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教书育人

学科教学渗透励志教育的“五六七”工作法

学科教学渗透励志教育的“五六七”工作法

董湘娥 杨哲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育心。励志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可以收到面向全体、正面引导、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学科教师应如何围绕学科教学任务,挖掘励志资源、寻找励志契机、运用励志方法?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要坚持“五六七”工作法。

一、学科教师要坚持“五个角色”定位

学科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兼顾常规教学与励志教育,必须要坚持“五个角色”定位。

要做“参与者”,不做“旁观者”。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不是哪一个教师,更不是哪一位班主任的事情,而是每位教师都要承担的教育责任。学科教师只有树立了“人人皆为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是德育课堂”的意识,才能自觉地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励志教育。励志教育,单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或校长的力量来推动是远远不够的。

要做“创造者”,不做“搬运工”。开展励志教育的关键是将理想信念、坚强勇敢等品质有意识地传递给学生。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掘、利用教材中蕴含的励志因素,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

要做“啦啦队”,不做“裁判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要遵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科教师要做学生成长的“啦啦队”,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摇旗呐喊,振臂加油。而不应像裁判员,做出“得分”或“犯规”、“对”或“错”的简单判断。励志教育并不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才,但可以让他们的心中充满希望,励志教育的字典里面不应该有对学生的“失望”。

要做“营养师”,不做“炊事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土壤和养分,让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成长。这就要求学科教师把“有效”作为渗透励志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每位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思想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有目的地选择教育素材,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

要做“多面手”,不做“教书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位学科教师只关注“教书”,不注重“育人”,那么,就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无法收获幸福的教育人生。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做教学的“多面手”,要使自己成为拥有教学智慧,课程智慧和管理智慧的“立体”的人。

二、学科励志资源开发要用“六把尺子”衡量

学科教学中的励志资源有些是外显的,有些是属于隐性的,如何挖掘、开发学科教学中的励志资源?笔者认为至少要用“六把尺子”来衡量。

“第一把尺子”是用正确的动机来衡量。要想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就必须端正态度,明确动机,不能把励志教育当成是摆设,装点门面;也不能将其看作是职称评聘、晋升职务的“敲门砖”。学科教学和励志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学会科学的渗透励志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实现“双赢”。

“第二把尺子”是用课堂氛围的优化来衡量。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种隐性的励志教育资源。学科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课堂管理模式,高效的课堂上,师生间可以以诚相见,在课堂上听不到呵斥声,学生体验到的是民主、尊重、信任与关爱,得到的是激励、鼓舞和感化。

“第三把尺子”是用教材的深挖巧用来衡量。学科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励志内容,也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生成的励志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积极渗透,不能舍近求远。例如,语文课可以利用励志名言,进行目标、理想教育,数学课可以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训练;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只要能巧妙运用,就能发挥教材的励志功能。

“第四把尺子”是用小问题的解决来衡量。学科教师要从教学中的小事入手,不谈虚无缥缈,不着边际的问题。如某个学生总是不能按时交学科作业,教师就要从提升学生的意志力的角度,想办法解决这个小问题,从而产生大效益。

“第五把尺子”是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来衡量。“亲其师,信其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实施励志教育的重要保障。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励志信息,并在他们的心中激起层层浪花,在领悟和实践中结成果实。紧张、对立的师生关系会在学生心中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励志教育的渗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第六把尺子”是用工作的创新突破来衡量。学科教师在实施励志教育的过程中要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及时了解和捕捉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所选择的励志教育的角度要新、观点要新、例子要新,要结合时代发展新形势,与时俱进,才会吸引学生、事半功倍。

三、励志方法要运用“七个方法”实践

学科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要遵循“引导启发、领悟体验、对话共鸣”的十二字方针,具体的方式主要有“七法”。

第一种方法:感悟明志——诵读式。在学科教学中,诵读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文,直到烂熟于心,并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让学生为己所用,是实施励志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例如,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让他们集体诵读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

第二种方法:标杆导向——榜样式。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英雄模范先进事迹或讲同学当中的典型事例,使学生学有榜样,有参照。语文教材和思想品德教材中提到的名人事例有许多,教师可以用这些人物的精神去感染学生,帮助他们从小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树立科学报国的远大志向。

第三种方法:训练领悟——作业式。课后作业是渗透励志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学科作业的难度要循序渐进,难易适中。作业的布置对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在批改作业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指导,也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好机会。鼓励性或鞭策性的评语,会使学生受到鼓励或警示,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科教学中使用的作业本、测试卷也均可以在页眉、页脚处印上励志名言,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

第四种方法:因势利导——激励式。在学科教学中,如果不顾学生的能力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渗透励志教育,势必会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如数学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出一些难题给优秀生,吊他们的胃口,出一些相对简单的题目给学困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再如,在体育课中,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体质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訓练项目,并加以督促和指导,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意志品质在这一过程中都能得到磨炼和提高。

第五种方法:情感卷入——启迪式。学科教师要以实际行动关心和爱护学生,让学生觉得你是发自内心的、诚心诚意的关心他们,即使是批评人,也要顾于情,达于理。其方式可以是个别谈心,学习中善意的提醒,也可以组织学生讲励志故事,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教师进行必要的点评等。

第六种方法:言传身教——示范式。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人格魅力和行为方式,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学科教师要用饱满的热情带动学生,用渊博的学识吸引学生,可以说学科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

第七种方法:气氛渲染——自励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励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由励志教育的客体转变为励志教育的主体。这需要学科教师优化课堂管理方式,充分发挥集体的感召功能,传递一种励志向上的课堂文化,让学生自愿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产生与周围环境相符合的情绪和行为。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市第三中学

黄石市黄石港区教育局)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18189.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