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教书育人

致力于学生素养提升的课程样态

致力于学生素养提升的课程样态

陈惠芳 周玉华

[摘 要] 围绕当下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建设正日渐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和关注点。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作为苏州市义务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实验学校之一,近年来,学校坚守儿童立场,基于学生发展需求,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锁定“学科关键能力”,开展了“定制课程”的相关研究工作。本文从具体案例出发,试图分析“定制课程”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挑战和影响,从而引发管理者对课程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 定制课程;学生素养;课程样态一、案例描述

2015年9月,我们被教育局聘请为学校挂牌督导员。其主要职责是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挖掘课改典型,推动学校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在一年多的挂牌督导管理工作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围绕当下小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建设正日渐成为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着力点和关注点。尤其像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作为苏州市义务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实验学校之一。近年来,学校坚守儿童立场,基于学生发展需求,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锁定“学科关键能力”,开展了“定制课程”的相关研究工作。

所谓定制课程,就是以国家定制、学校定制、班级定制、儿童定制为基本路径,科学定制丰富多样的优质课程,引领儿童去“看见自己——想见自己——遇见自己”,让每一个儿童看见新的自己,让每一个儿童“想见”未来美好的自己而构筑梦想,从而“遇见最美的自己”。

2017年3月31日,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承办了苏州市义务教育改革项目苏式课堂共同体展示活动。原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先生;江苏省教科院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晓东博士;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婧娟女士,以及张家港市教育局领导、各校校长、教师等,云集实小校园,尽享这一场思想的盛宴。

此次活动中,实验小学有多位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涉及数学、语文、英语、体育、科学、STEM项目等学科。不难发现,“无边界学习”“实景式学习”“小项目学习”……儿童定制课程的教学样态,正在实验小学的校园里深耕。学校打破学科壁垒,为孩子们创建了众多非正式的学习空间、探索空间。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主轴,引领学生把学习与生活主动链接,科学选择现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景中有效学习。在这样的定制课程中,满足了学生好奇、求知、探索、创新的欲望,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发生了。

活动结束后,我们两位督学对上课的教师和上课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涉及有:在这次展示活动中,老师带领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在这样的活动中,我有什么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活动,你对实验小学的定制课程,有什么收获或者有什么建议?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教师问卷涉及内容有:结合本次展示活动和自己执教的学科,谈谈关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还有什么课程实施建议或者打算?

在随机抽取的五位上课教师问卷,情况如下:二、案例分析

实验小学“爱学课堂”整体展示活动之所以能获得圆满成功,因为活动的设计与展开都基于学校稳定而持久的研究背景——“定制课程”。爱学课堂是定制课程的教学样态,是从课程视角和行为进行的一场教学实验和回归。它的关注点是学习的真正发生与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它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因此,它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也让更多的校长和教师追随着“定制课程”的脚步,走进每一个课堂,走近每一个孩子,通过聆听刘慧校长的主题报告,沉浸课堂学习,观摩师生作品……感受“定制课程”带给学校的课堂教学革命。

基于师生的问卷情况,我们不妨来分析“定制课程”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挑战和影响。

1.教学内容从单科走向合科

在传统的课程设置中,学校里的一线教师大多担任某一门主要学科教学任务,如,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而实验小学的“定制課程”,课程内容已经从单一走向了综合。如,走进美术陈育才老师和音乐陆玲老师共同执教的艺术综合主题式学习——《走近大师——李叔同》,给听课者眼睛一亮的感觉。整节课以李叔同大师的生平为线索,引导学生去走近,去探究他的艺术作品。课堂上,师生轻歌赋唱、翰墨飘香。记得这样一个情景,一场即兴的师生对话:

生:陈老师,欣赏了李先生的书法作品,我谈谈对朴拙圆融这种风格的理解。我感觉这种风格,就像溪流中的一块石头,经过水的不断冲刷,最后变得像鹅卵石一样的光滑圆润。或者说,这还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是有棱角的,经过岁月,就越老越圆了。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非常有深度,能把领悟到的作品风格和自然界的美,人性变化的美联系起来,进行美的迁移。这是很了不起的一种能力。

