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阳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初中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阅读少,视野狭窄,生活阅历单调。不少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一谈到写作文,总觉得没话可说,厌写,怕写。因此,激发和培养农村初中生的作文兴趣,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作文;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8-0020-02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禀赋、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特别是农村初中生的作文兴趣,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状态、能力水平、知识层面、智力发展、品格修养、情感变化等方面的特点,研究正确的科学的策略和方法,并结合作文教学的特点,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一、以口语交际为先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口语交际即口头表达,也就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以口头语言为先导,同时,书面语言也是口头语言的凝练与结晶。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口头表达能力越强,处理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越强。语文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这个有利的契机,一步一个脚印引导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写作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管是课堂的问答还是课外的辅导或是私下与学生的谈心,我都格外留意学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因为这些都是引导学生逐步迈进作文殿堂的机会。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就是写话,就是写下自己要说的话。”初中生自我求知的欲望非常强烈,尤其是初一的学生,总想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诉同学,把自己所不知者诉诸教师。这正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有利时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动机,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畅所欲言,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利用每天上课前或课外活动的时间,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活动,如演讲,讲故事,品评诗词,评价人物或事件,交流心得体会,谈家庭或学校生活,畅谈理想与前途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情有所思,心有所感,条理清晰,情真意切,侃侃而谈。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思辨力,更重要的是充实了学生作文的素材,并一步步在无形中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
二、找准突破口,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写
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可以使人对某一事物的注意、感知产生倾向性,促使智能向更好的方面发展。作文其实就是作者对事物的感观,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对自身情感的抒发。初中生作文,不外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以及半命题作文。但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时,没有找准学生作文的突破口,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偏离实际,命题随意性大,没有找准学生生活的切入点——动情点。其实学生作文的突破口就是学生作文的动情点,离开了“情”,学生笔下的文章难免流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内容就会空洞无物。这无异于叫一位失去母爱的学生去写“妈妈的爱”,叫一位生活在大都市的學生去写“农村生活”,叫一位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去写“我的体育梦”。这确实让学生感到难堪,不知从何下手。可想而知,情感对学生的诱惑力有多大。如果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深刻的情仇爱恨喜怒哀乐,并且触动了他的心灵深处,那么他写出来的文章必能产生撼人心魄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因此,作文的命题及材料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教师在布置作文时,要找准突破口,找准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写。作文命题,无论是内容还是语言表达形式,都应该引起学生共鸣,符合学生的知、情、意、行。正如语文教育家于漪所说:“一个好的作文命题,它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广阔的视野,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如何找准学生作文的突破口——动情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呢?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作者在《背影》里说过:“我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究竟作者为何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呢?从课文内容中,不难看出:“背影”这一意象,就是作者的动情点,是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表露。在作者看来,他一生难以忘怀的就是父亲的背影。因为它是一种真情,是作者难以抹去的印记,是作者内心深处的表白,是最动情之点,是伟大的父爱。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作。农村初中的学生,假如写自己的父母,可以抓住父亲饱经风霜的“脸”、母亲勤劳的“手”等这些具有典型性的特写镜头,表现他们的品质,这是难能可贵的。概而言之,要写好作文,让学生学会从作文素材中找准突破口,想自己之所想,写自己之所写,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拓宽视野,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
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要灵活机动地采取多种形式,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与热情,注重和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做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作文教学中应让学生成为主体,鼓励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志趣来自主选择、自觉参与各项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动脑去思考,动手去实践,用心去感受和领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创造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萌生写作动机,从而诱发作文兴趣,写作才会有激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情感丰富,个性鲜明。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热情是否被点燃,课堂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是能否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学生常常动笔之前,觉得头脑一片空白,无从下手,不知写些什么。即使是一些司空见惯的题目,有了明确的写作对象,确定了中心,也无从下笔,从而失去写作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少写作的冲动与热情,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缺少对“美”的发现,缺少真情实感,不知道如何去选材及裁剪。而有些学生不管是写日记、随笔或心得体会,总是写得那么形象、生动、逼真、活泼、真挚感人呢?因此,创设开放性的作文情境,对激活学生的写作冲动是很有帮助的。如写作“感受真情”,可以设计以家庭、学校、社会等为背景,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生活:看看并想想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以及社会上关心帮助你的人,从他们的所作所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当你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小孩把一块糖果塞到妈妈嘴里,你有何感想呢?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在路上搀扶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奶奶,你作为见证者,想法又如何?是不屑一顾,还是鼓励支持?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们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活学生的创作欲望。当然,创设情境还可以调整学生的写作情绪,让学生以平稳的情绪进入良好的写作状态中,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意。
同时,给予学生写作的成就感,也是激活学生写作热情的驱动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善于挖掘其闪光点,当其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就要及时肯定和表扬。另外,在作文评讲时,除挑出珠玑美文外,还要记下一些用得好的妙语佳句,在作文课上与学生共赏。
四、以文本为契机,鼓励学生多渠道积累作文素材
语文教师除了传授课本基础知识外,还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鼓励学生广博摄猎,多思善练,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让学生走进社会的大熔炉里,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观察社会,思考人生,练就自己的第一手作文素材。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学习视野,合理有效地整合并储备作文素材。
鼓励学生多读书看报,丰富自身的知识,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敢于冲破传统的樊篱,多角度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鼓励学生不安于现状,不满足于现实,大胆挑战自我,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要创新,如果安于现状,不去积累素材,那作文就会平平庸庸。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与引导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以活力,更要给学生以动力,这样学生才会有信心,日臻月善,写出优美的文章。
综上所述,要培养农村初中生浓厚的作文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教师的身体力行、正确引导外,更需要学生长期的勤学苦练、笔耕不辍。
[ 参 考 文 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初中生兴趣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