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静
[摘 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最终达到深度解读文本的目标。教师要采用一些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解读文本,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6-0011-02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而作为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深度解读文本的目标,就要注重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互动对话,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情感体验,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诵读文本,学会审美
在学习语文的众多方法中,诵读教学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琅琅的读书声能够让学生对文本中的情感有更加直接的体会,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文本的精彩之处,帮助学生学会鉴赏文本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已经具备一定理解能力的学生进行诵读体会,使学生通过诵读,深入感悟文本的深刻内涵,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春》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采用了主题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散文之美。《春》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篇非常经典的精美散文,在教学时,教师改变了以前逐句逐段分析的教学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诵读,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作者抒发的对春的深切赞美之情。具体教学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教师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然后谈一谈这样处理情感的理由,然后为学生播放了这篇课文的视频和录音资料,让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也让学生对文本中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同时,教师让学生体会录音朗读和自己处理的不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大胆想象:“同学们,春天的美景总是令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今天,我们就在倾听录音的过程中闭目想象一下,感受自己好像走进了春天,身体在春意盎然中自由飞翔,享受一片美丽的春光。”这样教学让学生对散文之美有了深切的体会。之后,教师为学生组织了散文诵读比赛,让学生充分感受散文之美,提升感悟美的能力。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采用的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直接有效的诵读文本的方式,还运用了录音和视频辅助的方式促进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到散文之美,再进行诵读比赛,其个性得到发展,文学修养也得到了提高。
二、链接旧知,走进文本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解读困难的情况,有时是因为他们对于文本的背景资料等不够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通过旧知激活新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解读文本的难度,让学生在解读的过程中走进文本深处,体会文本中的深刻内涵,实现高效阅读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采用了以旧知激活新知的方法。这次教学,由于是文言文阅读,所以學生对文本解读的兴趣不大,甚至有些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没有直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学习,而是引领学生走进了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这篇课文学生以前接触过,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师分析的时候他们能够有话可说。很多学生抓住这篇文章中体现的陶渊明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怀进行抒发,有一个学生还提到了陶渊明创作的《归园田居》,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坚持自我,不愿和世俗同流合污,甘心享受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通过对旧知的回顾,学生对于陶渊明这个人物有了自己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同学们,看来大家对陶渊明还是比较了解的,对陶渊明的思想也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另一部作品《桃花源记》,这是一部经典之作,创作于作者五十七岁的时候,那么作者笔下虚构的桃花源寄托了怎样的情怀呢?如果你想了解,就和老师一起走进文本中寻找答案吧!”
这个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进入文本学习,而是从学生熟悉的旧知入手引导其回忆,让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样,学生就能轻松进入文本,理解文本内涵变得比较容易,也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前后比较,分析情节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解读,离不开对文本故事情节的把握,教师要注重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的解读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而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帮助学生快速抓住解读的重点,这对于深度解读文本的内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而是另辟蹊径,打破文章的叙事结构,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这篇文章中作者将孔乙己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其中对于孔乙己肖像的描写更是精彩,而且前后对比明显,你能找到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然后概括出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吗?”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抓住相关句子进行重点阅读,学生经过比较分析,了解到孔乙己在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悲惨遭遇,对孔乙己有了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解读文本,从文本中的对比性内容入手,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任务,同时学生可以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突破,有助于深挖文本的内涵,实现对文本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随文练笔,升华体验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解读文本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在随文练笔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入,那么在学生走进文本阅读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合适的切入点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让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升华自己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陈涉世家》时,教师就采用了深度阅读和随文练笔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的注释对文本内容进行疏通,让学生获得初步感知,然后分析文本中陈涉的人物形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文本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但是教师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教学效果,而是为学生布置了练笔作业:请大家搜集关于陈胜的资料,然后根据背景资料以及文本内容为陈胜或者吴广写一段鉴赏评价语。这样的练笔,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深入体会,实现了深度解读文本的目标。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依托学生对文本解读的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同时还结合学生对文本资料的补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对文本的体验得到了升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文本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进行解读,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依托文本,深度解读,让学生尽享语文的乐趣。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解读文本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