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教书育人

引领学校走向文化管理

引领学校走向文化管理

陈余彬

[摘 要] 一所“百年老校”之所以历久不衰,一直焕发着勃勃生机,其根源在哪里?是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学校优势的办学条件?根源在文化,文化是其常春藤式发展的不竭源泉。一所学校的文化力才是最能影响学校走势的。

[关键词] 学校文化;制度;创新

学校必须要重视文化力建设,无论是高大上的学校,还是平民草根学校。

而我们比较赞同也乐于实践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的分类,着力于这四个方面,四个方面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则会形成系统的学校文化。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必须由作为校长的“一把手”亲自来抓,无论校长多么忙。实际上,我们的校长实在也是太忙了,无论什么工作,都是“一把手”工程,安全工作、卫生工作、计生工作、征兵工作等,都被上级纳入了校长的“一把手”工程,都要求校长亲自来抓,都要向校长问责。因此,有的学校把学校文化建设交给文化公司来设计和规划,有的学校则布置给有关中层职能部门或安排给那么几个“文化闲人”来做,而校长则闪在一边,几乎不管不问。可以想象,这样做出的学校文化能有什么文化?这样做出的学校文化,只是给学校穿上了一件新衣服而已。这件衣服是否合身?是否符合身份?是否符合个性?无法得知。当然,学校文化不是做出来的,我们不能为做学校文化而做学校文化。

重视校长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绝对不能把学校文化等同于校长文化。有的校长,信口吐出一个新词,便成了学校文化符号;有的校长,心血来潮一个念头,便成了学校文化理念。如此,学校文化建设太随意,太武断。因此,对于学校文化的建设,我们主张坚持继承发展与坚守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挖掘学校历史,着眼学校未来。我们主张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源于群众又高于群众。

坚持认同共识与共享践行相结合,是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坚持的一个原则。学校的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文化达成共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曾经,有的学校要求师生把校风、校训、办学理念等有关学校文化的显性的标志语记忆背诵,并进行考试,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问题在于,即使背诵过了,能浸入人心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原因就在于学校提出的文化理念,与师生员工的认知和心理存在着“错位”,没有实现很好对接,更没有实现很好融通。其实,更好的办法,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来,学校文化创建的过程,更是全校师生对于学校文化讨论、理解、达成共识的过程。在此,还是要提醒我们的校长,我们学校的管理层面的人员,还有我们骨干教师,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学校文化理念,不仅是认知共识,更要坚守践行。当我们形成了坚定不移的学校文化信仰时,当们自觉地坚守和践行学校文化信仰时,这种文化信仰就会演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和做事方式,就会积淀为我们的集体人格。这就是成熟的学校文化。

在高密二中任校长时,我对学校文化进行了全面梳理提炼。高密二中有着近60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了“厚德有为”的学校精神,孕育并形成了“有所作为”的校训、“高雅务实”的校风、“每个人都想把事情做好,每个人都能把事情做好”的管理理念和“中正诚信宽容谦和”的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以“厚德有为”的学校精神和“有所作为”的校训为代表的学校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文化积淀、文化冲突、文化继承、文化创新、文化认同、文化践行的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过程。

以“厚德有为”的学校精神和“有所作为”的校训为代表的学校文化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念,对于学校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种学校文化,强化了团体意识,凝聚了学校精神,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创新力;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全校师生员工倍加努力,倍增干劲;增强了上上下下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动力;对于学校的再次发展,二次提升,实现下一个五年计划,办学条件城乡发展同步或适度超前、办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普通高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更重要的是,有着这种学校文化的内涵支撑,学校的机制和体系建设将更加稳定,更加科学,学校将持续发展,走得更远。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文化的提升与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而不能“以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以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曾经有的学校,每经历一任校长,就对学校文化“革命”一次,直到把学校文化搞得支离破碎,乱成一团麻,搞得什么也不是,什么也不像。事实上,每一所学校,之所以存在并发展到今天,它一定有一種客观存在的文化沉淀,并且在这种文化沉淀中一定能梳理出一条“主线”。反观这种脱离学校现状,切割学校历史,不对学校文化进行充分调研和诊断,没有弄清学校文化现状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差距,就号称对学校文化进行重建、创新的做法,是典型的主观意志,自行一套,另起炉灶,是学校文化的衰减,是学校文化的异化,是对学校文化的极不尊重和极大破坏。当然,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作为“一把手”,其认识水平、价值观念、领导风格都不可避免地对学校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在学校中的领导地位也决定了校长必须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旗手”作用。

