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雅 夏吾才让
[摘 要]新课标倡导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革新是新课改的核心,也是各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新课改推行已有十几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否已经在中小学得到普及以及它的影响价值也都需要进一步探讨。以南阳市学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旨在找到适合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教师的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4-0001-03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随着教育的新理念不断渗入我国,各界也开始反思本国教育上的缺陷: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学生的学习是通过考试的堆积完成的,这与人们传统的教育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想的根深蒂固导致教育观念的传统性,其表现为学校教学多以“题海战术”为主,造成学生厌学、压力过大而辍学、学习事倍功半的现象不胜枚举。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以下简称新课改),要求各地各校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及探究精神,加强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此,要对“学习方式”进行明确的界定。孔企平认为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周兴国则认为,学习方式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策略和手段,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经常的或偏爱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是学生连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美国的赫伯·塞伦(Herb. Thelen)于1954年提出学习风格,核心即为学习者习惯使用的学习方式及表现出来的学习特征,具有倾向性、稳定性和独特性,一般也把学习方式称为学习风格。因此学习方式是泛指学习者在各种学习情境中所采取的具有不同动机取向、心智加工水平和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及形式。但要区分的是,学习风格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是主体习惯化的结果,不会轻易随着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而学习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用学习风格来完全代替需要转变的学习方式是不合适的。
二、研究过程
为了对三种学习方式进行相关的因素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南阳市某小学与中学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三四、五六、七八、九年级学生各75名,有效收回问卷270份,其中男生占142人,女生占128人,如图1。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性别、年级、学习成绩等方面探析与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由SPSS统计软件中的T检验,分析男生与女生在使用不同学习方式之间是否有差异,如表1、表2。
由两表可知,男生与女生对于学习方式的选择不存在差异。从而得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存在性别因素的干扰,所以基因或遗传等内部因素并不会成为选择学习方式的影响因素,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从环境、教育等外部因素着手。
通过使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方差分析,了解不同年级在使用不同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上的差异,如表3。
由表3看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方式上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合作學习与探究学习上不存在差异。
由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的阶段又有相应的特性,因此在学习上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初等阶段的学生处在对新颖的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阶段,对未知事物表现出极大的探索心理。此外,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直至高中、大学都会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集体学习的方式,大多教师都会采用这一方法,培养学生的集体感与合作意识。这有益于学生的相互促进,所以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的使用没有太大的差异。而自主学习在不同年龄阶段,随着学生心智的成熟以及阅历的增长,其自主性也会逐步提高,因此自主学习方式对于不同年级学生的选择具有差异性。
通过SPSS统计软件中的方差分析,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不同学习方式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如表4。
数据显示,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时,所得成绩有显著性差异,而对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生所得的成绩不存在差异。因此,学习方式与学习成绩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不同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不同的影响。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及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三、学习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针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如表5。
数据显示,家庭、学校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显著性相关的关系,以下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家庭因素
调查显示,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因素之一。学生性格的形成、行为习惯等特性的养成很大一部分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制约或促进孩子的行为处事。
(二)学校因素
在众多学校影响因素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教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培养等,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未能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2.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传统的教学方式讲究“填鸭式、灌输式”,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在长期的应用中把它过于模式化,从而变成了一种较为死板的授课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激情、毫无生气,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3.任务布置不合理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选择的因素。过于简单的任务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即使完成了也不会使他们产生成就感,而过于艰难的学习任务会使学生因害怕导致失败而退缩。因此,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难度是最适宜的。
四、转变学习方式的对策
根据以上的因素分析,教师需要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从家庭、学校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家庭层面
首先,父母要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不应只根据孩子学习成绩好坏评估他们的能力,在新时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下,更需要有思想、有个性、敢于创新的人才。其次,素质教育更关注学生情感方面的发展,成绩排名等远远不能等价于学生的个人价值,父母要把重点放在怎样培养出一个德行兼备的人上。最后,父母要给孩子自主权,尊重孩子所做的决定。
(二)学校层面
1.突破传统学校文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校园文化主要影响了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必须突破传统校园文化的禁锢,改变人们以往对于“学习做官”的认知,只有建立起现代学校文化,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思想基础。
2.重构教师观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就要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即学生观、教学观、师生观。
学生观:传统的学生观是把学生当成被动的受教者,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新课改倡导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教学观:教师应把教学当作传递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把关注点从教学结果转移到教学过程上;从单一的传授知识转为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
师生观:新课改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观。这种平等,是真正从内心基于对彼此的尊重而互联在一起的精神层面的平等,从而建立平等共同体的新师生观。
3.构建新型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当一种教学方式被经常运用于教学上时,就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与之相应的学习方式。现今,计算机在学校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革新和发展。因此,在现代技术的帮助下“提炼”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不论是学校文化还是教师方面,首先要去除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学思想,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思想的现代化,使得不论是学校氛围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会随之发生改变。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学科教育,2001(7).
[2] 宋德文.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武漢:华中师范大学,2012.
[3] 孔企平.论学习方式的转变[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4] 周兴国.反思“转变学习方式”说[J].课程·教材·教法,2006(7).
[5] Ferrell B.A. Factor Analytic Comparison of Four Learning?鄄style Instrument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3(1).
[6] 庞维国.论学习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0(5).
[7] 卢炳惠,张学华.论新的学习方式[J].教育探索,2004(6).
[8] 张新平,冯晓敏.重思案例教学的知识观、师生观与教学观[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学习方式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