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燕
[摘 要] 随着部编八年级下册法治教育专册即将进入课堂,对法治教育专册教学的研究也在启动中。我们试图从法治教育专册的编写依据和教材基本特点开始了解,并尝试研究法治教育专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教学课例;教学策略;法治思维
八年级下册法治教育专册即将进入课堂,它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与以往的教材设计有什么明显区别?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哪些教学策略?初中阶段的法治教育专册要求结合案例分析,以讲法律规范为主,确保主线清晰、单元主题明确、体系相对完整,避免内容碎片化。法治教育专册实际上是宪法教育专册,重点落实宪法教育。
法治教育专册的编写依据主要有《思想品德2011课程标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精神以及《2016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出台,法治教育的实施势在必行,因此八年级新教材及时增设了法治教育专册。很多一线教师都认为宪法教育难度高、与学生生活似乎离得较远,其实不然。
在近期举行的法治教育专册培训会上,笔者听取了一堂“坚持依宪治国”的展示课,为我们实施法治教育提供了一些借鉴,也使我们看到了宪法教育与初中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关键需要教师在用心解读教材、合理选取法治案例、适当使用多媒体等方面下功夫。
课堂开始,老师拿出一本《宪法》小册子,问学生:这本小册子与我们有关系吗?正当同学们觉得疑惑时,老师借助一组镜头告诉学生“我与宪法的故事”:“我出生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7岁上学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18岁可以参加人大代表选举,24岁开始缴纳工资所得税,29岁结婚了,享有结婚自由,32岁生小孩,享有生育权,35岁后参与撰写教学论文,享有著作权。”这个开场白,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觉得宪法上规定的条文原来与我们的关系如此密切。那得从法治教育专册的编写理念说起。总共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对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探究,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基本制度、国家机构等内容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更好地体现宪法精神。二是从学生生活出发,将宪法的规定与生活中常见的社会事务联系起来,从學生的经验出发,引发学生对宪法地位和宪法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践行法治精神。三是将知识、观念与行为选择融为一体,重视法律知识向日常生活的延伸,强调法律知识的获得、公民素养的养成和法律的应用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在掌握法定的权利与义务等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活动体验和参与,提升正确判断、选择、行动的能力。以上理念归纳起来,最核心的一点,便是宪法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最终实现学生内心对法治的认同。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展开教学。
课堂教学设计有如下板块:宪法知识大比拼——时政新闻大讨论——小组协作齐行动——解疑释惑大家谈。从板块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意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法治教育中。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宪法与生活的联系后,先是来了一个宪法知识大比拼,让学生在宪法小册子中进行查找,边找边学的模式使宪法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生硬条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在10道知识题目的最后2道题目中,老师开始切入本堂课的主题。列举了:“某企业家向民政部门建议:我积极纳税,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虽然违反计划生育的规定,但不应处罚,应功过相抵。请你为民政部门做出回复。”从而引出本堂课的主干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过案例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不是一个生硬的法律条文。紧接着时政新闻大讨论环节,通过“党能否具体实施修改宪法”这个案例,得出党的领导与修改宪法的关系,这是一个较高难度的思考题,然而通过教师合理设置问题,使学生初步理解“党领导立法,但并不意味着党可以凌驾于宪法之上”,从而明确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小组协作齐行动板块主要让学生比较宪法与普通法律在内容、法律效力、制定修改程序等方面的区别,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解疑释惑大家谈环节,通过对“法院是否有权检查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为话题,辩证地了解国家机关要依法办事和公民依法行使权利,都是宪法精神的内容。
通过观摩本节课,作为即将执教法治教育专册的教师,我们认识到,在进行法治专册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结合案例分析,以讲法律规范为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有认同感。二要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我们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某个具体的宪法条款,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建立法治思维和意识。例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法院是否有权检查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的讨论中,学生在畅所欲言、自由辩论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在社会生活中依法维护自身的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培养公共精神,这便能达到教学的目的。三要适当渗透道德教育,教材是法治教育专册,但它强调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能使学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从而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四要在教学中注意内容科学、逻辑严谨与表述生动的统一。因为这是法治教育,它涉及一定的法律术语、法律准绳,因此选取的案例故事,要符合法治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时注意感性动人。例如: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制作的“我与宪法的故事”,既有公民权利的行使,也注意了表述的生动。五要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材一方面强调逻辑严谨、观点科学,另一方面也十分关注观点得出的思维过程。例如:在讨论“法院是否有权检查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中,对于电话详单是否属于用户个人的隐私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本课的最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份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写“我(或我家)与宪法的小故事”,与一开始老师的故事首尾呼应,这类实践类作业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总之,初中法治专册是个全新的内容,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拓展学科视野,提升专业素养;领会教材主旨,明确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堂课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一定要深入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盲区精心设计问题,针对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学生的内心认同。同时要优化课堂活动过程,注重课堂体验,关注学生的法治思维过程,增强教学的逻辑性和生动性。
参考文献:
[1]张善超,李宝庆.法治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的途径与特色[J].教育探索,2015(11):135-139.
[2]靳玉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5(4):57-60.
[3]徐辉.中小学法治教育地方课程改革的设计及实施[J].教育研究,2017(1):154-158.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