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企业家交流时,我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我们要学会以经济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同时我们要用企业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当然,如果说我们还能以政治家的格局去改变世界,那就更好了。
从宏观的角度,我想从两个维度上来谈,第一部分回顾过去近20年的经济情况,第二部分我想对2020年做一个展望。
在过去的20年中我相信很多企业家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顺应了周期,抓住了机会。我们把过去2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01年~2008年,我们称之为“世界工厂”阶段。这是中国国运进一步上升发展的阶段。现在看来,这段时间对中国经济来讲及其重要。这期间,一方面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另外一方面美国“911”事件的爆发,让中美结成共同的反恐阵营。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的产业和企业受益良多。2007年,中国贸易差额占GDP比重达到峰值,出口也达到了峰值,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和德国成为第一出口大国,与此同时,借助着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方式,中国制造业非常快速地发展。这是一个外需拉动中国经济的非常重要的阶段,一个高增长低膨胀的阶段,这个阶段实现了中国财富结构从轻工业化到重工业化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人口红利也得到了释放。
第二个阶段是2009年~2016年“扩大内需”阶段。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断断续续地开启了“大宽松”,启动了以“铁公基”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地产、金融也出现了“黄金十年”。这种宽松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上。我们知道宏观政策没有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它经常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说2001年~2008年这个阶段扩大了外需,那么2009年~2016年阶段实际上把内需放大了,但是在这个过程我们也遇到了很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过度金融化,第二个问题是房地产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個问题是大基建的浪潮导致地方政府平台债务风险增加。
第三个阶段是2017年~2045年,我把它称之为“漫长的告别”。我们在这个阶段告别的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告别“世界工厂”模式。我们的制造业已经从巅峰慢慢滑落,这其中有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的上升等诸多因素。中国的劳动力占比已经步入下行阶段。我们看到很多产业在转移,这事本身不可怕,关键是在转移的过程中能不能找到新的替代产业。
其次,我们也在告别“过度金融化”模式。如图1,过度金融化催生了资产泡沫。2017年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金融整顿,部分金融产品“爆雷”之后,有关部门开启了金融强监管和流动性收缩。泡沫一遇到政策收紧,可谓“遍地都是水”。“主动释放风险”,意味着过去不可能出现风险的机构也可能开始出现风险。
第三,我们在告别“过度依赖地产”的模式。房地产产业链对GDP的贡献率在2013年达到峰值之后正在下降。不过度依赖地产实际上也是一种主动选择,我们现在在供给侧、需求侧两端进行限制,并且要改变过去房地产行业高杠杆运转带来风险的状况。
第四,我们要告别“过度依赖基建”的模式,2009年~2017年期间基建行业总体的高速增长导致城投债规模和政府引导基金规模增长(如图2图3),这是不可持续的。我们简单统计了一下,2009年~2015年基建增长速度年平均值在22%,现在是3%。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时期还没有结束,从其他经济体的经验来看,中国可能还要再经历十年,所以大家对这个状态也要适应,不要在经济增速放缓期过度悲观,未来十年给高净值人群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可能过去很多行业我们没有机会或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但现在可能有机会了。
2020年,有这么几个趋势。
首先是贸易新趋势。目前全球都进入到“强人政治”时代。政治强人很多:美国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统普京……硬上强干,增加了贸易的不确定性。
第二是货币新趋势。全球进入到了新的宽松期。但是中国不大可能进入到负利率状态。因此相对于外部而言,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市场。
最后是资本市场新趋势。2019年中国内地A股市场是领涨全球的,我认为股权市场2020年可能会比2019年表现还要好一点。在过去这段时间里,中国股市65%的股票是上涨的,35%的股票是下跌的。在潮水退去的时候,很多企业都现了原形,真正的好企业越来越稀缺。如图5,资本市场价值化,导致龙头与尾部企业营收增速差距扩大,机构持股价值上升,自然人持股市值下降。也就是说,未来资本在2019年核心资产的逻辑之上将进一步集中,主要领域还是在消费、医药、生物领域,此外科技类也会出现一些好的股票,当然这也会伴随着风险。我们对于投资,无论何时都要保持敬畏感和内心的谦虚。
未来十年股权市场也将出现融资端、投资端的双下降,因此我们说,真正检验股权投资专业度的时代到来了。股权在未来十年是不错的投资路线:故事少了,泡沫少了,资金少了。特别是对于过去十年里没有在这个领域“上车”的人。同时科创版也给大家提供了机遇。科创版一定会经历高估值、泡沫化、逐渐的估值缩水,最后步入理性。我们在投这类企业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认识价值。2020年创业版也开始实行注册制的情况下,创业版整体估值以及科技类企业的估值还会继续缩水,定价会明显回归理性。
我觉得我们要客观地去看待我们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尽可能地踩准节奏、规避风险,同时抓住机会。
注:本文根据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如是资本创始合伙人管清友在2019年12月6日的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豐赢未来· 财富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整理,演讲内容有所删减,未经本人审阅。整理/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