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红
[摘 要] 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小学生目前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小学生的“孤独”“考试焦虑”“敌对”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各种情绪问题已经需要引起关注了。学校设立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就显得刻不容缓,要安排专门的心理辅导师,从而引导学生倾诉,纾解郁闷,缓解各种负面情绪。
[关键词] 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师
前段时间,在与同事读初三的女儿聊天时,她告诉我:学校新建设的心理咨询室很好,班主任也特地带他们去参观并告诉他们,如果有需要可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第二天中午,女生只身一人来到心理咨询室,满以为能把最近不安稳的情绪告诉专家,以期得到纾解。不料,接待她的竟然是自己的语文老师,再抬头看张贴在咨询室门口的辅导教师名单,居然都是自己熟悉的、也熟悉自己的教师。当时顿觉无限尴尬,只得悄悄折返。女孩说:“在我的心目中,能在心理咨询室接受学生咨询的应该是心理学方面的专家而不是‘随便哪个老师。况且,都是自己熟悉的,我怎么可能把最隐秘的事、最私密的话吐露给他呢。再说了,就算我放心告诉他,万一他待会一转身到办公室,把我的事告诉其他老师,我还要不要活了……总之,这样的心理咨询室,我是不会去的。”女孩的话,很真实也很具有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广大青少年心理咨询者的心声,从某种程度上讲,也直击了当下校园心理咨询室成摆设的原因。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持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课题,对当前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调查表明: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小学生的“孤独”“考试焦虑”“敌对”以及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交往焦虑”“敏感性”“考试焦虑”“敌对”等严重的情绪问题,在情绪状况调查的八项指标中都排前列,需引起极大的关注。由此可见,在中小学校园中,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孩子为数不多,需要心理治疗的毕竟也是少部分,这样的孩子可以寻求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大多数中小学生寻求咨询更多的是想要倾诉,从而得到引导,以纾解郁闷,舒缓情绪。而这应该是学校心理咨询室着力提供的常态服务。
那么,如何让校园心理咨询室不要成为摆设呢?
一、区域流动心理辅导师
每个人天生就存有戒备心理,不会轻易向熟悉的人吐露心声。当面对陌生又专业的心理辅导师时,人们更容易放松,更愿意对其坦露心底的声音。鉴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心理辅导师可以进行区域联盟,即在一定区域内成立心理辅导师联盟,把持有相应级别心理健康证的辅导老师吸收进来,再进行交叉式的“走动”,即把本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安排到除联盟内的其他学校接受学生咨询,让咨询师“流动”起来,让孩子们信任起来,让咨询常态起来。假设一个区域的心理辅导师能够真正地“流动”起来,类似笔者朋友的女儿所遇到的“尴尬”就会得到解决。同时,心理辅导师们也将因为有了自己的业务联盟,就更容易相互分享案例、心得、收获,困惑、问题、困难等也可以共同探讨,提升心理辅导师群体的业务素养。
二、随时开放心理咨询室
有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成绩的重要因素。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要处理很多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同桌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关系好坏直接影响情绪好坏。其实,在中小学,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多的还是人际关系的问题,中小学生们最想求助的也是人际关系问题。走过很多学校,大多数心理咨询室都建在“综合楼”,离教学楼、学生都有一定距离;同时,因为教师编制紧张,大多数学校缺少专职的心理辅导师,通常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开放心理咨询室。这样的现状,很难让学生随心、随意、随时得到帮助。笔者认为,心理咨询室尤其是心理宣泄室应该建在离学生近的地方,而且应该全天开放,让有需要的学生可以随着心意走进心理辅导室及时宣泄、放松、游戏等调节心理。当心理辅导室随时开放了,孩子们也学会遇到问题随时到心理辅导室寻求“自疗”或“他疗”了,并且成为一种习惯了,相信,广大中小学生们的心理会更健康。同時,心理咨询室的名称,也可以进行一定的变化,如“聊聊吧”“心灵氧吧”等,比起心理咨询室、心理宣泄室,让人感觉轻松的名称更能吸引孩子们走进去。
三、处处皆为心理咨询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尽管“心理健康”不是一个陌生词语,但它依旧蒙着神秘的面纱。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变化、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如何打开心扉,直面内心,接纳事物,调和关系等变得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心理辅导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团体心理辅导通常是对学生有可能会发生的或者已经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辅导,可以防患于未然,有效避免问题的发生,并教给学生问题发生后的处理方式。同时,团体心理辅导以一个辅导者对多个学生,在充满信任的氛围中,团体成员可以从多个角度洞察自己,学习他人,还可以把辅导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尝试“自疗”“自愈”等。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心理团体辅导的课程规划与实施,让心理团体辅导课成为一种常态,让心理团体辅导室“忙碌”起来,让每一位孩子在团体心理辅导课上有获得感。有老师认为,一个学校心理团体辅导室只有一两个,如何能满足心理团体辅导课常态化呢?其实,只要有心,食堂、草坪、开心农场、课程教室、阅览室、操场,甚至学生宿舍等校园的每一处,都可成为心理团体辅导的场所。树立意识,校园处处皆为心理辅导场,老师人人皆为心理辅导师。
基于少年儿童的立场,基于少年儿童的需要,让心理咨询室不再是摆放,让心理辅导真正开展起来,常态起来,才能让孩子的心理真正健康起来。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