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教书育人

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与实践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与实践探索

陈京山

众所周知,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何真正打造高效德育?如何让学校德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由“面目可憎”而变得“可亲”“可近”?我们带着这样的思考进行了相应的德育探索,努力用高效德育为学生打造成长的“高速路”。通过探究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有关反思与做法简述如下。

一、理念与现实脱节:德育的“盐”没有放进教育的“汤”里

德育的实效性不强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前德育的主要问题是:管理现状与学生实际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环境的反差,学校与家庭教育脱节,造成了学校德育形式程式化、理念空洞化、内容虚无化、队伍模式化的现实,不仅未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而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反而使一些不良的习惯、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固化。造成德育实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是先进的育人理念与现实教育脱节,即德育的“盐”放进教育的“汤”里。盐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如果让我们每餐都直接吃10多克盐,相信没有人肯吃。但如果把适量的盐放进汤里,味道会很鲜美,我们都愿意喝。这让我们反思到德育。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要地位,但德育的实效性却并不强。经过反思发现,我们的教育中,德育与教学双轨运行,这个是德育活动,那个是智育活动、综合实践或文体活动,分得很清楚。也就是“盐”没有放进“汤”里,而是分开来让学生“吃”,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深刻反思德育成因,是我们正确树立德育工作理念,科学进行立德树人的前提。

1.认识层面。一是学校、家庭、社会关注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成绩,缺少对学生思想状况的关注,普遍存在着“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学生心理或发展误区而未得到重视予以矫正,为他们的成长留下了隐患和遗憾。二是在说法上是“德育首位”“人人都要教书育人”,但实际上由于考试制度和社会评价的偏差造成德育“无位”和“缺位”,德育是德育干部管的事,与己无关。因此,学校管德育的老师、班主任永远是忙得团团转却毫不起色,刚处理完一件,又冒出了第二件、第三件,永远像个“消防队员”,将德育工作演变为一种体力、精力、时间的消耗战,而学校其他教职工成为旁观者、评价者。三是德育承担了过重的政治功能和理想色彩。德育过多地强调要培养“接班人”的政治使命,而关注学生成长中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的困惑与问题成为次要任务,造成德育政治功利色彩的强化而德育生活化的弱化的现实。同时,人们对德育寄予厚望:当学生表现不佳时,就会批评学校德育未搞好;当出现安全事故时,就会批评安全教育不到位等,造成德育工作者巨大的压力,于是德育内容的“空、假、大”、德育方式的形式与守旧也就不奇怪了。四是德育目标的传统与僵化。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德育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顺从,忽视了作为一个人的思想具有复杂、多变的实际。

2.管理层面。一是学校德育仍较多地停留在“管”“压”“堵”等层面,较多地采取“禁止什么”“不许什么”来进行管理,这样较多地压抑了学生个性;教师、家长仍认为学生还是孩子,不懂事,因而批评多于表扬,简单多于细心;常常将学生的行为过分夸大,学生犯了一点小错误就大加责备……因此造成学生较为普遍甚而严重的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学校德育也自然陷入了“戴着镣铐跳舞”的尴尬之境。二是将学生更多地置于被管理者的地位,忽视了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漠视了学生有着独立的人格,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而造成了学生在管理中的逆反和被动性。三是德育手段的单一和形式化,造成学生对德育的偏见与疏远。四是各种原因造成教师心理的不健康,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功利色彩浓郁,教育方法上多以简单、粗暴、居高临下的灌输和训导为主。

3.社会层面。一是现实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变革造成社会的精神文化、道德观念的复杂性、变化性,也造成了学校德育的艰巨性和学生思想的复杂与多变。二是全社会追逐利益最大化造成对良好、健康的精神氛圍的漠视,如十几个部门治理不好一个网吧;能够见效益的项目是“大干快上”,而有益于社会、学生的活动场所等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诚信意识的缺失、假冒伪劣的泛滥、权钱交易的盛行等现象,都造成学生认识的偏颇。三是家庭矛盾、问题的日益突出,造成学校德育的苍白。现实中,出现了“暴富家庭”“官宦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等多种家庭形式的出现,客观上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土家山寨的长阳,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已超过50%,给德育工作增加新的难度。四是德育队伍专业化程度偏低的现实,影响着德育的实效性。目前课改培训、学科培训很多,但班主任、辅导员培训却没有,客观上影响着班主任、辅导员的素质的提高。

