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教书育人

农村学校新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学校新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困境与出路

王新平 刘海生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也指出:“到2017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到2020年,努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约有330万,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乡村教师队伍的面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不便、学校经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正面临着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基于此,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研讨,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困境与对策”这一课题。

二、面临的困境

我们课题组对来自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600位新教师所作的问卷调查显示,农村学校新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正面临着诸多问题。

1.专业技能发展意识淡薄

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意识是教师对自身专业技能发展的态度和认识,表现为一种自觉的专业技能发展规划意识,是教师获得专业技能发展的和前提条件。专业技能发展意识强的教师能自觉地将自己过去的表现、今天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并积极行动。在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意识往往比较淡薄,常常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作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手段,缺少职业追求,更谈不上职业发展规划了。许多青年教师努力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评职称,为了每月能增加几百元的工资。等到职评通过后,这些教师的进取心一下子就消退了,他们不再去参与研究,也不再去写论文,多数时间都是在应付各种检查。很少有教师为了能成为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而去努力。一些新教师在刚开始参加工作时热情都很高,充满了抱负与激情,等到工作的新鲜感过后,也开始渐渐变得松懈了。

2.专业技能发展动力不足

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动力是指教师能意识到的、促使其采取行动实现专业技能发展的内外因素的总和。当前,农村教师尤其是一些骨干教师,单向流动(从小学到中学,从农村到县城)的现象十分严重,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经常被周边一些好学校“挖走”,有“门路”的就会通过各种关系调往城镇,留下来的教师则士气低落,加之工作条件差、待遇低、生源素质不佳等原因,多数教师都觉得不满意现状但又无可奈何。他们认为,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同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严重不符,努力付出很不值得,再说生源差的问题,这些学生不管怎么教,都很難取得耀眼的成绩。一些青年教师“混日子”的思想较为严重,能按部就班地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就不错了,至于个人专业发展,既无动力也无压力,缺乏进取与创新精神,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3.专业技能发展信念有失偏颇

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宏观上,教师的专业信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微观上,主要是关于学习者学习的信念、教学的信念、学科的信念、学会教学的信念和自我教学作用的信念等。农村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受种种条件的限制,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比较少,生源素质较差,学生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度不够,致使一些教师在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再加上一些学生很难管教,极易让教师产生挫败感,变得消极悲观;有些教师对国家的教育改革精神持怀疑态度,甚至有抵触情绪;一些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讽刺挖苦甚至歧视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师生关系紧张;教学方式简单,每天重复着“备课(有些甚至根本不备课,拿起一本教参就进课堂)——上课——批改作业”的简单劳动,以单向灌输的方式强制学生接纳,至于“学生学得如何”“如何才能教得更好”等问题,从来都不在思考范围之内。在班级管理上,经常采取压制学生的方式维持纪律。久之,产生恶性循环,学生愈来愈难教,教师愈来愈不愿教。

4.专业技能发展资源匮乏

教师要获得专业技能发展,需要有充足的物质资源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作为条件保障。但农村薄弱学校相对于优质学校,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都很匮乏。调查显示,我市农村薄弱小学中,23.3%的教师表示学校不具备上网条件,无法及时从网络上获取相关资料;75.4%的教师表示学校征订的图书、报刊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一些农村薄弱中小学校的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也不多,限于经费,既不太可能大量地将教师“送出去”,也极少能把专家“请进来”。教育行政或教研部门组织的一些教学竞赛交流活动,多是优质学校、优秀教师展示的舞台,薄弱学校教师能获得交流的机会很少。加之现在不少学生向县城“聚集”,农村学校的规模也越来越小,同一学科的教师也越来越少,难以形成浓厚的学习与教研氛围。

5.专业技能发展基础薄弱

教师要获得专业技能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农村学校教师的学习机会比较少,教育理念不能及时更新,专业发展能力很欠缺。调查显示,有6.2%的教师坦言,“听说过”教学反思,但“不知道如何写”;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不知道“行动研究”是怎么回事,也从来没有做过;50%以上的教师不清楚啥是专业生涯发展规划。另外,受制于各种主客观条件,教师自我学习提升的时间也难以保证。调查显示,40.8%的教师反映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8~10小时,更有22.3%的教师反映每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每天还要处理各种违纪事件,加之升学压力(62.1%的教师有此感受)以及学生的安全压力(近乎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教师都深感疲惫。教师若长期面临巨大压力而得不到缓解,并因此产生职业倦怠,就很难产生研究的冲动与激情,专业技能发展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是无从谈起。

