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嵘
[摘 要] 学生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存在多种表情,针对表情产生的原因,可采用相应的解决策略。呵护好奇心中增情感,互动仪式中育情感,活动移情中促情感。
[关键词] 品德教学;表情;解决策略
理想的品德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小手举起来,笑脸红起来,嘴巴张开来,头脑转起来,眼睛亮起来……然而,品德课实际状况并非如此,孩子们在品德课堂中也呈现出形色各异的消极表情,如果这些消极的情绪情感没有得到及时消解,品德课堂教学实效就会大打折扣。为此,笔者试从学生各种表情产生的现象分析入手,提出消解策略。
一、品德教学中常见的消极表情
1.默默无闻型
这类孩子往往社交动机和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在学习的过程中属于冷漠学习者,他们的智商不差,老师抛出的问题他们都会回答,但是他们积极投入到大家讨论中的兴趣不浓,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2.胆怯张望型
这类孩子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没有信心给出明确的答案,东张西望,希望自己不被老师喊到。
3.无视学习型
这类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情感世界有荒漠化倾向,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课堂上常常我行我素,甚至还会逗别的孩子,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
二、消极表情的消解
1.呵护好奇心中增情感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为每一个儿童的学习而设计的品德课堂应当保护儿童的天性,使其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不断探索广阔的生活世界。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大好河山任我游”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根据自己的特长准备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然后在班级中交流展示。笔者并未对其形式和内容作详细要求,只是做出提示:人人参与,个个收获。如此,让每一位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方式。对于那些默默无闻型的学生给予积极关注,让一些表现积极的小组长做他们的坚强后盾,那些学生接到任务后立即展开了思考、讨论。一周后,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作品,笔者特意让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来展示,他们在解说的过程中小脸通红,神采飞扬,得到大家肯定的掌声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让儿童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呵护了他们的好奇心,增加了积极的道德情感。
2.互动仪式中育情感
兰德尔·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其核心机制是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仪式参与者通过情感上共鸣,形成群体成员身份的符号,给每个参与者带来情感能量,使他们感到有信心,并增进群体团结。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送老师一朵花”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在护送学生放学的路上,一位教师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自己却被车撞了,受伤了。接着,让学生展开讨论: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我们身边有这样的老师吗?说一说老师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接着,邀请孩子们的老师全部到场,让全体学生为教师献上自己最崇高的队礼、拥抱,说上一句悄悄话。情感得到空前高涨,那些胆怯的孩子也张开了热情的怀抱,情到深处自然浓。在这样的感恩教师的仪式中驱散了胆怯孩子的焦虑,奠定了他们是群体中的一员的身份,拉近了师生的感情。
3.活动移情中促情感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好动超越一定的“度”、影响自己和别人学习时,可以通过正当的途径,转移他们的“视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增加孩子们的参与度,促进其积极情感的培养。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拿出一张大白纸,在纸上点上你认为小伙伴做得不对的地方。学生一听立即行动起来,他们特别愿意找别人的缺点,在此基础上,我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都说看到了白纸上的黑点。接着,我让学生再想想,我们一直和邻居家的小伙伴游戏玩乐,想想他们身上的优点,每想到一个就在黑点上用红笔在上面画上一朵花?接着让学生讨论从“黑点”到“红花”明白的道理。孩子在活动中进入情境,在角色体验中体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感,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积极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感染、调节等多种功能。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著中介作用,是促进人的行为变化的内驱力。只有消解了那些消极的情感,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苏峰.让品德课堂拥有鲜活的“儿童表情”——品德与生活绘本课程资源库的开发策略[J].小学德育,2010(21).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花园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