不难发现,对于这样的学科整合,跨界学习,学生的感触是深刻的。

值得肯定的是,美术与音乐的“神奇”结合,是一次有效的尝试,也是“定制课程”的魅力所在,值得大家借鉴。应该指出的是,教学内容绝不是美术与音乐教学内容的简单叠加,而是紧扣学科核心素养,把两个学科的教学内容高度融合,圆融互摄。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次自我的挑战和突破。

2.教学资源从课堂走进生活

“定制课程”除了把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度融合,构造“没有边界没有围墙”的学习开放世界,鼓励学生跨界学习的同时,在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创生上,也大做文章。

从两个数学教师执教的《制订旅游计划》一课,可以看到教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了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布置了前置性学习任务,为了制订旅游计划,学生在家长的支持下,采用了网络学习,主动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制订了旅游计划。学生的学习形式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进生活。这一份份“深加工”的“长作业”,小组展示的一份份精美的旅游海报,一个个能说会道的小导游,无疑向听课教师展示了“提出问题——尝试实践——反思质疑——评价延伸”的探索过程,开启了“数学好玩,玩好数学”的思维之旅。

稍加分析,这样的数学课堂,孩子们不仅知道了为什么要制订旅游计划,如何制订一份切合实际的计划?更主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大有帮助。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制订计划中,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计算、分析、提问、质疑、反思和评价,对于数感的培养,制订旅游计划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等,都有关联。因此,这样的数学课,学生才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饱满的、丰厚的,有更多潜在价值的。

3.教学形式从课堂情景走向“实景演练”

“定制课程”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而且也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形式上,从传统的情景创设,走向了实景演练。如,此次活动中,周佳玉老师执教的英语课“Seeing the doctor”。打破了原有课堂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生动有趣的实景教学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参与到实景体验中,不仅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学会了许多看病的句子和词组,还拥有了当一回医生、护士或病人的体验,在一个个问题情境中,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掌握了英语会话本领,还体会当医生的不易。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全都融入其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4.组织形式从班级授课制到年级大课制

为了凸显课程的魅力,实验小学还因地制宜,根据学科的特点,打破40分钟界限,把主题式学习设置为跨越半个月的研究周期。从班级授课制到年级大课制,为学生的学习量身打造适合的课程、适切的学习内容。

如,韩晓沿老师执教的STEM课程《水质监测》一课,就凸显了学科本质,关注了学科核心素养,它所倡导的项目学习方式,以社团的形式进行展示,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所谓的STEM课程,强调利用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相互关联的知识解决问题。本课的开设是建立在学生一个个亲历水域考察活动基础上。学生在前期考察活动中,初步学会了水样的地域分布,制订考察计划,水样的采集方法、数据分析等。学生在活动中,对水质监测时需要抽样分析,同时,根据数据设计制作净水系统,体现了工程与技术的融合……可以发现,STEM课程中,科学与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之间自然融合,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再如,实景主题教学《我的世界——星期八魔法学院》,就凸显了学科本质,关注了学科核心素养,它所倡导的项目学习方式,以年级大课制的形式进行推开,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和学生根据各年级教材内容,选择、提炼各年级大实景主题教学的主题,以实景配合课程主题,帮助学生在全英语的环境里习得语言,感受英语的魅力。一学期一场的大实景主题教学,打破班级壁垒,选择校园、公园、社区作为实景场,整个年级集体运作,从主题设计、场地选择、兴趣分工、资源分享等方面进行有效统整,科学教学。

5.课程评价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传统的课程评价,评价对象往往是学生,评价主体是教师。而在“定制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看到课程评价从学校延伸到家庭、教师、学生、家长等,都传递着教育的好声音。一起来欣赏一下,此次活动中,来自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四海八荒的学习者”对此活动的感悟及评价:

来自孩子的声音:

“我喜欢这样的课堂是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半个月的学习过程中对大师李叔同的绘画、书法、篆刻、音乐方面的成就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四(3)班梅吴昊