6.专业技能发展组织气候缺失

良好的组织气候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村薄弱学校基本上都未能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良好氛围。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不能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调查显示,有15.7%的教师明确表示开展校本教研最大的困难是“校长不重视”;有40.7%的教师表示学校不能为教师的学习提供经费支持;68.9%的教师表示学校未规定教师的必读书目,30%的教师表示虽有规定但无检查落实;35.1%的教师表示学校没有要求教师写教学笔记或教学反思。二是部分新教师思想不稳定,极易受到身边一些观念守旧的老教师的影响,不主动参加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不愿意抽时间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导致二三年后落伍。如,“备什么课,你们大学生难道还弄不懂这点知识?”“什么专业,你们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已经够强的了,还需要发展什么?”老教师的这些陈旧观念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新教师的发展,导致有些新教师工作无激情,不爱学习,不思进取,一些新教师甚至觉得自己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正应该是休息、娱乐的时候,根本没有心思参与专业研究。三是一些学校的管理方式专制甚至粗暴,如,强制教师坐班,每天三次指纹考勤,日复一日地教学,渐渐地磨灭了教学激情,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

三、突破困境的出路

要切实改变农村学校新教师的专业技能状况,除了要有他们自身的努力外,还必须借助行政的力量和高校学术的力量,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在增加资金投入、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全面提升新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师德水平。乡村教师不仅在教化乡村孩子,也承担着在偏远山村传播现代文明、传递国家意志的重要使命。我们要高度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的教化作用。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针对乡村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断提升新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思想政治素质。二是高度重视乡村学校的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主动关心教育新教师,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之中。四是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和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全面提升农村新教师能力素质。着力提升乡村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是保证培训时间。《计划》提出“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解决乡村教师总体培训偏少的问题。二是优化培训内容。除了日常的教学业务培训外,还要特别注重加强师德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三是改进培训方式。根据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鼓励新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升学历层次。

2.优化学校管理,聚人心,树信心,鼓士气

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关系到国家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教育公平。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的高度,关注薄弱学校的发展,在资金、人力、政策等方面给予薄弱学校一些帮助,决不能对这些学校不管不问,更不能把这些学校当作安置弱势校长与考评不称职教师的“安置所”与“养老院”。

从当前许多农村薄弱学校改进的实践来看,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最有效的一个措施就是配备一个强有力的学校领导班子,尤其是作为法人代表的校长,要德才兼备,更要有强大的专业领导力。这样的校长才能率领班子成员,从改进学校管理入手,关心教师的生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看到希望,从而对学校及个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3.帮助新教师树立发展愿景,构建正确而先进的教育信念系统

彼得·圣吉曾形象地比喻说,建立一个团队,其实就像搭一个三条腿的桌子:一条腿是大家的共同愿景,一条腿是个人的价值观,还有一条腿就是激励。所谓“愿景”就是组织中人们所共有的意愿,共同愿景能唤起人们的希望,让团队成员为追求某一目标而不懈努力。这里所说的“个人价值观”在教师群体里主要表现为积淀在教师心智结构中的、自己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即教师的教育信念,它常常以一种无意识的经验假设支配着教师的行为,成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心向导。

教师的教育信念会直接影响教师的学习行为。在教师学习、尝试新的教育观念时,那些先前存在的不正确、不合理的教育信念可能会成为过滤新观念的筛子,并对新观念的学习和教师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实践中,一些薄弱学校的教师常以“我们学校生源太差”“我们学校条件太差”为由,拒絕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理由是“这些理论好是好,但在我们这样的学校用不上”。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先进的教育理论被教师内心已有的不正确的心智模式和教育信念过滤并筛选,不能成为其真正信奉的东西,更不可能转化为其有效的教育行动。原联合国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负责人库姆斯(ArthurW.Combs)认为,使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不是他们的知识或方法,而是教师对学生、自己、他们的目的、意图和教学任务所持有的信念。可以说,教师教育信念系统的改变是一种深层次的更为重要的专业发展。因此,学校领导与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者要鼓励并帮助新教师认识自己,找准定位,确立职业发展目标,树立专业发展愿景。同时,积极引导新教师通过阅读、研讨、深度会谈等方式检视自己的心智模式,指导新教师通过“观察——反思——实践——再观察——再反思——再实践”主动优化自己的心智模式。

4.开展联片教研,打造新教师专业技能学习共同体

农村薄弱学校的规模比较小、教研资源有限,新教师专业技能学习受到诸多限制。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采用“优质学校+薄弱学校”或“城区学校+农村学校”结对子的方式,开展联片教研,将相邻学校同一学科的教师组织到一起,形成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政府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让新教师能在一起讨论问题、交流思想、相互启发,实现相邻为伴、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正如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在一个紧密连接在一起的集体内,即使是最年轻的、最没有经验的教师也会比一个有经验和有才干的但与教育集体背道而驰的教师能做出更多的工作”。

5.增强乡村新教师的职业荣誉感

《计划》提出,由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由省、县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进行表彰。发动社会力量,设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大力宣传农村新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农村新教师和农村教育的浓厚氛围。上述举措对于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稳定乡村新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提高新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系河南省2016年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实验成果;课题编号:16-HJYY-612。

(作者单位:河南沈丘县纸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18022.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