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六
01上帝不小心打翻调色盘,画下天堂般的舍夫沙万
摩洛哥( Morocco),呢喃的发音,单是名字就能让人心旷神怡。这个位于非洲西北角的国度,经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北面是唯美的地中海,西面是澎湃的大西洋,东南面则是热情的撒哈拉。由于地理区位太过独特,摩洛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柏柏尔人、欧洲人、阿拉伯人先后在此建立政权,多个国家曾将其作為殖民地。法国人的浪漫,葡萄牙人的果敢,西班牙人的文艺,阿拉伯人的精致,柏柏尔人的淳朴,在这里交融荟萃,多元文化激烈碰撞,注定让这片大地上的故事精彩纷呈。我虽身处非洲大地,却畅游着欧洲的后花园,领略着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我对于蓝色小镇舍夫沙万“种草”已久,这座原本只是15世纪遗留下来的北非小镇,土墙破旧不堪,无人问津,不知在谁的倡议下,居民把所有墙壁、门窗、甚至路缘台阶都涂成浓郁的蓝色,它瞬间变成一个迷人的、梦幻的、童话的新世界。
02赭红色的马拉喀什,神学院里千年的诗
小镇外东北角的山坡提供了观赏舍夫沙万全貌的绝佳视角,转瞬即逝的黄昏给山谷里的舍夫沙万罩上一层金色衣衫,沿街的路灯点亮起来,又营造出万家灯火的夜色迷离。
关于蓝色小镇的起源众说纷纭,可笑的是“为了防蚊虫”这种不靠谱的解释却流传最广。我更相信另外一种说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希特勒的迫害,犹太人来到了这座小镇避难,并把蓝色涂料带到了舍夫沙万,整个小镇的这种蓝色寓意天堂,暗示着向往更神圣的精神生活。
在阿拉伯语中“马拉喀什”有红色之意,这座地处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城市,用象征火热的色彩来渲染自己再恰当不过了。徜徉在阳光倾洒的古城里,目光所及都是红色的街道、红色的房屋、红色的光影,炫目迷人。民居外墙刷成统的珊瑚色,即便有些驳脱落,依然“颜值”满满。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久负盛名的阿里·本·约瑟夫神学院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马赛克装饰的青铜门,大理石天井,彩色的内墙,柱子上雕刻着特殊的石膏和木雕,圆顶的玻璃窗巧妙地镶嵌着雪松木框,无一不昭示着这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珍品。通过狭窄的楼梯登上二楼,是一个个紧挨的学生宿舍,从窗户望下去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欣赏神学院的精美。
我不曾想到,被马拉喀什赭红色城墙包围的古城区里,还藏着一处颜色比舍夫沙万更浓烈的蓝色花园,据说这种摄人心魄的蓝是从昂贵植物中提取调制而成,饱和度极高,大胆而艳丽,被称为“马约尔蓝”。
03沉醉于马赛克的彩色图案,传统民宿里别有洞天
创造数字的阿拉伯人天资聪慧,在遥远的中世纪时,就可以利用算法把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小石块,组合成精美对称的巨幅图案,变幻多端,随心所欲。属于阿拉伯世界的马赛克拼贴艺术,来源于最基础的组合数学,却是建筑艺术的精髓。
无论是传统的私家宅院,还是集体祷告的清真寺庙,抑或是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你总能发现精美绝伦的马赛克图案,门、窗、地板、墙壁,都是这些天生的数学家们施展才华的地方。有的极其简单,但不失素雅;有的艳丽辉煌,但层次分明;有的密集排列,但又紧凑有序。
不同色彩、不同形状、不同数量的石块拥有无穷组合的可能性,但绝不杂乱无章。这些图案兼顾了线条感、对称性与协调度,配色讲究,层次分明,是数字和绘画的完美结合。不禁感慨,究竟要有怎样的数学和审美天赋,才能创造如此迷乱眼球的惊艳之作!
与马赛克同样惊艳的,还有大理石雕花,这种略为奢华的装饰材料普遍存在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清真寺,当然个别豪华的民居内部也有大理石材质的墙饰。艺术细胞丰富的阿拉伯人,倾注智慧与心血,在大理石上刻下各种纹路和浮雕,让它价值连城。
同样,心思巧妙的他们绝不满足于窗台本身的功能,将铁丝焊成花的形状,一层又一层嵌入窗体,阳光透过多彩的玻璃,洒下令人拍案叫绝的图案,多么的迷人。
住进镶满马赛克拼花的传统宅院,就像住进一个迷幻的万花筒,我不懂艺术,却也为之深深着迷。巧夺天工,或许只有这样的词才配得上这个缤纷世界了。
04看得见风景的屋顶天台,恍若无风自扬的裙摆
摩洛哥传统民宿绚丽精美,从没让人失望,即便要搬上沉重的行李走数百米、冒着迷失街头的风险也要住进古城区。破旧的外观平淡无奇,谁料里面却别有洞天,反差有多大,惊喜就有多强烈。民宿内部粉饰雕琢,华丽的中庭,精致的门窗,硕大的梁柱,花样的地板,让人遐想屋主曾经显赫的家世。最佳视角莫过于从二楼的走廊往下俯拍地上的马赛克拼贴,犹如穿越时空来到另一重空间。
眺望四周,全城美景尽收眼底,在这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天台,奇妙得难以言语。
站在天台上仰望星空,难以置信,城市的夜空,竞能以肉眼看到漫天繁星,这样晚到的美景或许是旅行的馈赠。
屋顶为平层,可以俯瞰整个古城区的楼顶天台。不用怀疑,善于装饰的阿拉伯人懂得如何在天台上做文章:铺上厚厚的地毯,放上棉麻靠枕,于角落处搁置几座热带盆景,摆放几盏阿拉丁铁质灯具——让我在此躺上一整天也不可惜。粉饰一新的纯白外墙,映衬着湛蓝的天,本身就清新得如同一幅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