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
一、注重恰当的语言引导
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在表达数学问题时都出现了数学专业语言匮乏的问题。一些学生在脑海中已经有了思考的过程,并且有最终的结果,但是却不能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向学生渗透专业语言,并且给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这样学生再遇到类似的数学问题时,就知道该如何表达了。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问学生“1/3化成百分数是多少?”这时就有学生回答“1/3约等于0.333,等于33.3%。”此时教师就要继续追问“为什么1/3要约等于0.333,而后面又用等号了呢?”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之后,学生就要思考“约等号”究竟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等号呢?思考过后,有学生回答“1/3并不等于0.333,只是近似等于0.333,这里就要用到约等号。而0.333是与33.3%相等的,就要用到等号。”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有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会使用专业的数学术语,例如:教师问“1/3和0.333是什么关系?”许多学生想不到“近似值”这个词,这时,教师就要抓住学生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不断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渗透,加强学生对“约等于”“等于”以及“近似值”这几个专业术语的印象。
二、创设良好的语言背景
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其对知识的学习还主要是通过外部刺激完成的,这时,教师就要创设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背景,利用教具、学具以及图片等资源拉近学生与教学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实物、模型以及图片的实际情况用语言客观地表达出来,而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准确地描述所看到的事物,就要对他们进行数学专业语言的渗透。
例如:教师让学生了解“<,=,>”这三个数学符号时,就可以给学生讲故事,在故事中,学生就会表达出“故事中有4只兔子,4个胡萝卜,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一样多。有3只猴子,4个桃子,桃子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子少。”学生表达出这些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兔子和胡萝卜的数量一样多,就可以用等号来表示;桃子比猴子数量多,用‘>表示;猴子比桃子数量少,用‘<表示。”教师在向学生渗透数学符号的时候,将其与学生熟悉的故事背景结合起来,学生就会非常愿意接受教师讲解,记忆效率也比较高。再如,在学习“时分秒”这部分內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专门拿一个表盘,然后拨出任意的时间,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时、分、秒说出是几点,加深学生对这些专业术语的印象。
三、培养学生口述的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口述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数学语言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利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数学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训练学生口述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初步运算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用笔进行计算,还要让学生能够口述计算的过程。例如:“16+5”的计算过程,学生要这样进行口述“用竖式计算16+5,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上6加5等于11,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位,对齐个位上的数,在横线下写1,再算十位上的数,1加1等于2,对齐写在十位的横线下面。”刚开始训练的时候,一些学生可能不会说或者说不完整,这时教师就可以自己或者让一些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逐步地教会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学生能够口述以后,在之后的计算中就能够尽量避免一些低级错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而加减法是学生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学生以后再学习乘除法的时候,也能够按照加减法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就能够理清计算思路,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的口算能力、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主动性的体现,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时候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准确的数学语言的支撑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宋庄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