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教育图书走俏是好事
——近日,有媒体记者走访海口、成都部分书店发现,以前一直藏在角落“吃灰”的儿童性教育图书,如今悄悄出现在了儿童读物区的显著位置,方便家长挑选和购买。
其实,常关注儿童阅读的读者会知道,《乳房的故事》《我们的身体》《小威向前冲》等书的内容覆盖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差别差异、如何关爱和保护自己以及“我从哪里来”等知识,是儿童性教育方面的畅销书。但是,也有专家担心,前不久发生的虐童事件后,家长们会不会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疼”?毕竟,我们的性教育环境如今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在学校教育中,与性相关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人体发育,真正性教育方面的知识很少涉及。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出版的《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在小学阶段就要完成所有关于生殖健康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教育课要尽早开始。虐童事件频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犯罪者知道小孩子对性的了解很少或者根本不懂,伤害他们时不会受到反抗。可见,让孩子从小接受性教育很有必要。
儿童性教育图书想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咸鱼翻身”还有一定距离,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期待教育部门尽快出台相关规定,督促家长和学校重视性教育。
《汉声中国童话》引进出版
——享誉华人世界的经典童话著作《汉声中国童话》日前由天地出版社出版。
在“读中国童话 传中华精神”《汉声中国童话》新书发布会暨社群电商联合首发式上,该书总策划黄永松介绍,《汉声中国童话》是由汉声杂志社历时十年,集上百人之力深入民间,从浩如烟海的中国民间文化中收集整理、编写创作而成的。内容依照传统农历岁时,一年十二个月,每月一本图书,每天一则故事,涵盖了节日传说、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事物起源故事、科学故事等。图书出版37年来,畅销不衰,成为风靡几代人的“传家之作”。天地出版社社长杨政表示,希望这套经典童话能进入更多的中国家庭,更好地发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虽然近年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我们做得依然不够,希望这套书真的能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孩子能了解传统文化,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父母生日怎能忘
——重庆渝北区一所中学对学生进行了一个调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调查显示,一半的学生不知道。
对此,有专家表示,不知道父母的生日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实反映出的其实是孩子对感恩的一种淡漠。父母除了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学习成绩好,还要懂得做人,懂得感恩。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起跑线焦虑”,该治治了
——新华网报道,一位在师范院校任教的妈妈说,她给5岁的儿子报了7个兴趣班,包括数学、书法、美术等。从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她认为这都是孩子必须具备的素质。
近几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是很多家长的共识。于是,打着右脑开发、情商培养、创客潜质等大旗的早教机构,也受到了很多家长的追捧。儿童早期教育固然重要,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不少家长在一些商家以营利为目的的蛊惑下,“起跑线焦虑”日益严重,让不少早教行为也呈现出了盲目、抢跑甚至荒唐的状况。
对于孩子兴趣班的选择,家长更应该冷静,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过度的抢跑容易使部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未来发展。早教,还是要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主。
该教会孩子怎样的输赢观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位初二学生在学校的成绩一直不错,但近期考试没发挥好,情绪很低落,不愿意与父母交流。这位学生的家长说,“其实从小我们都对他保护有加,不让他受到任何挫折,导致这个孩子一直都不太敢面对失败”。
父母终究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有些风雨孩子还是要学会自己面对,虽然有时候孩子会感到痛苦,但很多事情,只有经历了才能有所领悟。父母不能剥夺孩子在生活中一次次处理挫折的机会,否则孩子就容易变得胆小而自卑,不敢独自去面对失败。
大学生超前消费应适可而止
——不久前,一份高校消费趋势榜单出炉:过去一年,全国大学生“剁手”指数攀升,来自在校生的订单已占17%,调查显示,“社交与娱乐消费”和“形象消费”已成为大学生群体消费的主要方向,超30%的学生反映身边有人使用过“校园贷”等。
现代社会物质的高度丰富,为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提供了足够的选择空间。对于大学生来说,适当地投资自己是明智的,但如果过度透支现在,就很容易给自己的未来生活埋下隐患,大学生的超前消费一定要适可而止。
(以上部分信息选自《中国教育报》,
并对原文有编辑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