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文昌
上个世纪末,农村基层学校教师工资统一由乡镇一级财政负责筹措。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受挫,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那些年地处内陆山区的四川多地财政困难,以致拖欠甚至停发教师工资之事频发。当年我所任教的学校位置比较偏僻,政府财力更是羸弱。1999年初的某月,老校长悄悄对我讲,听说附近好几所学校因三个月没发工资,老师罢课了。我们学校如果这个月再不发工资,也是第三个月了,会不会……
后来我拉着老校长去政府找乡长:其他乡镇因未发工资而罢课,我们乡是不是考虑按时给教师发工资,以维持稳定?乡长说那得停发公务员工资,才有钱发教师工资,并且也只够发半个月,因为全乡的老师比公务员多一倍多。老校长很高兴,回学校就想把好消息告诉大家。我连忙摇头。后来老校长对少数人说,我们先不要罢课,这样伤害的是无辜的学生;政府没钱,罢课也发不了;我们会想办法与政府协调,但大家要有心理准备,毕竟不是只有我们乡没钱发工资……
那个月的月末,乡政府给学校教师发了半个月工资。由于部分教师家属是公务员,迅速传出了全乡公务员停发工资的消息,教师立即对校长竖起了大拇指,还给乡政府送去了锦旗……
写出上面几段话,旨在说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是要讲究艺术的,其中又特别是涉及稳定和宣传工作的,更是要讲究细节的处理和协调的艺术。教育舆情管理是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学生舆情、教师舆情、家长舆情、社会舆情和网络舆情几部分。学校管理者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抓好舆情常规管理,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一、学校教育舆情管理工作的中心是学生舆情
常言道:社会是大学校,学校是小社会。笔者曾把学校定义为关于教育的建筑群,其实这只是学校的形式,学校的本质内容是学生。学生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中心。学校教育中无论是校长、班主任还是学科任课教师,都必须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德育与安全教育及学科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是学校中最大也是最基本的群体,常常以班级或年级为一个单位。班级或年级管理者应积极了解并分析学生舆情,并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控制和调节。
对学生口口相传的负面新闻要加以正面引导。例如:少数学生傳言某某同学手脚不干净,拿了同学的钱物等,教师一定不能听学生的一面之词,而草率地得出结论。既不能大动干戈地进行查处,也不能粗暴地制止学生的舆论传播。教师可以找一些学生谈话,侧面了解情况,用商量的口吻告诉学生不能传谣,即便是“有证据”也要悄悄地对老师讲,不能随意在同学中扩散传播。同类典型案例还有学生举报某同学考试作弊或作文抄袭等,遇到此类问题,教育管理者先要冷静,积极应对学生舆情,在要求当事人配合调查的同时,也要培养其他学生的保密意识。
要引导学生传播带有正能量的舆论和新闻。一是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好习惯。现在的学生都爱看电视,可多数学生看的都是热门影视剧。很多影视剧所宣扬的价值观如何姑且不谈,就从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不关注新闻和时事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学生一方面是痴迷网络游戏和影视剧,另一方面是对国家和社会现实的漠不关心。长此以往,何谈爱国主义教育?二是要多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好人好事。鼓励学生将自己听到和看到的好人好事告诉老师,可联合校园小记者将好人好事写成新闻报道在校园广播网或校刊等校园媒体进行播报,重大新闻可由相关教师推送到其他报刊或新闻网站。三是要鼓励学生多向家长和社会宣传学校的正面新闻,形成维护学校良好形象的意识。学校主页、校刊、载有学校正面新闻的报刊或网站,教师都要积极向学生传播,并通过学生扩散到家长和社会中去,从而促进学校正能量舆论和新闻的健康传播。
教育管理者在处理一些具体的宣教工作时,不能太教条主义。如,不能一味地宣扬“团结就是力量”。如,班主任要求劳动委员安排一个五人小组打扫一周的卫生,安排一人扫一天的效果往往会比让五人一起扫五天的效果要好。很多时候我们教育学生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要团结协作,但有的时候还是不得不让学生独立去完成一些事。这就要求管理者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有一些借助所谓“正能量”口号来抵制学校正确决策或活动的学生,学校也要及时制止并加强引导和说服教育。
二、学校教育舆情管理工作的重点是教师舆情
有一同事,在学校的工作任务比较重,老是抱怨连天,可生完气之后,一样能把工作做得很认真很仔细,但是,久而久之,抱怨就成了口头禅,好像不抱怨就干不好事情似的。这就好像是女人洗衣服:男人让女人洗衣服,女人说你自己不会洗?这都什么年代了,洗衣服是女人的专利?等男人生气了,说你不洗算了,女人却还是不情愿地把衣服拿去洗了,一边洗一边念叨,男人干脆不让洗了,说自己洗得了,别啰嗦了!可女人还是继续啰嗦着,并更加坚定地把衣服洗了,生怕男人剥夺她洗衣服的权利一样……
学校管理者一定要理解这类教师。他们口头上的抱怨真的只是说说而已,不会对学校工作甚至教师本人的工作造成丝毫的影响,管理者不要与他们针锋相对,不然会起到反作用;更不能上纲上线,让他们停下手头的工作搞所谓的作风整顿。教师也是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小缺点,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教师都变得十全十美。
