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辉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高中阶段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要求。在新课标和学业水平等级测试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科理念,合理开展分层分组教学,设计公平评价环节,落实师生双向反馈,以确保学生顺利通过学测考核,为高考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调适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53-01
一直以来,信息技术学科在众多普通高中生的理解中是一门玩电脑的课程,课堂上除了玩游戏就是上网聊天。笔者在高一新生中开展了有关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其学习目的的问卷调查,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把信息技术学科当成学习生活的减压剂,仅有个别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会一些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学生对于学科截然不同的观念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往往造成两极分化,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调适,以保证其顺利开展。
一、树立正确的学科理念,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且属于劳技类的辅助学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能够正确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表达信息,能够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处理加工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事物,并合理正确地使用信息。目前就整体而言,高中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还处于低水平,如仅限于画图乱涂鸦、写字板录入文字等,已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基本需求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理念,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强化学科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自发地投入学习中,多设计身边的实践案例,让他们学以致用,并能收获成功,真实感受到学科的强大魅力。
二、合理开展分层分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一新生的知识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有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会看到有些很快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偷偷聊天、上网,无所事事,而有些学生因为基础问题根本来不及完成学习任务,受之影响,产生厌学情绪。类似情况是很常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状况,然后按照学情进行合理化分组,以优差互补为原则成立5至6人的学习小组。小组除了自主学习以外也可以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组内能力好的学生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做到分层,即难易度分层、达成度分层,主要目的是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难易度的内容,要有一定思考、能力突破的空间,阶梯式地逐步开展学习活动。经过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断夯实基础,积累知识,开拓创新,同时也能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助。
三、设计公平评价环节,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来源于不断取得的成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在意自己的学习是否被承认,所以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应该被承认和关注。正确公平地评价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是激励学生不断获取知识、超越自我的动力所在。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个性本身就存在差异性,教师应密切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情做出公平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又能友好地接受在学习中出现的不足的评论。俄国哲学家、文学家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学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的成功和保障。”公平评价环节,既可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
四、落实师生双向反馈,促进教师全局把握学情
素质教育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应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教学各环节,明确本节需要完成的目标,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中。在此期间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并予以答疑解惑,以推动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双向反馈是双方知识迁移、互为信任、共同学习的过程,更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进度,为后续教学安排奠定基础。当然,随着网络化进程的推进,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更为快捷的双向交流,如教学论坛、QQ讨论群等,更好地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同時有助于学生掌握一些软件的使用技能,培养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新课程新起点,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始终是师者的追求。我们应该积极调研学情,研究课程发展,通过各种途径有效调适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形成自主参与、合作讨论、探究创新的良好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每位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以促进有效学习的良性发展。总之,教育始终充满了艺术和学问,让我们努力构建和谐优质的高效课堂,共创教育美好未来。
(责任编辑 柳 紫)
猜你喜欢调适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