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圣飞
[摘 要]高考体育生由于考前心理状态调整不佳,导致高考体育加试中失败的人数逐年增加,所以对体育考生的考前心理训练有其必要性。分析目前体育高考生的心理素质概况和心理特点,提出有利于培养其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旨在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考前心理状态调整,在高考体育中取得优异成绩,并促进体育高考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育高考生;心理素质;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39-02
高校体育招生考试是普通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健全, 体育运动和体育考试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以高考体育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对体育考生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其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并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策略,对于稳定体育高考生的心理状态、提高体育成绩,健全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虽然是全日制完全中学,却是体艺特色学校,每年体育与艺术考生占很大的比例。笔者作为高三一线的教师,每次体育高考前,都要开展考生考前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考生调整好心理状态,使考生在考试中发挥最好的水平。
一、体育高考生的心理素质概况
我校属于自治区一级高中,在我校参加体育高考的学生往往是文化课成绩偏差的学生,而这一群体的心理状态很不稳定。国内关于影响体育高考生考前心理状态因素的研究呈多样化态势,得出的结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外界影响,即训练环境和期待值过高;二是训练方面,即综合强度和自我控制不定;三是自身心理方面,即初次参加体育高考,产生过分紧张心理。
据杨泽丽从成绩—心理状态各维度的分析归类,认为对考生的心理素质影响较大的包括考生对环境的适应、考生的考试初衷等。
由于考生在考前的心理状态是否稳定与考生成绩息息相关,因此针对影响心理的因素分析其原因和有效途径至关重要。
二、体育高考生的心理原因分析
(一)盲目对比,缺乏自信
很多考生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将自己的训练水平与同学相比,因此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使自己在考场上发挥不自信。一旦考生出现心理问题,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因此盲目对比、缺乏自信的心理障碍会导致他们考试成绩下降。
(二)初次应试,情绪波动
考生大多是第一次走进高考体育考场,往往会产生过分激动的心情,导致情绪波动较大。若考生难以进行情绪调节和行为控制,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和自身的专注度。这也是影响体育考生心理状态的原因。
(三)陌生环境,难以适应
由于考生是在考试时初次进入考试场地的,缺少平时在训练场地的熟悉感,因此会影响到躯体的协调和水平的发挥。而此种躯体状态焦虑会直接影响到考试的最终成绩,所以考生对场地的适应为影响体育高考成绩的第三因素。
三、体育高考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习兴趣,明确考试动机
鉴于自身成绩的因素,体育高考生有许多是在家长与教师的催促下被动参与训练,而缺乏对体育运动和训练的兴趣,如此被动地参与训练,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针对此情况,学校与体育教师应在学生以高考体育生身份报名参加体育高考训练之时,仔细向其了解训练和考试动机。在训练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体育高考更清晰的认识,以便其形成明确的考试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二)增强自信心,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毫无疑问,自信心是确保考生获取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對自我的信心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考生在进行实际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考生一次次完成训练任务后,自信心便会开始建立,长此以往,考生会形成较为稳定的、内化的自我评价标准,并内化为个人的自信心。正是通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和调整,目标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形成稳固的自信心和最佳的情绪状态。
(三)充分运用自我调控方法
对于考生心理的调整,除了需要体育教师实时疏导,更重要的是考生对自我的调控,这不仅效果最佳,而且有利于考生形成完整和稳固的心理状态。具体有在考试前对自己的鼓励,诸如“我很棒”“今天我状态很好”的心理暗示法;当考试紧张时,告诉自己深呼吸,平复心情的深呼吸法;当训练完毕,实施肌肉放松法。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调控方法,也有利于考生发挥出正常水平,取得优异成绩。
四、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调整训练策略
(一)计划制定阶段
体育高考生的训练要考虑到学期和年度整体的训练计划,保证计划实施的可行性,同时也要重视课时训练计划制定的针对性和操作的有效性。这是考虑到空余训练时间与空间不够充足的情况下,保证训练水平和成绩的基本途径之一,以使考生心理稳定并有充分把握。这就要求教师计划制定准确、重难点突出,密切关注学生的运动状态,一旦发现考生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及时引导。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训练中存在的缺点及不足进行指导和点评,并对学生出现的不良习惯和错误方法继续矫正,从而提高其对薄弱项目的兴趣。
(二)考前适应阶段
考生考试之前最好对考试场地进行熟悉和适应。因此要提前抵达考试场所,感受周围的环境和氛围,让考生接触场地和考试器材,消除对于陌生场地的不适应感,并尽可能让考生在考试场地做些模拟练习,加强对器材和场地的熟悉感。同时教导和传达考试经验,尽可能丰富考生的心理经验,这样可以减少考试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并且保证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三)沟通交流阶段
当考前与各学校运动队考生接触和合作的时候,可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也可通过竞技切磋了解形势,这样有利于帮助考生尽快进入考试状态。除此之外,还要对不同情况的考生进行心理疏导,如对有可能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进行指点,指出其欠缺和不足,提醒他们戒骄戒躁;对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也要进行鼓励加油。这不仅是对考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过程,也是发挥指导教师心理疏导重大作用的时刻。
综上所述,我国推行素质教育,高中教育是培养体育人才的基础,对体育高考生心理进行研究,发现其在实际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并试图提出培养体育高考生心理素质的建议,以利于体育高考生的全面发展。体育高考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运动能力和水平,还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培养的方式,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只有多方面互相融合,才能使考生在最佳心理状态中发挥出最高水平,从而在体育运动事业中完成自己的理想,继续不断追求。我校体育高考生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追逐梦想,实现大学梦。
[ 参 考 文 献 ]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刘斌.高考体育生分阶段加强心理训练与调控的探讨[J].运动,2010(12).
[3] 刘宝梅.高考体育生心理素质培养浅议[J].才智,2011(19).
[4] 陈伟伟.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J].肇庆学院学报,2006(27).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心理素质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