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赛能
一、在操作体验中,寻找答案
学生学习数学,不只是让他们知道习题的答案。要让他们在找寻答案的时候,锻炼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生活体验给他们的思维锻炼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在教有关角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我把三个三角形的模具放在包里。我让学生摸到其中的一个角,判断它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当学生上来摸到的是一个直角的时候,他们大声说出答案。當我出示模型的时候,他们心里乐滋滋的。这是他们通过自己上来感知、亲手体验得到的答案。然后他们触摸到一个钝角的三角形,他们也能顺利地说出了答案。当他们触摸到一个锐角的时候,他们是这样描述这个角的:比钝角、直角开口都要小。最后学生一致认为是锐角三角形。当我从包里拿出这个三角形,显示它的庐山真面目的时候,学生傻眼了,原来这是一个钝角三角形。学生在体验中解决了问题,也发现了问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很多,只是学生很难将它们联系起来,这时候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这个巨大的资源库,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数学。教师只是把学生领到数学天地的门口,让他们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发现问题。
二、在活动体验中,简化问题
简化问题,是一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要求学生会把大问题变成几个小问题,然后一一攻破。活动体验给简化问题提供了思路,也提供了舞台。例如:在教学“除法的认识”这一课时,先出示课本习题,“6个小朋友坐缆车,每辆车坐2人,需要几辆车?”由于除法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而学生从未接触过,这时就需要安排一个操作活动。让书本的问题在学生的体验中变得简单。教师可以用圆片代替6个小朋友,每2个一堆,让学生动手去分,得到3堆,也就是需要3辆车。在这个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原来的问题得到了简化。学生动一动手,挪一挪圆片,就能感知除法。教师在让学生将刚才参与的活动用语言来描述出来,这是在语言里体验数学。学生怎么做的,就这么说。接着教师从这个平均分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这种体验虽然简单,但一定深刻。如果让学生对着除法算式,再将刚才的体验说一遍,学生会对这个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由抽象到具体是问题简化的一种方式。体验,也可以变得很有文化气息,把数学的问题转化成对艺术的一次追求。这种表面的简化,其实也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到的另外一种快乐。
三、在生活体验中,找寻乐趣
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数学问题能够从一知半解到融会贯通。数学的答案不在课本里,而是在生活的体验里。生活体验里不仅有答案,更有启迪思维火花的那种乐趣。比如,在教完“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先观看一个中国剪纸的视频。在视频里学生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源于生活。学生会用所学的东西,分析这些作品,他们发现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轴对称。在观看视频的体验中,他们对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学生拿出剪刀、纸片,学着剪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学生会在剪的过程中,不断地修复,让它更接近轴对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生已经在体验中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抽象化了,剪纸给了学生锻炼抽象思维的机会。也许会有学生因为数学课爱上了剪纸,也许会有学生因为剪纸爱上了数学。生活的体验给了学生更多的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需要。
做一个游戏、参与分割生日蛋糕的活动是一场体验;数一数学校里有多少棵树,量一量操场的跑道有多长,这种在操作中感知数学是一场体验;给同学做一个圆柱形的笔筒,计算教室里贴瓷砖需要多少块,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这更是一场体验。数学课堂就是要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在课堂里体验着生活,思考着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发现了生活的美好,也更有兴致学习数学。体验永远是小学数学课堂不会过时的一道风景。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合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