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妮妮
泥塑,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形象以人物、动物为主。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000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是我国一门独具魅力的古老民间艺术。
一、文化需要引导和传承
对于泥塑这门民间艺术,有人觉得老土,有人觉得陌生,有人觉得神秘。但就是这一门我们自认为是老土、陌生的民间艺术,西方的学生、学者却视若珍宝。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学者和艺术家们对工业文明给传统文化带来的破坏深表忧虑,逐渐形成了对原始艺术风格的向往,甚至有西方学生特地跑到中国的边远山区,向当地的民间艺人学习泥塑。
民间泥人题材丰富,雅俗共赏,它是我国江南地區传统民间艺术的主要代表。而如今,泥人捏制技艺却传承乏人,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对我国民间技艺濒临失传的情况感到十分痛心。民间艺术是一个地区人民数百年来的智慧结晶,民间艺术的濒危,也意味着地区文化传承的断层。
在我们学校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课中,就有“我型我塑”活动课程。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了解泥塑的历史,更多的是要在玩泥人、捏泥人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二、人才需要培养和尊重
“墙内开花墙外香”或许是我国民间泥塑手艺人生存现状的最好概括。如,我省的无锡泥人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颇负盛名,可是在无锡当地,许多人却对它不屑一顾,倒是外地在无锡人员制作劣质泥人贩卖的现象十分普遍。
在东京这个大都市中,有这样一家不起眼的百年老店——中村活字。走进店内,大家马上就能感受到那种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厚重感,整齐排放着的印刷版,散发着独特的历史美感。
众所周知,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不知道日本人在做这些的时候,会怎么看待中国人。若干年后,四大发明会不会也和端午节一样,被别的国家申请成为他们自己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在日本各地的活字印刷所都会定期欢迎孩子过来参观学习。有些地方也会开课指导年轻人如何操作。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参照一下他们的做法呢?我们学校组织泥塑教学,也仅仅只有两年的时间,孩子们走出了校门,估计就不会再去接触泥人了。我希望,两年的触摸,能给孩子们带来喜悦,也能让他们学会欣赏泥人的美。
三、最不可缺的精神——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Craftsman's spirit)是指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他们享受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对精品有着执着的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能长久造福于世。
在日本存活100年以上的企业有26000家,中村活字就是其中之一。确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手艺人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注本职,并且一代又一代地将手艺传承下去,一些古老的技术才有可能存活百年。这些手艺穿过漫漫历史长河,在风浪翻涌沉浮中传承,这样的传承,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令人动容。
在中国,有很多人,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勤勤恳恳地劳动。可是他们却是最不起眼,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群体。我们常常会把目光聚焦于那些游走于上层社会、珠光宝气的明星身上。可是,我们却很少有人会想到,如果没有匠人的工作,他们还能珠光宝气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最应该感谢勤劳、朴实的劳动者,更应该尊重和保护匠人们。有了他们,我们才能去探索太空、深入海底,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孩子们专注的捏泥人时的情景很美,也许他们的手法还很生疏,作品还有些粗糙,但每一个作品都凝聚着孩子们的汗水。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它是我们的根,它融入了我们的血肉,给了我们情感。而现在,它正在迅速消失、瓦解……我们必须把它保护起来。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民间艺术都需要拯救。”泥塑艺术只有代代传承,才能发扬光大,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重新认识泥塑艺术,有责任引导学生学好泥塑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让泥塑艺术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作者单位:江苏沭阳县沭阳如东实验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