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瑰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思想水平的主渠道,因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语文教学的生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要营造良好氛围,促使学生个性飞扬;巧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注重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有效阅读;挖掘文本空白,放飞学生想象;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优化;促进;感悟;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26-01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每个教师的永恒追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一、营造良好氛围,促使学生个性飞扬
语文教学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的活动,也是情感活动。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意识,营造能让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温馨宽松的氛围,要走下讲台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上的良師益友;要允许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表现,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二、巧设问题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人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如同一位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巧妙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心理追踪,诱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去猜测、去期待,以致欲罢不能,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就能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比如在教学《杨修之死》一文时,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杨修聪颖过人,又正值曹操用人之际,却为何被曹操所杀?由此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描写杨修的七个事件,弄清曹操对杨修的心理变化的过程:忌之——恶之——愈恶之——大怒,最后因“鸡肋”之意被杨修揭破而杀之。从而使学生明确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一是杨修能摸透曹操心思,曹操嫉妒他的才能;二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置军纪于不顾被杀是咎由自取;三是由于杨修已卷入曹丕与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一个精彩而成功的悬念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最佳教学境界,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兴趣盎然。
三、注重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有效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特别强调要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经典的、精彩的文本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体现其教学价值,也只有全身心地融入阅读实践活动中,才能促进对文本的自我体验与领悟。因此,在教学中要强化多元朗读,生成情感体验,从而促进有效阅读。如教学冰心的《荷叶 母亲》时,笔者尝试从朗读入手,以朗读品味来构建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多元朗读中深入文本,去寻美、品美、表达美。笔者首先播放朗读录音,使学生深入情境,初步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调。然后给予学生简单的指导,让他们模仿名家美读课文,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强化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悟,让知识和能力比翼齐飞。通过听读、朗读、精读、品读,学生在丰富积累的同时,生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有效阅读。
四、挖掘文本空白,放飞学生想象
所谓文本空白,是作者有意或无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意蕴空间。它能够驱遣读者的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从而建立起读者与作品沟通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形成个性化的理解。语文课堂中,充分开发空白处这块“黄金地段”,不断发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空白进行富有个性色彩的填补,乃是放飞学生想象,开启学生思维的良药。比如在欣赏诗词时,可以将浓缩的语言加以释放,让学生对其意境进行补充加工,使其更有意趣。
五、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率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缺少积极的思考、探究与创造。这是因为学生丧失学习的原动力,缺少对知识强烈的渴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理想”,从而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课本为主线,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网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实用性,在处理文本的时候,应尽量找出与现实相连之处,让学生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从而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其次,要在探究文本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走出语文课本,在丰富的阅读中体验语文世界的乐趣。这样,学生学习有了动力,才能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关注。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实效促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