“在我们平时的英语课上,最多也就表演课本剧,但这一次不同,同学们都有角色。在实景中,我们用英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灵活运用词汇和句型,使我们真正地把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很有意思。”——五(3)班朱修达

“我觉得这两节英语课十分有趣,把英语融入实景之中,在有趣的情景中,我们的英语水平不知不觉得到了提高,在合作中,我们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五(3)班陆修哲

来自学习者:

“我很喜欢李叔同,因为他不是常人,他有精神。陈老师的课上得很好,陈老师讲的是书法。人书俱老,越老越走向技法圆融。隐去技法,朴拙圆融。这跟我们弹琴是一样的。坚贞不一,坚定地走向人乐俱老,返璞归真的高境界。”——沙洲琴社社长孙海滨

“饮一杯离愁,折一柳相送,送别诗中意象,这是一堂基于国家课程的儿童定制课程!在今天的课堂上,一份项目学习单,呈现了学生的学习研究历程。往前,可知他们所经历过的研究过程。当下,再现学习他们学习研究的状态。往后,可预见,这种经由项目学习学得的研究兴趣和思维,将会继续渗透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实小的‘爱学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学生的学习样态!”——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小学庄洁老师

“仅是一个水域的考察,就是一个综合能力的锻炼:自主定点,初步观察,采集水样,整理记录,分享成果。从课堂上几位孩子的汇报,我们可以看到活动的真实性,感受到实小孩子的不一般。孩子的能力就是在这样真实的研究中不断地生长。”——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夏敏老师

来自学生家长:

六年级同学最近完成了一个别样的作业:制订旅游计划。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在两周时间内制订出了多样而又完美的旅游计划。看到孩子们的成果,家长们沸腾了!

吴浩翔妈妈:“小家伙居然能制订出如此完美的计划,暑假到来,我们全家就跟着孩子的计划去旅游了。”

郭欢尹妈妈:“这样的作业,似乎可以改变中国孩子只会‘纸上谈兵‘枯燥解题的形象,我们的孩子更接地气了。”

显然,这样的评价方式已经从传统单一的学校评价模式,转向多角度、全方位、多層次评价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以期对下一阶段的“定制课程”做出有效的调整和合理的规划。三、案例反思

作为苏州市义务教育改革项目实验学校,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实验小学依然基于校情,寻求新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从课程建设上做新文章。“跨界学习”“项目学习”“实景主题学习”致力于学生素发展养的课程样态,让我们看到了它的价值所在。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无疑给同类的学校领导、一线教师也带来了诸多思考。

1.课程是“跑道”——对课程的再认识

“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指“跑道”。显而易见,课程是育人最重要的载体,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灵魂所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需要对课程的再认识。抓住了课程,就把握住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实验小学所研究的“班级特色课程”,就是基于各个年段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目标以及基于资源状况,由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共同为学生定制的课程。如“书法作品赏析”“金话筒”“童诗创作与诵读课程”“生态蔬菜栽培课程”……这样的定制课程,使学校成为最吸引学生的地方,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每个学校都应该基于学校实际情况,构架适合学生发展的“定制课程”,让课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为孩子的幸福成长涂抹一株靓丽的人生底色。

2.教师是课程执行者,实施者,更是创造者——对教师角色再定位

从实验小学的课程改革中,可以深信,在课程建设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和创造者。“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一条路”。为此,我们应该挖掘自身资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文化背景,开发、研制特色课程。激活校园资源,珍惜校园里有形的物质文化,挖掘无形的精神财富。联动家庭资源,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开发社区资源,带领孩子走出校园,开展综合实践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3.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对“学习”的深度思考

当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框架》已经出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但核心素养要落地,只能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定然会催生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如何让学习真实发生?张家港市的诸多学校,在学校课程建设上也在不断地思考和行走。我们期待每一所学校都能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科学定制校本、班本特色课程;每一个教师都能关注自己的学科课程,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并真真切切地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提问,认真实验,悉心发现,获得结论,产生疑问,怀揣学习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堂自然成为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催生知识、发展情感、生长思想的地方。校园生活也必将成为师生一段美妙的人生旅程。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梁丰小学张家港市南丰小学)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18666.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