二、理念提升与夯实基础: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探索

立足于上述原因分析和我们的学习体验,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养成教育作为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的主要途径,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家庭幸福。过去我们的教育说得多,做得少,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因此,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一步增强了德育的实效性、针对性、方法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立足学生实际,确定了“对学生的终生幸福负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发展理念。德育的根本目标应当是让学生找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学校应当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为教师的事业和人生添彩,所有的课堂都是立德树人的道德课堂,所有的教职工都是学生的道德楷模,所有的学生都应自主进行道德学习和养成训练。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摈弃了以往的“听不听话,能不能得高分”的“好学生”标准,从学生的发展考虑,积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成熟起来,有追求不盲从,有理想不脱离实际,在思想上上进,生活中自律,倡导做一个守信平凡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追求不平凡的价值。常言说“思想的高度决定行动的高度”,有了理念的转变,教师的心态变得平和,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急功近利。在学校里,学校对教职工的考评首先是考核合作意识和育人意识,育人首遇负责制得到严格执行,每一个教职工都是学生的德育导师。我们积极探索绿色评价改革,完善以“成长记录”为载体的平时评价,以学生素质发展手册为载体的阶段性评价,以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为载体的综合素质评定,在绿色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重新修订完善了学生表彰奖励办法和教职工评价考核办法,鼓励学生健康成长和教职工教书育人。现在,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是受表彰的对象,每一个教职工包括门卫、寝室管理员都是优秀教育工作者和育人质量奖评选对象。学业进步奖、科技活动奖、文体活动奖、文明学生奖、读书活动奖、综合实践和社会活动奖、学生干部奖等,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的平台。一些平时学业后进或调皮的同学,也纷纷成了校园明星,他们成人成才的信心增强了,日常行为更规范了,文明修养程度也提高了。

2.切合时代要求,抓住两个突破口:课程改革和自主管理。“十八大”对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包含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中,包含在各门课程之中,包含在课内外各种活动之中。我们的学校教育一定要提升育人理念,突出德育首位,因材施教,在课程改革中深化育人意识,在自主管理中落实养成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新教材的德育资源,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情感体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围绕课改推进中的学科均衡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等重点问题,深入进行课程改革背景下夯实德育的实践与探索。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农劳动和社会调查活动,并将其列入课表。仅2013年,就有近1000人次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69人次的成果获得各级表彰奖励。再如,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编写校本教材《长阳二中学生养成教育读本》,除了通俗解读弟子规外,还结合实际案例对养成教育进行分析引导,效果不错。我们还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开设富有特色的德育专题课程,如生命教育、心理辅导、法制教育、诚信教育、民族教育、环境教育和能源节约教育等。重大纪念日还利用主题校班会和国旗下讲话开展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新课程结合,改变以往说教、告诫、灌输的方式,代之以观察、思考、讨论、实践、探究、体验等,即有意识地将德育的“盐”放进教育的“汤”里,德育的灌输说教痕迹淡化了,但德育的地位更突出了,目的更明确了,目标的达成更实在了。

在具体的管理方式上,积极探究自主管理模式。现代管理的“人本”思想和教育学认为: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学生管理中,我们积极而有效地开展学生的自治、自立活动,落实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让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自为,进而走向成功,走向成熟。如,我们建立了校园“110”:学生护校队。这是一支由各方面学生代表组成的特殊学生团队,成员定期轮换,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是我校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一次大胆尝试,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协助学校检查学校卫生、课间操、出勤、纪律,维护校园秩序,调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及纠纷。校园“110”的学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创设了文明健康、平安和谐的校园氛围,同时也从中受益,在历练中成长。

