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维
[摘 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制观念,以道德约束自身行为,让学生明白遇到问题时,要依靠法律手段解决,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重点,举例子,学生理解记忆,虽然考试时可能会有不错的成绩,但是,学生只是记住了知识点,却完全没有将课程的内容与自身联系起来。所以,在改变教学模式之前,教师必须先改变教学思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法治观。另外,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知识点都来自社会生活,要给学生创造条件,参与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启发,将课本内容转变为自身认知。同时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处理身边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思路
1.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初中生无论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但却并不具备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更容易受到各种消极观念的影响,学校特别开设了这门课程,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保护学生健康成长。
2.课程学习的关键在于结合实际
道德與法治这门课程属于人文类学科,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让学生以课堂为起点,到社会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再回归课本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效性策略
1.道德与法治的含义
道德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基本准则,这些准则维系着人类社会的有序发展,例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礼貌等,这些美德都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思想品质。
法治则是在道德框架内,以成文的条例规定了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底线,从广义上来说,法治也属于道德规范的一种形式。
2.从课堂出发,到社会实践中去寻找答案
道德与法治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思想品德规范。从初中教育阶段来说,除了教授学生文理知识,还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法治观念。因此学生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必须回归到社会实践中去,主动去感受理解这些道德和法治观念的形成和作用。
例如:尊老爱幼,在让学生理解这种美德之前,首先应当让他们认识到尊老爱幼的必要性,可以从人的出生到衰老说起,母亲在怀孕期间承受的痛苦和不便,在婴幼儿阶段,每个人都曾受到来自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照。每个人都有年老体衰的一天,我们今天的尊老,也是日后被别人尊敬的前提。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完全是当小公主小皇帝一般宠爱,所以这种教育很有必要。
让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对公交车上文明礼让情况的调查,商场超市等场所按序排队情况的调查,可以采访相关的管理人员,如果所有人都不按秩序排队,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多大的不便。
进行法治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去公安检察机关参观学习,另外,可以和交管部门协调,让学生协助交警维持交通秩序,让他们明白遵守法规法纪的重要性和违反这些规定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为国家民族舍身赴死的高尚情怀,这也是道德准则的一种升华。
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提高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对于学生认识社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意义深远。
3.从实践中回归课本内容,加深理解
在学生参与实践调查活动时,教师还要及时地帮助学生分清正误,在这一阶段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和组员的讨论,找到解决方法。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反过来,通过实践学生还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引导学生以道德约束自身行为,懂得遇到问题要依靠法制手段去解决,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郑小波.“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运用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4(7).
[2]杨正群.关于“微课”的几点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2).
[3]王志国,刘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体现[J].黑龙江教育,2002(5).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