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肖
[摘 要]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思维方式。许多教师也喜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因为其有着很强的发散性特点,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通过思维导图把地理课上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形象化,从而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因此,分析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再深入探讨在高中地理中的具体应用成为当下众多教师选择的主题。
[关键词] 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应用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重大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不再只是讲解教材知识,对学生进行填充式教育。教师不但要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还要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缺乏自己的思考,而通过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思维導图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筛选,找出知识的核心点,与前面学习的知识点相联系,形成一个知识架构体系,非常有利于学生开发自身的潜能和提升学习能力。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中,师生关系也可以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交流学习的机会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被点燃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要想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中,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那么学生应该如何进行预习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必须要自己确定要预习的内容,通过快速阅读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中心词语。先在思维导图的中间写出这个关键词,然后再找出下一级词语,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这样可以帮助学习集中精力阅读,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去学习,确定目标,思路更加清晰,印象更深。
例如,在学习“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相关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先梳理一遍内容,找出课本的核心词跟次级词。不过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之前,应该先适当地给学生一些提示,避免学生因找不到思路而丧失信心。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主要是通过内力和外力的作用来实现的,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这两个板块中,前者的教学重点是“形式”而后者则是“地表形态的塑造”。通过对这两个板块的分析理解,确定了核心词,再应用思维导图去延伸,就可以更加完善对知识的学习。
2.数形结合,促进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统筹与理解
高一学生与初中生相比,在地理学习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导致部分学生在刚进入高中学习的时候,会觉得有点难以接受。高一地理是整个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在往年高考中,这部分知识也是占有较大的分值的。由此可见,高一地理教学非常重要。在学习海水运动、大气运动、地球运动、地表形态的形成等部分的内容时,学生就会觉得比较难。教师通过应用思维导图,从教学内容中的某一核心点出发,逐步分散,结合初中的知识,慢慢深入引导,使学生能通过联想,独立地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比如,在学习大气运动这个板块时,教师把赤道地区的大气运动划为主干,再以南北纬方向为延伸分支,通过思维导图不断扩展,把低纬、中纬和高纬地区之间的大气运动联系起来,再结合图像加以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3.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巩固
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非常多,而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因此,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学了新的知识,就忘了旧知识的情况。这样一来,我们前面的学习就白费了,那么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又能学好新知识呢?仅通过多次复习的方式很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学习效果也不好。此时,教师就应该借助思维导图,列出重要的知识点。比如: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先把若干的知识点分类进行筛选,选出中心词,如同先画树枝一样,周边延伸,把小知识分析归类到树枝上,形成一棵“知识树”,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另外,每一次修改思维导图或者重新绘画,都相当于对知识点的一次重新记忆和理解,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课后学生去回想这棵“知识树”,所有知识点就会涌现在脑海,进一步加深印象。
但是,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我,尝试更多的教学方式,把思维导图研究透彻。借助思维导图,完善教学体系,使思维导图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兴葛.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15-116.
[2]张正勇.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9):269.
[3]徐淑伟.浅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2017(3):105.
(作者单位:安徽濉溪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