3.研究工作实际,做好三个结合:学生常规管理与德育课题研究结合,德育内容与方法创新结合,教师队伍建设与家庭教育结合。在抓好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用课题来统领学校德育工作,改变德育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学生思想、学习与行为习惯管理相互脱节,过分研究单个事、点的解决和学生被动接受管理的状态,使德育研究走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经过认真研究,学校确定“学生自主管理研究”作为课题,按照“该学生干的、学生能干的,放手让学生干;该学生干的、学生干不了的,教给学生干;不该学生干、对学生成长有利的,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干”的总体思路,探究在自主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班级管理模式,学生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学生和教师评价体系等,使德育工作有规律可循。

德育内容上,分阶段分年级实施“三自”“三成”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习惯和责任心。高一通过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自律”“成人”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高二,对学生进行“自觉”“成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习惯;高三进行“自为”“成功”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方法上,围绕上述内容,开展如“感知亲情”“与自己对话(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进行)”“磨炼意志(要求学生每天完成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氛围熏陶(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爱心传递(每届学生为特困生基金会捐款)”等丰富而灵活的举措,让德育可亲可近,学生对自己可圈可点。

教師队伍建设上,一是开展以青年教师考核过关制、骨干教师动态管理制、导师制为主要内容的“名师工程”,为每一个青年教师配备德育指导教师,每一个没有担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均担任助理班主任,建立提高教师师能、师德的长效管理机制,将写教育随笔或反思笔记、读教育著作、听评课、发表论文等以量化的形式确定下来。二是在加强常规课堂教学的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确立各学科的德育渗透点,在各学科教学中,努力渗透德育理念,充分发挥课堂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实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目标。改变过去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陪着学生走向知识,变过去把教科书作为学生的世界为把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三是以“爱是教育的全部艺术,美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教师评价的终极目标,建立“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赏识学生”“宽容学生”“期待学生”等层级目标,组织自评、互评、学生和家长评,将“爱”和“美”的教育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四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确立校园健康的主导思想,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五是将不得随意请家长,不得随意停学生的课,不得以罚代教等以制度形式确立下来。家庭教育方面,通过家长会、学生联系卡、《家长报》、家长信、喜报等形式,进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4.走进生活,关注管理中的四个细节:生活中教育细节、学生日常行为细节、管理细节、课堂细节。德育绝不等同于政治、理论和空洞说教,事实上生活处处皆德育。因此,我们明确要求教师要关注细节,把握教育时机,做到教书育人。

一是学校在对德育工作进行宏观指导或调整时,要注意研究生活中的蕴藏丰富德育内容的细节。如在研究校园垃圾处理时,发现有德育内涵,于是学校成立“废品部”,培养学生节俭和环保意识,也增加了班级活动经费,学生有兴趣,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是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细节的研究和引导。如在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克制能力时,发现佩戴学生证是一个较好的载体,于是进行了强化。再如,发现学生犯错后写检讨效果不理想,于是,让这些学生就类似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中进行自我教育等。

三是我们注意将规范管理与人文关爱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春风化雨”。从2005年春起我们实施学生处分听证制,慎重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处分,让违纪的学生、家长及其他同学、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够在一个法制氛围内自由表达、公平发言。“处分听证”还学生平等话语权,限制了学校教育中过宽过滥的自由处罚权,既让犯错的学生有反思的时间,又有陈述的机会,同时也让其他同学受到教育。又如,我们扎实开展系列帮教活动,出台教职工首遇负责制和帮教制,让一些习惯上、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确实得到关爱。

四是教师注意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细节表现,并注意有针对性教育引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微观教育时,要敏锐地抓住教育时机,这些教育时机就是要能发现学生中细节,避免在学生违纪后亡羊补牢。学生在日常生活、课堂中,当情绪不正常或有异常举动时,往往是有问题和违纪的先兆,教师要准确地把握这些信息,做到防患于未然。如一位学生在一次考试中成绩下降非常快,这位教师没有按常规批评,而是从侧面了解,发现这位学生家庭遭遇重大变故,于是采取各种方式,化解了学生的困难,使之重树信心。

(作者单位:湖北长阳二中)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1765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