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娟 管福泉
[摘 要] 研学旅行意义重大,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游大于学”“只游不学”“重游轻学”等现象,严重偏离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要求。笔者从学校视角,提出可以从研學旅行前、中、后三个方面着手,以研学任务为主线,赋予研学旅行真正的含义,达到研学旅行真正的目的。
[关键词] 研学旅行;“研”字当头;“学”字贯彻;“写”字为主
研学旅行意义重大。然而,很多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过程中,严重偏离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要求。那么,学校该如何有效管理研学旅行呢?
一、研学旅行前——“研”字当头,未雨绸缪
1.目的先行
研学旅行不同于春游、秋游,其目的不是旅行,而是研学。研什么,学什么,为什么研学对于研学旅行特别重要。因此,在确定一次研学旅行前,首先就要确定研学旅行的目的。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打造儒学特色文化的学校,因此,在研学旅行前就把研学旅行目的确定为研学孔子故里,感悟传统文化。
2.主题跟进
研学旅行目的确定之后,就是确定研学旅行的主题。主题要紧扣目的,提炼概括。如笔者所在学校确定的研学旅行主题为:游学孔子故里,感受儒学文化。
3.地点确定
目的和主题明确了,地点确定就显而易见。一般来说,三者在一起考虑更为妥当。研学旅行地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可以决定研学旅行的目的和主题。如笔者所在学校确定了去南京市大明文化村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于是确定了研究大明文化的研学旅行目的和“走进阳山碑材,感受大明文化”的主题。
4.研究跟上
目的、主题和地点明确之后,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书籍等搜索相关材料,进行相关文献研究,并在一定范围内(班级)进行交流讨论,以激发对学生研学旅行的兴趣,引出小组研究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5.规划设计
通过文献研究,了解了足够的相关知识,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就是规划研学旅行的路线及研学旅行的内容。旅游有攻略,研学旅行也应该有攻略。研学旅行的小组可以集中全体组员研究最适合问题研究的路线,并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当然,除了以上五点外,研学旅行前还有很多“研究”之外的其他事情需要安排,如出行方式的选择、安全因素的考虑等。
总之,在研学旅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研字当头,未雨绸缪。只有“万卷书”的知识储备,行万里“路”才能如鱼得水。
二、研学旅行中——“学”字贯穿,积土成山
1.观察记录
研学旅行过程中,千万不能是“走马观花”式旅游,而应该是依据计划的“慢游”,要仔细观察点点滴滴,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要多拍照片、多摄像,以便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
2.体验思考
研学旅行光是观察记录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积极地去体验,在体验中获得更多的思考。
如走进孔庙、孔府、孔林,不一样的体验,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学生应该跟着导游的介绍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进入角色去体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
3.讨论交流
研学旅行的晚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现场的。每个学生都要把自己一天的感悟和想法呈现出来进行交流,从而形成思维的碰撞,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4.每日小结
讨论交流之后,要留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整理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撰写每日的小结。真情实感的小结将会是学生给自己留下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总之,在研学旅行中,学生要善思、乐学、细观察,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要学会带着研究问题去寻找属于自己小组的答案。
三、研学旅行后——“写”字为主,深层探索
1.撰写报告
研学旅行回来之后,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研学旅行报告。这个报告不同于我们写的旅游日记,应该是着眼于通过研学旅行的实证研究解决研学旅行前自己小组存在的某个问题,字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2.反思总结
研学旅行之后,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反思总结,反思研学旅行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研学旅行中的经验,为以后的研学旅行做好铺垫。
总之,通过研学旅行前、中、后三个角度策划和安排,可以很好地避免“游大于学”“只游不学”“重游轻学”等歪曲研学旅行的现象,使研学旅行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新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