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蓓
[摘 要]中职生毕业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所以作为基础文化课之一的语文在教学中必须要凸显职业特色,成为他们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敲门砖”。 要凸显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的职业性,无论是在教材开发方面,还是在文本探究、课堂演绎方面都需要既遵循语文学科的共性,又挖掘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习的个性,以使教学更具特色。
[关键词]职业特色;中职语文;高效课堂;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1-0085-02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使职业教育备受关注,相关理论研究也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但是语文教学凸显职业性这一方面却颇受冷落。作为基础文化课的一部分,语文学科是提高中职生全面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师在重视语文基础性地位的同时还要紧扣所教班级的专业特性来开展教学。本文现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有针对性地探究怎么样将语文学科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相结合。
一、语文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作用
语文几乎是每个中职生必修的基础课程,语文素养影响着其他课程的学习,而相较于其他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需要语文学习中带来的技能来推动职业梦想的实现。
其一,語言是思维的工具,同时也是交流的工具。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大多数都会走向幼儿教师工作岗位,在未来的工作中离不开语言文字,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朗读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倾听能力及鉴赏能力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尤其是表达、交流与倾听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面临的教育对象年龄小,语言表达尚不成熟,因此对他们“听”的能力要求更高。再加上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运用的是口头语言进行知识传授,最常见的课堂形式如朗读、讲故事、区域活动等,都离不开语言,所以表达交流能力是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在与孩子、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技能。
其二,幼儿教师每日编写的观察笔记、家园联系册、工作计划和总结等都离不开语文写作能力,这需要语文学习来完善,同时他们传统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提升的最佳平台亦是语文课堂。所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好语文,通过语文课堂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更为紧迫,而只有语文课堂凸显职业性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做好幼教工作。
二、彰显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营造精彩语文课堂的策略
要凸显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程的职业性,无论是在教材开发方面,还是在文本探究、课堂演绎方面都需要既遵循语文学科的共性,又符合学前教育专业语文学习的个性,以使职业教学更具特色。
(一)开发职业性语文教材及课程资源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材与课程必须“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市面上的中职语文教材基本是统一的,很少有中职学校根据专业去为学生量身定制,更有一些中职学校为了省事,直接将高中语文课本用作教材。从总体来看,幼师生使用的一些教材难度偏大,如每一册基本有一到两个单元的古文,虽然经典,但篇幅较长,幼师生认为今后工作中也用不上,所以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开发或编写更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特点的语文教材,帮助学生跨越学习语文的障碍就很有必要了。
在这一点上,笔者建议各中职学校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上,一方面要对原有的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如一些难度较大的文言文可替换成一些较浅显易懂的短文;另一方面要着重加强口语表达这一模块的训练,包括普通话和一般的口语交际训练。最重要的还是要适当地拓展职业模块,专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展如演讲与口才、儿歌创作、普通话测试等活动,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增强学生的职业应对能力。
(二)与其他课程融合
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女生,她们对专业课程如美术、舞蹈、音乐等往往兴趣较浓,而且有一定的天赋,这些也是幼儿园教师必备的常用技能。语文教师应该找准语文与这些专业课程的契合点,巧妙进行学科间的渗透。当然这种渗透不是简单地将学科间的知识进行拼装,而是对知识进行重组和贯通,综合运用语文和专业课知识来提升语文素养及职业。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语文与学前教育专业其他课程的融合契机非常之多。例如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聆听并试着演唱一小段满文军的《懂你》,让学生在音乐和课文中一同感受母爱,语文与音乐的相互渗透,也培养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演唱技能。同样的,《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课的教学也可以融入听唱的环节;《诗经》教学中,完全可以介入儿童歌谣的创编学习,让学生在文乐结合中感受语言之美;在《致橡树》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跳舞的形式展现他们对这首诗歌的审美倾向和理解感受,在相互欣赏、表演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语文就好似一个多面女郎,可与各类艺术形式相结合,教师可在授课计划中,适当地穿插语文与各学科相互融合的方案,甚至可以在板书中融入绘画,让学生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中获得情感的共鸣,进而营造有声有色的语文课堂。
(三)注重人文性和审美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行为,主体和核心都是围绕人展开的。近年来,幼儿园频频出现虐童事件,是人文的缺失,这种人文精神的弥补不能仅靠德育课完成,语文课堂也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回归到人文性,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需要注入的一剂良方。而与此一并展开的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因为只有在美的感召下,学生才会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因此,加强人文性和审美教育是凸显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堂所必须强调的。
如在《离骚》的教学中,由于这篇文言文本身就偏难,很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热情去学习它,对主人公屈原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感到费解。如果教师能够以此切入“理想与现实”这个人生中难以回避的话题,探究当理想破碎时如何对待初心的人生哲学,让学生直面人生,巧妙地对那些在人生选择时面临困难的学生进行点拨,这将帮助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面临选择时减少迷茫和彷徨。另外,在如今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大肆横行的学习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理解学生在学习中对“美”做出的多元化解读,尊重他们的审美实际,以较吸引学生的流行元素为突破口去挖掘积极、励志和向上的部分,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从而积淀成内在的审美修养。
在人文性和审美教育实现的过程中,笔者同时希望学生能通过课外的美文阅读和赏析,以自学的方式感受作品中传达的思想及艺术魅力,感受各类美,提升审美境界。当然这种阅读不是快餐式的阅读,也不是消遣阅读,教师应该推介一些经典作品和阅读的方法供学生参考,并及时开展读书交流会,以此涵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灵,健全他们的人格,并将书中对人性的启发和思考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帮助他们在人性上自我增值,更好地从事未来的职业。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师应跳出仅将语文看成一门基础文化课的误区,视之为幼师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不仅是工具性学科,更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的“试金石”。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明确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和职业性质,在教材开发、学科间融合、人文性和审美教育方面狠下工夫,让语文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教师的职业培养。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中职语文学前教育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