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作武
一、“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俯视
1.俯视整个人类生存的地位
人和自然界中的其他物质(包括生物和非生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生来几乎是一无所有的,我们不完美,人天然地需要成长,需要逐渐地而不是一蹴而就地发展壮大自己,我们有一颗有待自我教育、挖掘和生长的大脑。为此只有通过教育来完善自己,这决定了教育的使命就是直面人的不完美这一事实和宿命,教育的根本原则就是改变不完美,一句话,改变差生。而人类全体在这个意义上,全都是差生!
也就是说,既然人类(包括你、我以及所有暂时不是差生的人)从生命本质上来看都必然拥有差生的经历,那我们为什么非要给予“差生”们另类的目光,而不把差生现象当作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呢?
2.俯视整个应试教育的弊端
反思“差生现象”,无法绕开的是应试。是它无限循环制造生产出差生的教育体系。因为应试的实用化、功利化特性强迫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按等级划分自己的领地。排名不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学校的事,县、市、省的事。排名的宿命是第一第二永远与倒数第一第二对应,应试竞争存在多久,差生就会存在多久。教师其实永远没有可能在应试机制下消灭差生,甚至“转化差生”,差的转成了第一,原来的第一就变成了第二,原来的四十九名就变成了五十名。
如果我们教师彻底排斥差生,只能使差生变多,只能使他苦心营造的优等生小团体里继续产生新的倒数名次。排名淘汰末位学生的做法,就是营造更多差生的法宝。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平视
1.正视教师待差生的失态
我们应当承认,在差生面前失去耐心的是大多数教师,在所谓“优等生”面前,往往完全是和蔼的、可亲的、聪慧的、有风度和胸怀的、有远见卓识的、高尚的、神圣的、有教育思想和巧妙方法的。失去耐性乱了方寸,不是他们的常态而是他们的失常,不是他们的本心而是他们的特例,种种失常,常常是一个渐进渐变的过程。
2.正视教师失态后的责任
期望值高过了耐心,现实就变得令人无法冷静,一系列企图一夜之间改变现状的简单粗暴措施应运而生。罚抄作业三十遍,罚写单词五十遍,罚做卫生两星期,罚叫家长陪训话,罚站罚回家,更不在话下。谁都明白这样的惩罚不科学、不理智、不符合学习规律,但出于一时之愤,类似愚不可及的惩罚令还是随口而出,随时产生。而差生则在失去分寸的教育条件下恶性循环,非但争不到学习优胜地位,更在种种简单教育措施后丧失自信,失掉自觉,缺少自尊,不求自强,成为教育夹生饭。
3.正视教师“饭碗”的现实
我们离不开差生,因为我们离不开应试。我们的说法是没有了“差生”,基础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教师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差生”甚至是中学教师生存的土壤,是我们的饭碗。用商业类比的话,顾客是上帝,吃教育這碗饭,差生就是我们的上帝,是我们的生存空间。没有了“差生”,我们只有失业。
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仰视
1.坚信应试本身的合理性
如果仅仅是怨天尤人、牢骚不断,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应该知道应试制度的现实性并不意味着应试制度的完美合理,素质教育的理想化色彩也不意味着它就应该充当空中楼阁。应试教育非搞不可,素质教育也必须实行。这意味着,我们只能也必须在应试的夹缝中开展素质教育,或者说,我们只能借助应试制度的“方便法门”来走素质教育的大道。应试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们以应试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试教育永远只能是手段,素质教育才是我们的目的。教师的人格力量许多时候表现为,我们就是要利用应试的实用性、功利性、残酷性来进行素质教育,教会学生面对生存、适应生存和超越生存的从容、镇定的心态,教给学生一种做人的素质,即一方面丰富自我知识,壮大自我智慧,强化自我能力,另一方面人格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成长,让自己以美的精神和灵魂,用艺术化、诗化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去化解单纯残酷的生存竞争带来的焦灼空虚,去遏制物质主义带给我们的人性滑落。我想,这正是我们这一代教师的宿命。
2.坚信人的发展的必然性
“差生”给予教师最深的痛苦是“发展停滞”。无论你下多么大的工夫,往往表现在差生身上都是如水滴融入大海,什么都看不见。就是在这样的回环往复失望的挤压下,教师渐渐地失去了耐心和爱心,这是“差生问题”瓶颈的瓶颈。
而我们应当坚信“只要我还在努力着,那么,受教育者就在改变,就在成长而不是倒退,就在无限地接近圣人境界”。要敢于以一个学生的一生为期限,不像产品,认为有投入后就要立竿见影,立马生效。如果说我们的现代的教育出了问题,就是将人工具化、商品化。但也必须承认,有相当多的人,甚至是绝大多数人,他们的成长需要一辈子,他们在一生的大多数时候,只能是“差生”。
3.坚信转变差生的创造性
教育与许多单纯谋生的职业不同,它在从业者谋生的同时即教给其他谋生者(学生)以生存的合理性方式,也在学生学到这种合理性方式的过程中给予从业者自己一种合理的生存。我们不对差生焦躁的内在理由是,我们不应该对自己焦躁。如果你认为自己没能力转化一个差生,说明你自己作为一个人还不完善,那么就应该认为差生之差只是人成长的一种必然的、甚至是合理的表现。引导差生一点点进步,恰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一种最佳方式。差生之差,正是“差师”之差。学生的不完满映照的就是教师的不完满,差生是我们教师成长的一个起点,教差生是教师的生命线,差生身上所代表的人类缺点给了教师发展自己教育能力、生命创造力的广阔空间,教育差生才能让我们学会教育这门高级手艺,而学会之后,我们的任务就是面对更多差生,只是永远没有相同的两个人,于是,我们永远不寂寞,永远有成长的机会。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萧山十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