教师群体也爱时不时地聚在一起说东道西,只要所谈所议不犯国法无伤大雅,管理者就不要一味地对教师聚谈进行指责和打压。只要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传播非法言论和不良信息就可以,管理者也可以以一个普通讨论者或聆听者的身份加入其中,这样不但能拉近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还能从中了解到更多的舆情和信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策导向,不以个人好恶处理教师群体舆情。有个故事讲,老师们都不满意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天天在食堂抱怨。某天,一位老师想以请校长吃饭为名邀其到食堂,然后由大家告之实情。可校长尝一口说,好,现在的生活条件太好了,难得吃到这清淡的饭菜。弄得这位老师很难堪,因为其他老师不想忤逆校长之意,都不说话了。在权力高压下形成的和谐其实是假和谐、伪和谐,等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集中爆发,后果不堪设想。endprint
学校管理者在遇到教师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时一定要将心比心,不能将问题和矛盾扩大化或者直接忽略,在校长职权范围内能解决的,一定要及时冷静地进行处理;不能解决的要报告上级有关部门,联合相关人员一起妥善处理好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教师待遇问题、医疗保障问题、住房问题,教师心理问题特别是职业倦怠问题,甚至家庭问题和婚姻状况等,都是学校管理者应该关注和关心的问题。教师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教师舆情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如文章开篇所讲的事件,虽说是上世纪旧事,但现实中总有些许类似的矛盾产生,不同的处理方式,也会使事件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教育管理者应认真分析教师舆情,并合理地加以引导。如,教师课余总喜欢谈打牌下棋之类的事情,管理者在不制止不否定的同时,可巧妙地将话题引入到正题上来。例如:某校的QQ群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教师A:这个周末打牌又输了。教师B:没事,下个双休争取赢回来。教师C……管理者:你这输的不算多,听说某学生家长输了上万元。教师A:真的呀,这个学生在我班上呢。管理者:他家长这段时间可能不太管孩子,你要多费点心。教师A:这个一定的,这孩子很听话的,如果我们都不管他,社会将损失一个人才。教师B:就是,这周我们不打麻将了,校长有空没,我们一起去家访……
三、学校教育舆情管理工作的难点是家长舆情
现在的家长不像以前。以前召开个家长会,教师就能与家长们面对面地进行沟通和交流。而现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很多家长都是常年在外地打工,教师想见家长一面很难。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家长的口头禅都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很多教师反映,在与家长沟通时,一些家长动不动就说,你们是知识分子,我们是打工的,言外之意是你讲话必须是对的,错了我会投诉的,我讲话可以是随便的,错了没关系。这种对教师和教育的伪尊重让很多教师都觉得很难堪。而更为难的是,因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很多家长都比较关注学校的动态。这看似是好事,好像家长们都在关注着孩子的教育。其实不然,他们只是看着,用他们的话说,孩子交给学校了,教育是老师的事,他们无能为力;要是他们会教,还送孩子到学校干什么。孩子成才了就说是孩子天生聪慧;孩子出问题了就说是学校教师教得不好。只关注学校教育也无妨,关键是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在时时关注着学校的弱点,还美其名曰“督学以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在这个“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时代,他们中有的很“懂”政策和法律,一听说学校哪里违规甚至有可能违规就打电话或上网举报。这样无论查处情况如何,都将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不良的影响。
学校对家长舆情的管理是间接性的。学校只能尽量做到可控可联,制作家校联系卡片,成立学生家长委员会,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各种形式的联谊和沟通交流活动,通过家长之间的互相影响,尽量让他们把学校当成孩子成长的净土,传播正能量;通过让学生在学校打免费“亲情电话”对家长进行反“教育”,让他们摒除讹诈心态,多关注教育本身,哪怕孩子成绩不好,也要尽量避免家长传播不良信息。
举个例子,曾有一村民在外打工却一直吃“低保”,可某年因故被取消。當他得知情况后从广东赶飞机回家,找了好几个相关领导和办事员,又是送礼又是请客吃饭,最终保住了这个每年享受政府补贴一千多元的“低保”名额,然后又高高兴兴地坐飞机去广东上班了。可要知道,他来来回回一共花了近四千元,还不算这几天的误工费……
作为学校管理者,同样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如,学生之间矛盾的化解和纠纷的处理,学生贫困资助和助学奖励、营养餐问题的处理,留守学生关爱工作等,稍有不慎就会成为部分家长的把柄,有时甚至“躺着也中枪”。总之,学校管理者要与学校教师、学生和大部分家长一道,处理好学校相关事务,教育管理好学生,做好教育教学本职工作,尽可能地管控好学生家长舆情,及时处理并化解各种家校矛盾,和家长一起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学校教育舆情工作的热点是社会舆情
