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婷婷
[摘 要]每年高考前,关于高三学生撕书的报道和讨论见诸各媒体平台,如何杜绝学生撕书行为也是各高中学校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之一,因此研究这一问题很有必要。以作者所在学校为例,用自己亲身经历思考研究,认为进行教育供给侧改革,爱学生并转移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高三学生;撕书;爱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93-01
高考,作为中国“第一考”,关系到千家万户,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大计。因此,各大媒体在每年的6月份聚焦高考,各种新闻铺天盖地而来。其中,关于高三学生撕书减压的报道更是数不胜数,由此引发的讨论也热度不减,在是否应该撕书问题上形成几个观点不同的阵营。至于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撕书,又能释放高考前的紧张情绪和压力,他们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笔者今年全程参与了学生高三一年的生活,也有幸见证了这届学生创下了学校历史上“零撕书”的纪录,得出破解高三学生撕书困境的方法。
一、进行教育供给侧改革,给学生所需要的爱
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通过全面创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进而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在教育领域,也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其核心是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校长和教师从开学第一天的师生同跨“圆梦门”,到每次模拟考试前的动员大会、感恩励志教育,再到百日誓师大会、师生最后一餐,等等,他们都精心策划,全程参与,陪着学生一起度过。校长和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由原来严厉高冷的管理者,转变成了热情温暖的陪伴者。在高考前的一个月,班主任全程陪伴学生,并亲自给学生倒水,学生受宠若惊,倍感温暖,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备考。在高考前两天,每个高三班级都收到了学校送的大蛋糕和粽子。所有任课教师切蛋糕,发粽子,和学生一起品尝蛋糕并送给学生最美好的祝福。学生面临高考压力的时候,他们更需要的是陪伴,有校长和教师的陪伴,他们内心才安全。正是管理者给予了学生所需求的东西,改革了以往生硬的管理方式,学生才能够安稳地度过高考前的焦虑期。
二、真心实意地爱学生,让学生感知爱
教育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但是严不等于严酷、苛求,而是要严而有情,严而有爱。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快高考的时候,笔者任教班级的班主任送给每个学生一个十元的红包,寓意他们的高考和将来的生活能够十全十美,学生带着这份祝福和感动,怎么能不努力复习和考试呢?笔者和其他任课教师也纷纷给学生准备了小礼物。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學生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僵硬的容器,而应该是充满鲜明个性和鲜活生命力的个体,他们需要被爱和温柔呵护。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渴望被温柔地呵护和宠爱。这种呵护和宠爱表现在每一个教育场景和教育细节中。高三学生压力大,心理素质差的学生甚至焦虑失眠,严重的会产生心理疾病。这个时候,教师真心实意的爱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抚慰学生起伏不平的心灵,也消除学生寂寞奋战的孤单。在学生高考前一个星期,我们学校所有的高三教师一起和学生坐下来吃顿晚餐,听听他们的心声,也表达我们的祝福,这次师生共进晚餐之后,彼此情谊更加深厚。学生非常安静地度过高考前的最后几天,没有任何异常表现。
三、耐心地沟通和疏导,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毛泽东的《矛盾论》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高三学生压力大,情绪易波动,特别是成绩下滑后不少学生失去信心。每当这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就要及时找到存在这些问题的学生,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因此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班主任在高三开学时就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心中的理想大学,贴在班级墙上,提示学生,时刻要为自己的目标去奋斗拼搏。有了目标的指引,学生就会勇往直前,坚持到最后。高考前几天,班主任就在班里强调:“你们高中三年的书和作业,上面浸满了你们的汗水甚至是泪水,它们见证了你三年的成长,记载着你付出的心血,你如果把书撕了,就是对知识的亵渎,对自己的不尊重。”学生接受了班主任的教诲,并从内心里认为不应该撕书,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撕书不是缓解高考压力的最好方法,他们才能够约束自己。
如果每届高三学生高考前都不再撕书、吼楼,那么势必会形成一如往常的安稳的校园文化氛围。考生在高考期间,的确需要一些特殊的照顾,但最好的关怀,无外乎营造一种“一切如常”的氛围,这样才能让他们保持平常心,以最好的姿态迎接考试。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高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