学校文化的提升与创新是要非常慎重的一件事情。我们学校以“厚德有为”的学校精神和“有所作为”的校训为代表的学校文化的形成、提升和创新,经历了上上下下、反反复复的长时间的过程,征集了大量校友和曾经在校工作的过的老同志的意见,组织了十几次各类人员代表参加的讨论,历经三年多的文化冲突、文化融合、文化认同和文化践行,才真正开始慢慢沁入人心,才真正开始发挥作用。学校文化形成和优化的过程、提升和创新的过程,本身是文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是我们实践文化管理的过程,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校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厚德有为”和“有所作为”作为学校文化的精髓,非常简洁,非常直接,非常朴实,但又能充分地表达出我们所需要的文化内涵,所以成为我们学校文化最鲜明、最响亮的口号,是我们学校文化中最核心的要素,是学校理念文化的集中表述。它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和我们要走向哪里的问题。“厚德有为”既是我们每个人自身修养的一种追求,又是我们每个人所显现的一种工作状态。“有所作为”是对我们学校培养目标的一个回答,让每一个从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有所作为,也是对我们为什么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的一个回答。

一所学校的发展,制度建设与制度管理是不可逾越的阶段,制度建设与制度管理,是一所学校良性发展的保证。而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实践的核心环节。当然,也并非是制度越多越好,越细越好。经过长时间的征求意见和讨论,我们逐步完善了学校的制度建设。一是制度越少越好,我们清理整合有关文件制度。二是制度越简洁越好。重新修订或修正,避免长篇大论,避免含混晦涩,避免故作神秘和深奥,让所有人能看懂。三是制度越透明越好。在能让所有人看懂的基础上,进一步透明,让所有人都能操作。

我们认为,制度对学校是一种解放,对教师更是一种解放。越是让教师感觉不到制度的存在,这应该是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的更高的一种境界。优化制度管理,通过制度建设,走向文化管理,是我们的目标。除约束性的制度之外,我们更加注重建设体现学校价值追求的核心制度,例如:学校文化建设制度、课堂规划建设制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分布式领导制度、学校民主建设制度、学生自治管理制度等。

制度文化必须与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文化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我们的制度就必须体现什么。换句话说,凡是学校文化理念所提倡的,必须在制度中有所体现;凡是与学校文化理念相悖的内容,必须在制度中予以否定和反对。制度对于学校的意义一是对师生员工的行为予以限制,二是对于师生员工的行为予以规范,三是对于师生员工的行为予以引导。制度文化既有约束力,又有导向作用。

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制度建设不能滞后。要清晰制度的制定、修改、改进、完善与学校发展要求和学校核心理念之间的差距,以保证制度的生命力和活力。二是制度建设要以人为本。制度建设不仅体现学校管理层的意志,更重要的是,体现全校师生员工的意志。制度建设不仅是学校管理层的事情,更是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共同决策。

制度是解放人的,是激励人的,是引导人的,是服务人的,这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应该遵从的原则。民主治校,民主管理,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一切文化最终都归结为人的行为方式、行为习惯、行为准则,并沉淀为人的内涵、品质和色彩。学校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普遍的行为准则、行为自律和行为习惯,一切学校文化都要通过行为文化得到体现和展示,都要通过行为文化才能实现落地生根。

一个人的行为既受自身意识、认识和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意识、组织文化的影响。对于学校这一特殊组织中的人,无论是教职员工,还是学生,还是与这所学校相关的人,都受学校文化理念,尤其是核心理念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首先取决于师生员工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学校制度对于师生员工的行为或起着制约或起着引导作用。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得更好,应该做到什么程度,我们的规章制度和制度文化都提供了依据和指南。

建设学校的行为文化,最重要的是把理念文化转化为实际行动。例如:围绕“厚德有为”的学校精神和“有所作为”的校训为代表的学校核心理念文化,我们提炼并实践了“高密二中有为学生十大优秀习惯”和“高密二中有为教师十大优秀习惯”,我们加强了“高密二中有为课堂”建设等,真正让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体现“有为”。我们通过树立典型,推广优秀,以榜样的力量引领教师员工的行为。例如:我们开展“有为月度人物”“榜样”等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我们开展“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讲述我的教育故事”等先进人物引领示范活动,以此来感染、激励我们的师生员工,唤起其行为自觉,促进其行为走向更高“有为”。我们通过系统的行为文化建设,提升和改进师生员工的行为。例如:我们通过三类文件来规划行为文化建设。一类文件,是关于教师行为方面,绝对禁止的,不能触犯的。二类文件,是关于教师行为方面,应该做到的,或是必须做到的。三类文件,是关于教师行为方面应该提倡的,或是大力弘扬的。这几类文件反映出的教师行为的几个层面是由低到高,逐步递进的,但又是以前一层次为基础的。