有人说,学校是社会中的净土。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学校不是封闭的;即使形式上封闭的学校,还有教师、家长间接地与社会联系着。如,山西“屯留教师聚餐被查”事件、“千师进万户”活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家长离异造成单亲家庭问题或再婚造成非血亲父母的问题等现实的社会问题,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学生不知道的。如今,各地大、中、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诸多社会热点问题都或多或少的会牵涉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教育管理者对于有关的社会舆情不能一味地采取封锁的手段进行管控,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分析,必要时还可以开展相关的讨论交流活动,把学生群体的主流思想引导到正确的价值观轨道上来。
当然,学校内部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一定要及时消灭。不要让自身的问题成为学校师生的热点舆情,更不能扩大成其他单位都关注的热点“社会舆论”。如会风问题,领导讲话太多,以至一小时的会开了两个小时,结果造成教室无教师上课,出现学生打架等问题;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停课让学生造假;为得“优秀”,教师把一堂公开课“偷偷地”给同个一班级的学生反复讲了N遍;某校相关领导和后勤人员太爱“按规矩办事”,导致锁坏了的学生寝室被盗,最终挨处分和扣津贴的却是“管理不力”的班主任……让类似的教育“丑闻”走出去,最终蒙羞的是我们自己,学校绝不能成为负面热点新闻的缔造者。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部分学校邀请当地派出所民警进校园进行安全与法制教育。可民警不一定都懂学校教育,在台上大谈黄赌毒,大讲刑事案件,一是学生可能听得云里雾里,二是还可能起到负面作用。因为过多地讲解学生未曾接触过的事物,如学生闻所未闻的打击吸毒贩毒团伙的经过和惊心动魄的刑事案件侦破过程等,除了会引起学生的好奇之外,还有可能加重部分学生对社会的恐惧心理;甚至可能让部分学生因过早地接触不良事物而产生模仿和幻想倾向,这样不但无法起到教育和震慑的作用,反而可能起到间接引诱学生成为不良少年的坏作用。endprint
五、学校教育舆情管理工作的切入点是网络舆情
当今世界,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迅猛到有的教育管理者还没有充分地做好接受它的心理准备。但网络的发展势头是谁也挡不住的。多数人都觉得:有它总比没它好。可“网瘾”一词却如魔咒一般,让部分学生被困其中,无法自拔,因此,有一段时间,很多教师都是谈网色变。可是反过来想想,真正上瘾的学生还是少数,也很少有教师关注过学生染上网瘾之前到底遭遇过什么,对于网络的发展,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该如何让安全健康地上网,而不是想方设法地阻止学生上网。
把控好校园网络舆情是促进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的一个重要手段。首先,一定要把控好校园网关建设,学校班级和校园社团的QQ群、微信群等一定要有教师加入,教师最好能成为群管理员,并能定期上网浏览学生的发言,杜绝校外不良人员入群,及时删除学生发布的不良信息,并及时提醒学生不能滥发信息。其次,学校主页建设要能留得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有兴趣浏览学校的主页,管理员要常常更新主页内容,鼓励学生留言和发布文章,但是,要及时删除不良信息和明显错误的言论。最后,学校要加大校园绿色网吧的建设力度,通过技术手段对互联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对网络游戏进行风险评估,适合学生适当玩的游戏不过分制止,但要限制学生的游戲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到查看资料和网络写作上去。
教育管理者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关注学生的博客或空间信息。不能一味地限制学生上网,更不能强制学生关闭空间或博客。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把学习时间花在写博客或装扮空间上面,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其实写博客弄空间,也是一种学习,关键是要让学生把握一个好度。一味地扼杀,只能让他们把心事藏得更深,甚至有学生会用化名笔名更加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宣泄自己的情感,或在网络上滥发一些负面的信息。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空间博客,并从中了解学生所思所想,鼓励和激赏其优点;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要及时指出并督促他们改正;如有不宜在网络发表或传播的言论和信息,要用商量的口吻动员其删除,要讲清不良言论和信息会给自己以及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法规,如自己不主动删除也会被网管强制删除,并受到一定的惩处。
总之,今天的中小学已非无舆情之地,抓好学校教育舆情的常规管理,是搞好德育和安全教育的基本前提,是搞好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四川邻水县石永镇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