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睿
[摘 要]固定义齿是对牙体缺损及牙体缺失常见的修复方法。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是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技能,也是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实现学生在企业实习时与工作岗位实现“零对接”,如何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该门课程,自2010年至今,通过担任我校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现谈谈教学体会。
[关键词]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121-02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主要是研究各类口腔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是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内容包括各种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方法与步骤;制作固定修复体材料的性能与分类;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标准等。而中职学生基础差,班级人数多,为了提高学生掌握固定义齿制作基本技术的能力,增加本校口腔专业学生的竞争力,为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笔者顺应市场与固定义齿修复技术发展的要求,及时推陈出新。每年暑期到企业学习进修,及时掌握当今市场上所用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制作方法,同时也了解被市场淘汰的产品和制作方法。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减,如增加了对种植义齿的制作和CAD/CAM技术的知识,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岗位时能很快进入角色。
二、增加实践课课时,培养动手能力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技师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件。而掌握相关知识,培养专业技术最有效、最快的方法就是要求让学生能够多动手,真正做到“做中学”。这是口腔学科本身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同时也是口腔专业的一大特征。
本专业学生大部分在入校前从未接触过口腔专业,对本专业的认识不多,通过实践课的操作,能从中了解有关的知识。“先做认识,再做掌握”,通过反复的操练,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就是“边做边学”“勤能补拙”。
三、重视专业理论知识,打好专业基础
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他们年轻有活力,但自学能力有限,自我管理不强。学生喜欢上实践课动手操作,经常忽略了理论知识的理解,而理论知识基础就是他们薄弱的地方。往往导致只会照着模型做,照葫芦画瓢,而为什么要这样做却不理解。对传统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只会让学生不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针对学生喜欢上实践课、喜欢动手操作这个特点,原来教学方法的每个步骤只过一遍是远远不够的。以“模型的修整”这个章节为例,学生首先需要跟着教师做一遍,在操作过程中教师穿插理论知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像小老师一样从头到尾操作一次,边做边将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要点、重点讲出来,然后由小组成员共同点评。这样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欲望。再如将每次课的重点先总结出来,课前花五分钟让学生将上次课的重点、要点背诵一遍。从而通过经常重复,使学生能够重视专业理论知识,打好专业基础。
四、分层式教学
在一个班甚至一个小组内,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不同,同一个任务,大家的进度肯定不同。为了能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而能力弱的学生也能把基础打扎实,笔者采用了分层进阶的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一般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或是动手操作能力强,通常动作快,一般都会提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第二层次的学生稍慢一些,但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能完成任务;而第三层次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独立完成任务。我有意识地将三个层次的学生根据进度的不同重新分配成小团队,每个团队又包含三个层次的学生,由第一层次学生做小老师,引领第二、第三层次的队员一起完成任务。同时因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以他们沟通起来会更方便,而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关注第三层次的学生。因为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经常抽查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对理论知識的理解。
五、加强对牙体形态的训练
在固定修复义齿的制作过程中,就是用各种材料与工具制作和恢复牙齿形态与功能的过程。对牙体形态的理解与掌握是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的基础,也是本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而通常课程设计中,在第一学期设置了《牙体解剖与雕刻技术》这门基础课程,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半口牙齿勉强雕刻过一遍,到了第二学期,就已经把原来学过的牙体形态的知识忘了一半。试问一个连牙长得什么样都不知道的学生,又怎么能做出以假乱真的义齿呢?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保持每周雕刻三到四颗牙,在一个学期内要完成整口28颗牙齿的雕刻。同时仍采用进阶的方法,要求学生在第一颗牙齿雕刻合乎标准后,才能进阶到第二颗牙齿。虽然这样会增加带教老师上课时的工作量,除了要指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外,还要帮学生批改雕刻的牙齿,但是一个学期下来,成效还是很显著。这样加强了学生对牙体形态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做出标准的固定义齿。
六、分组示教
除了分层示教外,由于场地与设备的限制及带教老师不足,平均每个带教老师带一个约25到30名学生的小组。在课堂示教过程中,人多牙小,很多学生反映看不见或是看不清教师的示教,所以就会出现教师在示教的时候有学生压根不看或是不学。而由于口腔专业的特殊性,牙齿本身就小,做工要求精细,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带教老师往往要示教两次,但这样下来,指导学生的时间无形中会减少,学生实际的操作时间也同样在减少。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每个带教老师带15个左右的学生最为合适。这样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操作,避免他们因看不见而放弃学习。
七、反复操练
固定义齿修复制作的过程一般会比较复杂,要求精细。中专学生底子薄,操作动手能力差,往往在做完第二个步骤后,就把第一个步骤的做法和要求忘记了。就拿固定义齿修复工艺里的“代型的制作”来说,学生学会了如何制作Di-Lock技术的模型修整,就把前一种钉代型技术的制作要求给忘了。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只能是通过增加实验课时,让学生多重复操作,从而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而现有的课时远远达不到学生重复练习的目的。
八、课时设置
固定义齿的制作过程是一个连贯性极强的操作过程,如铸造这个步骤,在烘烤与焙烧阶段所需时间最快也要两个半小时,再加上铸造时使用频繁会导致机器过热而烧毁,因此每个铸圈铸造的间隔时间至少要5到10分钟,那么8、9个圈铸造完成就要用3小时15分钟到3小时30分钟,这至少是五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中间还不能停顿。而现有的课时设置,只有五节或三节,就极大地限制了教学进度,打乱了教学计划,课时也变得不够用了。因此建议设置一次仍为五节课,这样教师能较合理地分配时间,使操作过程得以按照正常的流程继续。
总之,以上是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固定义齿修复制作教学的教师在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证。
[ 参 考 文 献 ]
[1] 韦振飞.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07(9).
[2] 姚明坚.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专业课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采用进阶“分层过关式”考核的实践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4(1).
(责任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体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