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教书育人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真实”应对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真实”应对

刘正平

一次公开课,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发言也非常踊跃,在课快要结束时,教师请一位同学发言,学生回答了什么暂时不提,但教师说的一句话赢得全场师生的一片掌声。这位老师说:“我注意到了,王娅同学在这节课一共举了六次手,由于她每次都举得稍晚些,我没能请她来回答问题,但我能感受到她参与课堂的热忱和积极性,虽然现在还有很多同学想发言,但请允许我给她一个机会,我想请王娅同学来发言。”从教师话语中我们看出了这位老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做到了真实的回应,真正考虑了每位具有鲜活思想的学生需要、情感及态度,激发出了学生发言的勇气,也焕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信。

但是,现在很多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并不是真正的应对,如何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现“真实”应对呢?

一忌流于形式的互动。在一些课堂上,常见到有的老师由于不能记住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的姓名,于是,在课堂互动中一是直接叫学号“下面几号同学来回答刚才的问题”二是直接按座位号“从第一个开始一直往后来回答”,这种完全是流于形式的互动,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和需求。另外,在一些公开课中,为了体现课堂有互动,很多老师往往安排了一些课堂互动,看起来课堂很活跃,但仔细想来这种课堂互动非常随意甚至没加任何设计完全是一种形式。在一次地理公开课上,讲到“如何判斷冷锋和暖锋”,这位老师安排了课堂互动:多媒体显示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让学生相互讨论,找出图中的几处不同的地方,进而来判断冷锋和暖锋。课堂看起来热烈。但实则没必要,因为直接从定义就可以判断“冷气团主动就是冷锋,暖气团主动就是暖锋”,图中从气团的主动移动就可以直接进行判断。因此,这种互动完全是为了公开课而流于形式的互动。

二忌没有生成的互动。在一些课堂互动中,教师备课不充分,仅仅只考虑了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如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没有对学生课堂互动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形进行“应对”措施设计。其主要表现就是在课堂互动的时候不专注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学生发言背后隐含的心情、想法。很多老师是在学生发言时想着下一步他该讲什么,怎样进行课堂的过渡,或者说表面看似听了学生的发言,但给学生的感觉是老师没有好好听,或借口时间关系,教师用权威控制了课堂,中断了学生的发言、学生间的讨论,换来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实则是课堂互动完全没有任何生成,让教学中的交往变得单一,流于表面化和浅薄化。

还是以刚才那节公开课为例,学生的回答是“锋面与地面的夹角好像不同”。这位老师就说了一句“请坐,很好,夹角确实不同。”然后就继续讲下面的内容了。很明显这位老师没有认真倾听这位学生的回答,这位学生的回答里面有“好像”两个字,意思就是对这个回答不很确定,老师应该对“冷锋和暖锋为什么与地面的夹角不同”进行进一步解释,其实解释很简单“就是在两种锋面中暖气团上升的主动性不同,冷锋是暖气团被迫抬升,暖锋是暖气团主动抬升,所以夹角是不同的”。可惜这位老师并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应对”,没有达到真正的课堂生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就如学生向老师抛来一个球,老师非但没有接住,反而叫学生去捡球,拿到球的教师又把球随手一扔,这样交往就中断了。因此,教师首先是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然后对学生做出真实的应对,达到真正的生成,这样的倾听发言才能成为真正培育学生创造力的沃土。

三忌不平等的互动。在有些公开课上,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场景: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或是将其思路引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如不能,或说此发言与本课讨论话题关系不大,或说你发言的观点很新颖而结束交流。教师总是容易按自己的思路来听学生的意见,与教师的思路岔开“异向交往”的话语,由于是教师难于了解的发言,所以特别容易被忽视,而一旦被教师忽略或排除在外,那个学生可能就不会有第二次发言了。

因此,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应该摈弃那种是以教师为中心、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传统思想。应该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的发展,把学生的消极地位变为主体地位。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师生双方应是交互性的、非对立性的,教师应成为普通一员参与互动,与学生形成包容、共享的平等交往关系,既有浅层的知识问答又有深层的思维碰撞。

四忌主体地位不能落实的互动。学生主体地位落实,并非是提倡学生个体学习,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进行活动。它是在教师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至关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一无二性,师生间的双向交往,不是让学生的发言如何精彩,而是善于发掘学生的唯一。问答是老师与学生间的对话与交流,而不是让部分学生的思考裹挟着其他学生,或者更为准确的是淹没其他学生的思考。怎样让思路各异的异向交往联系起来?应该通过教师耐心而敏锐的询问,学生异常的回答得于拨开云雾见天日,再加以其他同学的质疑、反驳,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就丰富了,多样化,而学生异常回答的逻辑也为大家所认可。

很多课堂互动往往是一部分学生的权利,不少学生成了旁观者和听从者,其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体现和落实。同时,课堂教学中随时随处都可能发生“意外”,面对这些“意外”,如果教师坚守着自己的教案思路和预设的互动,对这些“意外”视而不见、不予理睬,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用心倾听,真心回应。用心去应对学生,应对课堂教学,让学生作为人的地位得以展现,让课堂少一些虚假,多一些实在的收效,让学生少一些束缚,多一些展现的机会。

(作者单位:江苏吴江高级中学)endprint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18355.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