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茂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师生之间的心心相映的活动,惟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深处。”谈心是师生沟通感情,消除隔膜,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火花的重要途径。
一、谈前细调研
找学生谈话前,需要做好调查研究,找准谈话内容,学生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变化的过程,以及现在的状况,为谈话把脉问诊。说得实在一点,谈心也需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备课”,谈心准备有时比备教材还要多花费一点心思,因为那必然是心灵的对话,远比知识复杂得多,诸如早恋问题、成长问题、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生活习惯问题、孤僻离群问题、纪律问题、打架斗殴问题等不是孤立的,可能都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因素,需要走访记录摸清情况并梳理线索。谈话前的准备要细之又细,来不得半点马虎。无准备的谈心有时会有不好收场的可能,适得其反,无果而终。
二、谈中过五关
谈心是一个艺术活,我们要过好这五关,一是过“情关”,感情是打通谈心壁障的最佳武器,有了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情感,就有了谈心的基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个淡淡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前倾的姿势,都会不着痕迹的传递情感。情感可以融化坚冰,可以破译心灵密码。二是过“诚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谈心时,教師要以诚相待,不遮不掩,平等对话,要让学生明白您是在和他一起探讨,一起思索,一起注视远方,一起实现梦想,不是空洞枯燥的说教。常言道,心诚则灵,无诚则昏,就是这个道理。三是过“灵关”,方法灵活多变,或故事引入,或旁敲侧击,或“煽风点火”,看看风向,找找火点,针对不同性格,不同问题,不同环境,谈心的主题不同,切入点各有不同;谈话的地点要灵活,或校园的林荫道上,或陪伴学生回家的路上,或学生家中,或食堂的餐桌旁,或办公室,根据内容长短,问题的性质灵活安排,或一起坐着,或共同站着,或潇洒走着;时间要灵活,睡前,饭后,课间,最好不要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以免在学生中产生“老师谈心的就是有问题”的误会。四是过“趣关”,谈心的语言要活泼风趣,遇到严肃的问题,不要始终板着个面孔,有时用上一点幽默,来一点有关的生活小事,励志的小故事,让学生佩服教师的满腹经纶,觉得教师可亲,可能有“破涕为笑”,“化干戈为玉帛”的功效,这样就有了谈心的气场,谈心就会进入同一个“频道”,师生之间就会产生磁场,互相吸引,互为相知,产生共鸣。五是过“实关”,谈心的交流要实在,不能虚无缥缈,不东拉西扯,满天撒网,不无的放矢,多个主题,否则心谈了,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迷迷糊糊,反而让学生心凉了;主题要实际,一次谈心,疏通一个问题,抓住主要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化解一个矛盾,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还要定时,一般不要超过30分钟,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了厌倦,学生有可能充耳不闻,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还应该注意的是谈心应该是师生双向互动的交流,要互相倾听心声,教师不要唱独角戏,只是谈看法,说观点,论是非,要怎样怎样。
三、谈后追其踪
与学生谈心后,要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了解谈心是否起到了作用,起了多大的作用,是否还藕断丝连,没有摆脱过去,如果还有问题,就需要对谈心过程进行反思,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对谈心对象“回访”了。
法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说过:“教育活动中,学生觉察到自己面临各种纷乱的头绪,于是他瞻前顾后,在他的脑海了闪现出正确的原因或者恰当的方法,而当他准备去了解和整理这些头绪时,教育者将立即帮他拨开黑暗的云雾,帮助他们把分散集中起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是动摇的稳固起来。”从心出发,有效及时的谈心应该是帮助学生“拨云见日”,披荆斩棘,站在新起点,确立新目标,展望新高度,让学生无忧无虑的幸福快乐成长的最好方法之一。
(作者单位:四川阆中市朱镇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