和要求学生读原著,如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让学生读《水浒传》;学习了巴金的《小狗包弟》可以延伸阅读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可以延伸阅读法国莫泊桑,英国欧·亨利,俄国契诃夫这些大师们的作品,让学生尝试着分析他们精巧的构思,并注重对比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的行文思路。实践证明,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广泛的课外涉猎可以扩展知识领域,心中有墨,写作自然应对自如。
二、敢说、爱说、敢评、会写,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言之有理
学以致用,积累阅读就是希望学生们可以胸中有成竹,下笔如有神。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精心设计组织一些让学生开口表达的活动,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又可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如即兴演讲、小型辩论等,学生亲身经历多姿多彩的生活,生活充实了,写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为了让学生爱学、敢说、爱说、敢评,我还特别开设了“一周大事件”这个读书播报栏目,学生们选择不同的形式轮流上阵表现。这个活动很受学生们喜欢,许多学生花心思去设计构思,如何让节目更加新颖,播报的内容更吸引人。在这个活动中,有学生选择类似“新闻联播”的形式来播报,有学生选择脱口秀的风格来播报,每组成员在播报新闻时事时一定会添加一些自己的观点。还有些组排练了情景剧,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五花八门。这个新闻播报活动的意义在于:一、学生们大量阅读并筛选各类新闻,增加拓展他们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二、对每个新闻的点评,训练了学生们多角度看问题的分析能力,;三、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的能力,学生们会思考如何突出新闻的亮点,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引经据典,突出中心,有条不紊,言之有理。
写作,不是被动的,而是脱口而出,表心中之所想所感,让学生形成用心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的千姿百态,感受时代的日新月异,并积累沉淀吸收思考分析的习惯,然后把这些思考变成写作的灵感。积少成多,厚积薄发,当积累了海量的信息之后,学生就可以“下笔如有神”,鲜活的气息就会融入作文中了。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猜你喜欢积累语言表达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