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英+徐惠宇
[摘 要]由于多种原因,现在的中学生不太喜欢教材上的歌曲,在学唱教材歌曲时,情感投入不够。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将学生的经验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情感的支配下,歌唱教学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中学音乐;歌唱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3-0039-02
中学教材中有的歌曲,由于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大,不容易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在学唱歌曲时,不可避免会有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感觉。为了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设条件,帮助学生去体验歌曲的内在美。下面笔者以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教学为例,谈谈体验式教学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作用。这首歌曲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绿色的变奏》中的一首演唱曲目,它通过朴实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赞美了两代造林、护林工人平凡的事迹。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缺少关联,学生不容易产生感情共鸣,因此,体验式教学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体验式教学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重视师生双立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情境——营造体验的氛围
一开始上课,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请学生感受森林的美。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听到这首歌曲,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如果让你来给这首乐曲命名,你觉得起什么名字比较贴切?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优美的音乐和大自然的声响交织在一起,使我们仿佛身处茂密的森林之中,感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但是,我国现实的情况是不容乐观的。教师引入相关材料,引起学生对森林的关注: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不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而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每年消耗450亿双一次性筷子,仅这一项就需要砍伐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
可喜的是,经过护林工人们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增长是全世界最快的国家。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讴歌护林工人的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
从有关森林的音乐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森林问题,从而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学唱歌曲《哦,林中那间小屋》打下情感基础。
二、赏析歌词——打开体验的视窗
首先请学生把课本打开到50页,集体朗读一遍歌词。
接着请学生谈谈歌词的意境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歌词由小木屋引出护林老人的劳动成果,再由老人的儿子守护老人播下的绿荫,引出美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寓意着建设美丽中国后继有人。
接着请个别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提醒其注意朗读的音色、速度、力度和情绪的变化。教师追问:朗读者有没有表达出歌词的意境美?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做改进?通过追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歌词。
最后请学生描述一下这样的歌词应该采用怎样的形式演唱比较合适。学生的回答是不统一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让我们来听一下教材提供的范唱采用了何种形式?这样很自然地就进入听唱结合的环节。优秀的歌曲都是词曲的完美结合,学生通過朗诵歌词可以直接感受到歌曲的意境,从而为后面真诚地演唱歌曲积累直接的情感经验。
三、咏唱歌曲——抒发体验的真情
在正式学习歌曲之前,应该让学生对所学歌曲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从而建立对歌曲最初的态度。
1.聆听——引发情感
带着问题聆听歌曲相对于单纯地聆听歌曲,学生的感受会大不一样。在初次聆听歌曲之前,先在PPT上出示三个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音乐。这三个问题是:
(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的?(女声独唱加合唱)
(2)情绪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引出歌曲的结构:两段体。(A段叙述,B段抒情)
(3)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代护林工人的感人生活)
有了这三个问题作为指向标,学生在欣赏CD的范唱时,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体验也更加深刻。欣赏结束后,学生发言也更加主动和积极。
2.学唱——积淀情感
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对于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更能够感染人,所以,在初次聆听CD范唱后,教师的示范演唱更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整个学唱歌曲的过程应该是由浅入深的,笔者通过10个步骤的练习,一步步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1)听教师唱一遍,要求学生划着拍子,并在心里跟唱。
(2)听CD范唱,要求学生划拍子,同时轻声用“m”哼唱。
(3)教师弹旋律,学生用中等音量尝试演唱歌词,或通过心里跟唱、轻声哼唱、跟琴练唱等方式熟悉作品。
(4)教师点评,指出不足:刚才大家的演唱基本上不错,但还有两个明显的不足,首先是音色不统一,其次是音准有待提高。
音色不统一的原因是因为喉头不稳定,这里笔者用了一个练声方法,带领学生用“u”来练习歌唱,帮助学生稳定喉头。
歌曲的演唱离不开歌唱技巧的支撑,稳定喉头是最基本的歌唱技巧之一。持之以恒的稳定喉头练习,不仅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嗓子,而且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音色统一的问题解决后,再来解决音准问题:这首歌曲总共有11处出现了以sol为起点的大跳,很多时候,学生是唱不准的。为此笔者设计了一段爬楼梯的旋律,从视觉上帮助学生解决音准问题。请学生看下面这段楼梯式的旋律,跟教师一起来练唱:第一步先唱八度大跳,5→5,八度音程对于学生来讲是不难的;第二步唱下行的音阶,这种级进的旋律学生也是能唱准的。endprint
第一步:5→4→3→2→1→7→6→5。第二步:5→4;5→3;5→2;5→1;5→7……以此类推,把歌曲中的大跳音程一一解决,然后让学生跟琴来练习歌曲A段的旋律。
(5)音准和音色都解决后,请学生思考:A段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音区较低,起伏较为平缓)这样的特点用怎样的力度演唱比较合适?(mp)那么,B段与A段比较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音区变高了,旋律起伏幅度变大)旋律线条的行进方向是怎样的?(下行)那演唱力度有怎样的变化呢?(强→渐弱)
(6)作品分析结束后,师生一起来演绎这首歌曲,由教师来唱歌词,学生集体用“呜”来唱。然后请学生谈感受:一方面,音色更纯了;另一方面,用“呜”唱有一种林涛阵阵的效果。
(7)結束句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但是要唱好它,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因为最后的“呜”字,音高在换声区里,很多学生唱起来特别吃力。我们把它做个渐弱的处理,不仅能够解决高音难唱的问题,而且使人听起来更有美感。具体的做法:最后的“呜”字仿佛是对着你最好朋友的耳朵轻声唱,或者是歌声只唱到你自己的嘴边,不要传得太远。
(8)接下来请学生练习。
(9)再请学生谈感受,教师提出歌唱要求:演唱时应用连贯的气息诉说般地演唱,感情有所起伏。高音处是歌曲的高潮,可通过增强腰部的力度来烘托激动的心情。
(10)请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要求再次用心演唱歌曲。
用多种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积累多种音乐经验,而且能够巧妙地熟悉音乐作品,为后面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奠定基础。
3.表现——抒发情感
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合唱这种演唱形式为人人参与音乐,人人享受音乐提供了可能。合唱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熟悉的单一旋律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听、唱、看、议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加入短小的二声部,有利于学生克服对合唱的畏难情绪。
(1)引导学生聆听范唱的B部分,然后提问:你能不能听出我们教唱过的旋律?除了我们教过的旋律,你有没有听到其他旋律?学生仔细聆听发现其中不止一个声部,这时教师可引出合唱的学习内容。
(2)教师哼唱低声部旋律,提问:其与高声部相比有什么特点?(节奏上与高声部基本相同,低声部旋律基本上比高声部低三度)
(3)听教师演唱低声部。
(4)看低声部旋律,听教师用电脑设计的音响。(注意前两个乐句相同,后两个乐句有变化)
(5)听教师唱低声部,和范唱配合一起进行二声部合唱。
(6)教师带领女生共同演唱低声部,并与范唱一起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请所有男生认真聆听并请人点评。
(7)教师带领男生共同演唱低声部,并与范唱一起进行二声部合唱练习。请所有女生认真聆听并请人点评。
(8)让我们师生一起用真情来讴歌辛勤的护林工人,不仅要人人参与,展示学生的特长,还要能够丰富演唱的形式。经过商量,具体分工如下:请一位女生来领唱A段,B段高声部由所有女声来演唱,低声部由所有男声来演唱,教师来指挥,大家一起纵情歌唱。
课后音乐《装扮蓝色地球》。
(责任编辑 袁 妮)endprint
猜你喜欢中学音乐歌唱教学体验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