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扬程
[摘 要]阅读不同于其他内容教学,需要学生与之产生心灵的互动,是动态的,是需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去体验和感悟的。基于这个角度,教师着重从兴趣阅读、体验阅读、对比阅读三个方面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0-0024-01
在初中阶段,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提升自我的主要途径,也是促使学生获取知识最为直接的方法。初中语文教学中选取了丰富的阅读文本素材,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阅读文本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学生丰富自我情感、提升综合素养等。新课改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诱使学生自主去体验文本、感悟文本,进而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
一、兴趣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这样才能够产生后续的系列阅读行为。受應试教育影响,初中生面临巨大的中考压力,对于阅读学习更多的是依托教师的思维,复制教师的阅读感受,导致自己感受不到阅读的味道所在,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对此,笔者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以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去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推动学生对阅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兴趣带动阅读,阅读反过来强化兴趣。
如《济南的冬天》呈现了作者描述的景色美以及文本中的语言美,但是初中生对于缺乏故事性的内容不感兴趣,不乐意读。于是笔者采取学生颇为喜欢的“小视频”形式,将文本的内容转化成为微视频,即从网上下载济南的冬天的有关视频,并将作者的文字展示在动态的视频中并配有大师的朗读。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接受文字,聆听朗读,将其视觉和听觉融合在一起,从而刺激学生产生自我阅读的意识和兴趣。
二、体验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感受阅读文本,与阅读文本进行对话,进而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最终形成自我的阅读感悟等。学生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感受文本,诱使学生产生阅读情感,与阅读文本产生共鸣,从中获取一定的阅读信息。
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笔者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文本内容改编成为剧本并表演出来。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去感受其中某个人物的情感,了解他们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为了更好地表演,学生不仅需要揣摩自己的角色,而且还需要关注大局,去分析其他的角色,进而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去分析文本,最终产生自我阅读感受,如骗子之所以敢光明正大地行骗是因为他们摸准了每个人的心理。同时也促使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阅读感想,能够增强其阅读的主动性。
三、对比阅读,深化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生阅读语文一方面可以获取一定的信息,提升自我素养,另一方面可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进而能够更好地去阅读、分析文本,形成一定的自我阅读能力。而对于阅读知识内化最佳的表现无疑就是能够进行自主阅读、分析阅读,如自主感悟阅读文本的内涵、文本的语言等等;能够较为完整地从个体的角度去理解文本、评论文本,从文本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不断地充实自我。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立足教材内容,采取对比阅读的手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即将两篇阅读文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感知文本,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阅读技能。
如在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将《春》与《秋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结合文本内容提出多个问题:这两篇文章分别描绘了什么?文章相同之处有哪些?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是什么?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之处吗?结构是什么?写作技巧是什么?让学生多角度地去分析这两篇文章,感受不同文章创作的不同文学美,感受阅读的魅力,巩固阅读知识,从而也为学生的阅读分析、阅读理解提供一定的帮助。
总的来说,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关系着学生的素养提升,同时也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源泉。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立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以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认知,促使学生对阅读形成一定的感知能力、分析能力等,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阅读能力初中语文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