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涛
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个性化教育,而没有个性化教师,个性化教育就如空中楼阁。教师的个性是把双刃剑,理不顺,“个性教师”是“刺头”;理得顺,“个性教师”是“宝贝”。如何管理和对待“个性教师”,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智慧。
一、何谓“个性教师”
在现实中,“这位教师很有个性”是个亦褒亦贬的句子,它既可以表达某位教师的桀骜不驯,自以为是,也可以表达某位教师在某些方面具有突出的才能,不随波逐流,坚守理想。何谓“个性教师”呢?笔者认为,“个性教师”是具有与教学相关的某方面特长,同时在思想行为上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难以被一般人所接受和理解的教师。如,有的语文教师具有很深的文学造诣,经常发表一些高质量的小说、诗歌,但他对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基本不参加。有的政治教师,上课生动有趣,深受学生欢迎,但从来不写教案,不用多媒体课件。
二、对“个性教师”的评价
对“个性教师”的评价极端化特征明显。在教师群体内部,有人对“个性教师”会高度肯定和欣赏,也有人会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且持否定态度的人往往占绝大多数;在不同群体中,获得的评价也有可能截然不同,有的“个性教师”在学生群体评价中获得高度認可,而在教师群体评价中被否定。
一位教育界的前辈给笔者讲了一个故事:“在学校新教师面试过程中,一位应聘者表现出非常自信,甚至自信到了狂妄的程度。面试官大都认为这位教师太狂妄,不好管理,准备不予录用。此时,有一位面试官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这位教师非常有个性,加入我们的团队,能起到鲶鱼效应,增加学校的生机与活力,至于能不能管得好,留不留得住就看在座各位领导的水平了。”由于有这位面试官的坚持,最终这位教师被学校录用了。10年过去了,这位教师已经成长为学校的教学与管理骨干。
由此可见,“个性教师”的发展是具有高风险性的,如果身处于一个相对宽松、包容的环境,他就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如果处于一个统一、刻板的环境,他就可能被排斥,甚至无法立足。
三、“个性教师”培养的意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许多学校管理者不看好“个性教师”,其原因在于“个性教师”专注、专心于某一方面,而在日常管理规范的遵守上有些偏差,不好管理。实际上,教师好管理、听话,学校管理顺畅,整齐划一。表面上看,学校井然有序,其实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这样的学校容易形成模式化、程序化的管理结构,长此以往,其教师团队就缺乏创新和开拓意识,整个学校趋向保守、封闭,犹如一潭死水。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这样的学校离没落就为期不远了。而“个性教师”正是激活这潭死水的鲢鱼,“个性教师”的存在对增强学校教师团队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创新和开拓意识有重要意义。
没有个性化的教师,就没有个性化的教育。现代教育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重要目标,而个性教师与教学相关的特长,正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一位“个性教师”能引领、指导、带动一大批具有相同特长兴趣的学生。由此可见,“个性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学校应把打造个性化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建设的重要目标指向。
四、“个性教师”的培养策略
打造“个性教师”需要尊重教师个性,不让统一规则磨灭个性。教师个性是教育教学风格的基石,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必须尊重教师个性。现实中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往往在思想行为上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而这些教师的创造性又恰恰反映在那些所谓的“异常行为”之中。因此,尊重教师个性,就是尊重创造。学校应打造“倡导个性、开放兼容”的氛围,为“个性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日常管理中,对“个性教师”的教育教学应提出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欢迎的底线标准,至于教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不设置统一的评价标准,鼓励教师在此基础上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如,对上课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政治教师,对其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不做硬性要求。
打造“个性教师”需要宽容失误,使教师保持创新实践的勇气、信心和激情。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创造性过程,需要长期的实践,而创造性工作,意味着从无到有、开风气之先,挫折、失误在所难免。为保证教师的教育教学风格探索不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学校应坚持“充分信任、大胆实践、允许失误”的原则,对教师在实践中的失误与挫折,学校应尽可能地给予理解和宽容,在鼓励的基础上发挥教研团队的优势,为教师提出改进建议,帮助教师尽快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来。
打造“个性教师”需要制度保障。拥有一支具有独特教育教学风格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提供保障。在尊重教师的个体选择权和个人真实意愿的前提下,为教师实现自主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创造条件。
学校只有对“个性教师”采取尊重、宽容、保障的策略,鼓励“个性教师”大胆创新,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个性教师”才能在探索自己教学风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学校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