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分类:
子分类:
返回
文库吧用户登录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当前分类
子分类
实用工具
热门搜索
文库吧 > 学术 > 学生必读 > 教书育人

教育的实然之为和应然之举

教育的实然之为和应然之举

曹雨杰

[摘 要] 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发展学生,特别是促进人的精神成长;教育也需要社会规范教育的行为,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必须也应该在教育改革的深化中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趋同于升学率的追求。

[关键词] 教学目的;教育方式;学校教育

对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观点就会不同,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谈一下我对教育的一点看法。

一、教育应该做什么

可以说,现在的教育成为众矢之的,国家不满意,社会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就连学校和老师自己也不满意,教育究竟怎么了?是谁的错?错在哪?如果不找出教育错的根源,就很难对症下药,教育的问题也就不能整体地解决。现在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找出教育的病根对症下药,教育管理部门和整个社会形成合力,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四个全面”为根本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教育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学校教育就其根本而言,人是目的,教育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发展学生,特别是促进人的精神成长,让每个学生通过基础教育都能有充分的发展,唤醒潜能,培养心灵,塑造灵魂,为未来的成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现在的教育几乎是千篇一律,都是在围绕着分数转。本来教育应该是成全人的,但每年的中考、高考都在淘汰着学生,一批批的学生从小就承受着失败的打击,从最开始的充满希望,到最后变成失望,不管每个学生有多少特长,只要分数不是特长几乎就没有了未来发展的空间。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在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立德树人,把人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全球化公民。同时,严禁对学生进行成绩排名,推进教育公平,无论是大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都应该享受国家给予的最基本的教育保证,学校要保证学生接受国家规定的保底教育,将提升学生的素质作为出发点,基于这样的一种教育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流水线生产出的产品。现实中的学校可能更重视的还是分数,缺少了对整个人的关怀。

二、教育应该怎样做

怎样做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必须统一全社会的力量,澄清认识,达成共识,不能让家长绑架学校的发展,更不能让家长左右学校的办学方向。家长固然有需求,但家长的需求都是建立在自己孩子的現实发展上的,社会需要教育引领新的风尚,教育也需要社会规范教育的行为,教育的发展需要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因为学校办学特色不鲜明,家长没有选择的余地,学生也只能从单一的办学中顺应着万人过独木桥的考试模式,被动地把自己变成考试的机器,而胜出者相对于全体是一个很小的比例。如此教育,几乎被每个受教育者所诟病,记忆、背诵、反复地做练习几乎成为现在教学中的常态,机械的训练让学生麻木地按照标准答案去思考,所有的创新会被视为异类,只要稍微和标准答案不符就会被认定为无效,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所谓的标准上,其实这些标准无外乎一些人根据知识和经验制定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其中的一些标准会被逐渐地否定或者被新的知识所取代,如此培养的学生思维逐渐被禁锢,行为慢慢僵化,适应只能是学生无奈的选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的难题也逐渐会得到破解。首先教育必须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能被社会绑架。现在的学校无一例外地都在追求升学率,升学任务本不该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承担,但所有的学校都在扛着应试教育的大旗,为的就是抢生源、提升名气,这些也只是为进一步提高升学率,而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就应该是学校开设更多的课程,满足不同特质学生的需求,让在学校上学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在自身优势上的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成才应该成为每一所学校的追求。其次,教育必须还原教育应有的本质。教育是为人的成长服务的,而不是唯一重智的教育,人的成长包括很多方面,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只能影响学生的某一些方面,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会更深远,更持久,所以学校必须减弱应试对学生的影响,更积极主动地发挥学生的特长,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更多的课程服务,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激发学生在某一领域有更多的作为。最后,就是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无论课程改革进行了多少年,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每个课堂改变都不大,几乎还是以传统的授受教育为主,这样可以更便捷地为应试服务。改变授课方式就是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思辨式为主,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开发,积极的思考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开阔,让被动的知识学习变成主动的创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的驱动,学生才能有持久的学习力和创造力。

三、学校何为

学校承担着教育的具体职责,任何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实施靠学校,学校在国家大的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应该有自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程度,也就决定了未来学生成长的可能性。学校办学的相对独立性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依照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应该有更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包括对人财物的管理权,更主要的是育人模式和育人方向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学校课程开设权限,根据学校办学目标的需要,能够自主开设部分课程,对学生发展有整体设计,根据学生需求开设特色课程。现在学校都在开齐开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设的程度较差,校本课程更是可有可无,几乎每所学校都是围绕着中、高考的科目开设课程门类,其他非统考科目都在弱化和淡化甚至被取消,这种唯智的教育成全了一部分人,而大部分人是被淘汰的。

学校必须也应该在教育改革的深化中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趋同于升学率的追求。学校也不应该在原有的模式中修修补补,而要实现一种整体的变革,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课程建设,只有把教师和学生放在整体的课程建设之中,教师才能找到自己需求和成长的动力,学生也才能找到自己成长的路径和方向。

学生不是具体的器物,可以通过工厂的流水线进行生产,更不是任人摆布的工具,可以拿来拿去,而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特长,有某一方面发展的潜能。如果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要素,学校单一地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千篇一律地去培养人才,不但不可能培养出人才,而只能走向学生发展的反向,制约着学生的成长。因此学校应该追求分数以外更重要的东西,不断地发现和唤醒每个孩子内在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成长为他自己,这才是教育应然之意,更是学校的必然之为。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把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

[2]李奇勇.今天的基础教育是过度化的教育[N].中国青年报,2015-07-17(2).

[3]李旭.开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N].江苏教育报,2018-02-28(1).

(作者单位:黑龙江五常市第一中学校)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www.wk8.com.cn
本文地址:https://www.wk8.com.cn/xueshu/119191.html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2021-2022 wk8.com.cn

ICP备案号:晋ICP备20210032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