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行为文化,学校文化就无法落地,行为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形象文化是学校文化表达、展示、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文化对内以及对外传递的重要窗口,是学校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外在表达。学校形象文化的建设,必须根源于学校核心的理念文化,学校核心的理念文化是形象文化的灵魂、主线和支柱。

一方面,我们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让学校文化标识语、出处、诠释等科学合理地展示在师生员工面前,从学校宣传阵地,到师生用笔记本,到我们自己制作的荣誉证书,无不体现“厚德有为”和“有所作为”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学校文化形象标志的设计与应用。例如:我们设计的学校文化形象标志是,运动中的人托起太阳,寓意为我们的学子人人奋斗不息,拼搏不止,勇敢地托起“有为”的太阳。我们的PPT模板是几条不同跑道,指向同一个终点。寓意为我们要为学生成才搭建不同平台,设计不同路径;同时学生要基于自己实际,通过自己拼搏奋斗,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最终实现人人成材,人人有为。这样,我校也就实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学校形象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做个美观的宣传版面,不仅仅是设计个好看的外显标志。通俗易懂,美观大方是一个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其文化内涵、思想价值和教育意义。形象文化的建设为我们师生员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为我们师生员工带来的心理暗示和心理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学校核心理念文化。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几个环节之间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融合。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的過程,是从管理走向领导的演变与进步。

学校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管理模式,是更高层次的核心管理和系统管理,我们不能为文化建设而建设,我们追求的是学校文化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有的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也是下了不少功夫,聘请专家,专人负责,耗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搞出了一套“好看”的学校文化“架子”。当我们走进这样的学校时,似乎感觉处处是文化,但总又感觉这些文化怎么都入不了内心,怎么也引不起“共鸣”或是“震动”。这样的学校文化充其量是一种“面子文化”“装饰文化”。

我校以“厚德有为”的学校精神和“有所作为”的校训为代表的学校文化,其提炼生成的过程,其改进升华的过程,本身也就是落地生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全校师生员工做到了全员全程参与,身临其境,身在其中;管理层、领导层起到了导向和示范作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我们做到了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相融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做到了允许讨论,允许观望,从冲突融合到认同遵从;我们做到了坚持活动推进,逐步强化认识,在文化管理中贯彻、升华文化。从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只有实现学校文化的落地,只有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自觉、行为自律、行为实践,文化管理才算是真正实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学校文化的宣传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途径,学校文化是在宣传的过程中得到深化和提升的。我们每个人,从校长到部门负责人,从教师到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宣传学校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教育形象,每个人都是学校形象。

我们校长和学校管理层人员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旗手”和“先锋”,应该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先于一步,高于一步,然后在师生员工中间“传道授业”,宣讲培训,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集会和活动机会,进行思想渗透和理念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让学校文化科学合理有效地“进入师生员工的视野”,从校园内的宣传栏,到室内的墙壁文化,到师生所用笔记本,到学校的标志图案等,让我们时刻“看到”学校文化的存在。我们把每一次活动都视为宣传学校文化的最有效的时机。从升国旗仪式,到班级主题活动,到科技节,到艺术节;从课堂教学,到社团活动,到社区服务,到社会实践活动等,我们都贯穿学校文化主线,提炼升华学校文化。

例如,学校郭老师光荣退休,我们抓住这个时机,为其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隆重的仪式,不仅为郭老师本人,更为学校在校的师生员工。仪式上,播放了为郭老师专门制作的反映其工作生活的专题片,教师代表轮流发言回顾了对郭老师工作生活印象的点点滴滴,学校赠送了记录其工作生活的精美画册。通过这个仪式,我们进一步传达了“厚德有为”的学校精神,进一步传达了“有所作为”的校训等学校核心理念文化,我们所期望的是以“厚德有为”和“有所作为”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能实实在在地轉化为全校师生员工的普遍认知和现实行动。

(作者单位:山东高密一中)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19067.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