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贤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创造性问题分析,可以借助于超循环理论,以教师和学生作为双中心,使体育教学能够更具针对性,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在对超循环视野下体育教学创造性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体育教学中的共同参与和评价,使师生之间进行有效合作,从而使体育教学的效果更加突出。
[关键词]超循环理论;体育教学;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3-0053-02
体育教学创造性问题考虑的要点在于如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以新颖的方式解决当下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能够使新教学法得到应用,更好地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体育教学的创造性问题不单单局限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是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利用,对现实问题做好妥善的解决。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和爱好的激发,要注重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并且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创新和探索,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体育教学创造性问题分析
体育教学工作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对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体育教学创造性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议题。但是在体育教学创造性问题发展过程中,其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如何实现创造性教学,成为体育教学面临的一个难点。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有一些体育教师墨守成规,缺乏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体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较差。体育教学工作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教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把握,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理论知识,并能够在体育锻炼当中,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增强自身的能力。
二、传统体育教学中创造性缺失分析
传统体育教学中对“循环”理论有一定的关注,并且在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却难以收获预期效果。体育锻炼循环模式,能够使学生在锻炼中更好地增强自身的体能,使锻炼效果得到提升。但是在进行“循环”教学时,采取一贯的教学方法,可能导致学生厌烦,丧失锻炼的兴趣,这种情况下,势必会给体育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在进行“循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主体考虑不周,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以及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的感受。教师借助循环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控制,要求学生按照这一方式,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但是这种情况下,重复、机械地学练一种动作,使学生的体育积极性消失,在进行锻炼和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使体育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从传统体育教学情况来看,体育教学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如何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把握,使学生能够对体育知识产生兴趣,并乐于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投入体育知识学习和锻炼中,是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但传统体育缺乏对循环教学模式的创新,未能够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激发,并且体育教学中的创造性考虑缺失,使体育教学效果受到十分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循环思想进行解读,注重“创造性”问题的把握,使传统的循环教学模式得到改进,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工作发展需要。
三、超循环视野下体育教学如何实现创造性发展
借助于超循环理论,在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注重结合超循环理论特征,注重超循环与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从而使超循环体育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在将超循环理论应用于体育创新性教学时,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把握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
超循环系统下,教师和学生是超循环系统的子系统,围绕教学工作,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指导,对知识进行更好地学习。超循环理论应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核心,是超循环系统的双主体。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工作及任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学必须做好区分和应对。例如,在进行中学田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田径的要点,使学生能够对要领进行掌握。之后学生在进行跑步锻炼时,教师则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找出不足,使学生能够做好有效改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让学引思”,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则对学生做好指导工作,使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牢记要领。在突出教师和学生双重主体地位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教师要针对教学工作做好方法创新,使学生能够在超循环理论下,学习体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从而让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知识学习当中,以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二)把握超循环中的“师生因素”
体育教学创造性发展过程中,“师生”是影响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借助于超循环教学时,超循环系统将课程、教学方法、教育、社會等因素纳入其中,与教师、学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相互依赖。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下,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密切的沟通与交流,能够对教学工作做好指导。在自我因素的把握过程中,一方面要强调教师的因素;另一方面要把握学生的因素。例如,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对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性的应用,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考虑到体育教学的具体情况,对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方法进行利用,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对学生来说,要关注对体育知识的理解情况,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情况等等。通过对教师因素和学生因素两个方面内容的把握,使体育教学更具针对性,以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三)做好教学评价工作
在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对教学评价问题的把握是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要点问题。传统体育教学评价强调最终的成绩,这导致教学评价较为片面,无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反馈。而在超循环视野下,体育教学创造性问题的把握,需要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改变,注重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利用。例如,在对中学生体育学习情况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展开。首先,考虑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能否对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进行自觉学习,并且在实际锻炼过程中,能否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应用。其次,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否形成良好互动,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最后,则是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测评,分析其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好评价和反思。
总之,将超循环理论应用在体育创新性教学中,要注重把握超循环理论内涵,注重突出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同时,在进行超循环教学过程中,要对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改正,把握“师生因素”,并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创新,以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邵桂华.突破重复:超循环视野下的体育教学创造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1).
[2] 邵桂华.运用超循环理论探析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6).
[3] 张生水.超循环理论下的中学体育教学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10).
[4] 朱浩.基于超循环的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9(6).
[5] 王桂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控制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6] 刘旻航,郄捍烈.超循环视角下的民俗体育教育“认知—建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5).
(责任编辑 黄 晓)endprint
猜你喜欢创造性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