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頔頔
[摘 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更是数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但是,在教学中,多数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把握却还存在偏差,导致教学设计不完善,无法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通过细化教学目标,深入理解教材的目的,不断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细化
动力、评价、导向是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同时也是数学课的教学出发点、教学核心以及教学归宿。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应怎样对教学目标进行处理呢?调查显示,教学目标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两种,第一种就是忽略、漠视教学目标,通常情况下,这类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相对比较单薄,他们甚至毫不关心教学目标,更别说研究教学的目标了。曾有教师说过:“上数学课,应该重点考虑如何去教,如何去学,对于教学目标就没有想过要去多研究。”而第二种则是采取措施改变教学目标,这些教师往往已经认识到了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还会将其转换为学习目标展现给学生,但这些目标多数都是直接从教材上照搬下来的,因此效果不佳。基于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合理设定教学目标,然后不断完善、确定、探索、实践、再完善、再确定,达到深入理解教材的目的,不断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目标细化,避免数学知识点的遗漏
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其实就是找出所有章节中的知识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明确教学要求,然后再将其转化为学习目标展现给学生。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达到“一防、两促”的目标。其中,一防就是“一个防止”,主要是为了避免相关知识点的遗漏。要想达到细化目标的目的,教师就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整理归纳好每一个章节的全部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等式与方程”这部分内容时,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1.使学生能对方程知识有相对系统的掌握,并学会解方程,并能用方程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2.了解方程的价值并获取价值体验。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知道该如何正确地整理归纳相关数学方法。上述目标中,情感目标就占了两个,这样的目标经常给人以大而空的感觉,且检测性较差。我们可以对上述目标进行细化:1.让学生学会用字母来表示数学计算公式、数量关系等。2.学生要学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来准确计算有字母的数学式子值。3.学生要能够准确地说出方程、方程的解以及解方程的相关概念;4.学生要掌握解方程的方法。5.学生要学会运用方程定律来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6.掌握区分方程、等式以及分式的方法。将之前的三个教学目标细化成后面的六个点,不仅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该章节的知识点,并有效避免了知识点遗漏的问题。而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之后,也会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自己理清教学的整体思路。
二、目标细化,促进教师学会如何教学
目标细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思考应该怎样去组织教学的过程。教学目标被细化之后,教师的教学思路也就开始明晰了。例如教学“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相关内容时,数学教材上所列出的目标为:1.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观察,并发现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2.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并使其学会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3.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常被应用于生活中,通过数学知识可以很好地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去实践。4.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出发观察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上述目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但其内容过于笼统,也没有可检测性。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章节的知识点,教师应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细化:1.让学生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并准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找出中间量,并明确应该先求出什么,然后再求出什么。3.学生可以准确说出每一步要求的是什么,各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又是什么。4.学会通过多种不同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和理解能力还都有限,致使他們在面对分两步解决的问题时常常会分不清楚是应该先除还是先乘。基于上述认识,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在理清解题的先后顺序的基础上,再准确地掌握算式的含义,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及学习效率。
三、目标细化,促进教师教材研究能力的提高
目标细化有利于“两个促进”的有效落实,其中一个“促进”就是促进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研读与分析。而想要对目标进行细化,教师就要坚持做到“四读”,也就是研读、读通教材和读懂、读透教材。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相关的知识点时,教材中给出了这样的三个目标:1.让学生正确认识、了解几分之一。2.学会读出、写出几分之一。3.学会对比分子为1的分数。上述三个目标其实就是本章节中学生要掌握的三个知识点。大部分教师都会觉得这些知识点非常简单,然后就会直接按照教材中列出的三点目标来组织教学,然而却收到了令人失望的结果,很多学生都不能清楚地理解该章节的知识点,答题时错误率较高。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分数的大小对比上。而通过分析与研究教材,然后再按照该章节的知识特征合理整合该部分的内容,原本的教学目标就能得到细化:1.反复观察,联系实物,再次分析平均分的定义,再去认识几分之一分数,如四分之一、六分之一等。2.使学生能规范、准确地读出、写出几分之一。3.会通过多种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的白纸折出四分之一来。4.知道并理解各个分数的名称。5.会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分子和分母的含义。6.学会对比分子为1的分数大小,并能准确说出其中的理由。这6个目标就是之前教学目标细化之后的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检测性,有助于教师检测课堂的达标状况。同时,平均分是学习该章节的重要基础,部分学生可能会遗忘“平均分”这个知识点,因此,在明确目标时,教师应将平均分的再认识纳入其中,帮助学生复习平均分的定义;另外,对分子和分母各自的含义进行反复理解主要是为了帮助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夯实基础,因为分子和分母的学习和分数大小的比较有很大的联系,如果前面的基础没有打好,就会影响到后面“分数的比较”部分知识的学习。一些学生在做比较分数大小的练习时,之所以会出现那么高的错误率,多数都是对分数的基本含义理解不够透彻,不明白分子和分母各自的含义造成的,因此,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细化,既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具体,又能突出目标的针对性,从而大大降低错误率,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应学会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地细化,并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然后明确教学目标需要细化到什么样的深度和宽度,同时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J].吉林教育,2016(10).
[2]骆大云.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J].小学数学教育,2016(5).
[3]钱坤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张力课堂[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4).
(作者单位:安徽阜阳市太和县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