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之前有一档节目,被称为“中国版天台告白”,里面有一个初中女孩在天台上,向妈妈透露自己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重压下,活在妈妈“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的标准里,是怎样的委屈和压抑。但是台下的妈妈强势回复:我觉得你没领悟到重点,打击你是因为成长需要。女孩下台后,哭得稀里哗啦。
这样的故事其实一直在上演。(触龙说赵太后》里面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种爱,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催生出一群“虎妈狼爸”。在“虎妈狼爸”的概念里,我们怎么才能有一个好前程?那必然是不经一番刻骨铭心“学业苦”,未来哪来“梅花扑鼻香”。然而作为00后,早早觉醒的个体意识让我们对于未来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于是,很多家庭内部矛盾出现了。
借着本期话题,希望你和爸爸妈妈都能平心静气地听听彼此的心里话。 Q1你会像父母说自己的想法吗,比如坦言自己做不到“别人家的小孩”那样优秀
徐子骞:我不会觉得这个事情让我难以启齿。我觉得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没有必要去自责,但是我会和父母一起分析原因。比如期末考试的时候我没有超过我们班第一,我们就分析原因,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比难以启齿而自卑自责更好。
吕兆恩:我不觉得这件事难以启齿。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永远做不到第一。在我们学校,我就是“别人家的小孩”,我前面寥寥数人,但是出了我们学校,在全市,甚至是全国,我前面会有千军万马。我不愿意给自己施加压力,只要做好我自己就好了。
Q你觉得学霸取得成绩和他们的父母有关系吗?
徐子骞:有关系。就像我们班的第一名,也是年级第一。他爸爸对他非常严格。他爸爸要求他必须考年级第一,课后会给他布置许多作业。他不仅学习上非常优秀,在国际象棋上也超牛。他爸爸和他简直形影不离,有一次他去参加国际象棋比赛,比赛时间大概需要一天,他爸爸带着酒精锅去给他做饭。他们家分工十分明确,爸爸负责他的学习和生活,妈妈负责他弟弟的。
吕兆恩:有很大的关系。别的学霸的父母怎么管理孩子我不太了解,只听说他们要求很严格。我的父母对我管教相对松一点,会把道理讲给我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我。就像我妈说的: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学成哈样,你的未来就是哈样。你是想考进高等学府,还是想卖力气吃饭,主动权都在自己手中。我只负责养育你,把道路指给你,你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你就怎样去努力。
徐子骞:扮演我的替身吧。有些时候感觉压力很大,比如说要面对考试、遇到难题,父母能为我解决困难,就感觉他们好聪明,什么都会。如果他们能帮我参加考试的话,那一定会考得很好,我就不需要担心考试成绩了。当然这是幻想。生活中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当我的知音。这个好朋友既有智慧又能体贴我,还能当我的驴友和我一起去环游世界。幽默又乐观,能积极地影响我。吕兆恩:我希望父母在我生活里能扮演良师益友的角色吧。我不懂的事情他们会指导我,有些悄悄话能和他们一起分享。我和父母的关系大致可以这样形容,不過,妈妈职业的缘故,为师的时候太多了,多过为友的时候。
徐子骞:我们这边中考录取率比较低,所以老师们的压力都非常大,进而就转化成我们学生“压力山大”。虽然说不让布置很多作业,但实际上还是会做很多习题来提升成绩。我喜欢研究历史,那些东西就像远古时代给我的千万封书信。同时我也非常喜欢研究《红楼梦》,那里面包罗万象。有个“网红”叫李子柒,在大山里过着非常逍遥的生活,策马扬鞭,做着桂花糕、荷花酒,制作胭脂眉粉,搭凉棚做窑洞,制文房四宝等等,如此平淡雅趣的生活我极其向往。但是目前来说,还是学习最重要。
吕兆恩:我的理解是,有一种好好学习的能动力。好好学习,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得到了能择业的敲门砖,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就等于有了出路。那么,爱迪生和诺贝尔他们都没有上过大学,他们依然书写了世界的新篇章,这不矛盾吗?不矛盾,他们的成绩也是在刻苦学习和艰苦的实践中得来的。未来,我想上个好大学,当个老师,闲暇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争取在历史上留下痕迹,让世界知道我来过,这才是个完美的一生。
徐子骞妈妈:现在很多城市中考录取率都不太高,所以考上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大学毕业生和职高毕业生择业范围不同,每个家长都盼着自己的孩子能有更好的择业能力。当然,往后的人生道路还很长,影响人生、事业的因素非常多,不只是学习成绩高低了,但是学习成绩是我们进入社会非常重要的敲门砖。
吕兆恩妈妈:学习成绩高低,不会对孩子未来起决定性作用,只是体现了孩子某个阶段的知识掌握程度。但是,成绩高自然会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成绩低了,势必会受到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压力,容易产生自卑和挫败感。家长需要做的,是积极帮助孩子学好当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战胜挫折的能力。
徐子骞妈妈:以前觉得都是学习不太好的孩子才去学美术、体育,现在可不是这样。我认识一个学小提琴的学霸,凭借小提琴特长考入我们这边最好的高中。她的父母一直给孩子当领路人,跟孩子一起做决定,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最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还有更多家长是抱团取暖,互相借鉴经验。
吕兆恩妈妈:孩子是父母的作品,什么样的父母造就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兴趣爱好也是父母引导或者刻意培养的,父母为此也付出了相当多财力和精力。米歇尔的妈妈非常重视子女教育,每晚只允许她看一个小时电视。她小时候主要在读书、下国际象棋中度过,在哈佛大学取得法律博士学位后,成了美国著名律师,最终成了美国第一夫人。
徐子骞妈妈:现在我们这边的重点高中从高一就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中考成绩进行分班管理,比如有数学MT(Mognet Team简称MT)、文学MT、经济MT、生化MT等等,侧重于自己将来的大学专业方向。我的孩子喜欢历史文学方面的内容,对博物馆还有考古也非常迷恋,我们有意朝着这个方向走。但是目前她还偏小,有很大的不稳定性,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她努力学习先考到重点高中,然后才能有机会确定自己将来的方向。
吕兆恩妈妈:提倡学生早早地做生涯规划,能很好地照顾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学校和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指导孩子将来在“能从事什么职业”和“想从事什么职业”之间有个最佳选择。她喜欢写作和绘画,并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我希望她将来的职业能够按照她的兴趣去选择。写作和绘画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如果将来能做老师的话,一年当中会有几个月的假期,那样才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徐子骞妈妈:小学的时候没怎么说过,到了初中,偶尔会提起别人家的孩子考上某某大学。现在身边同事的孩子大部分也都是学霸,比如一个同事的女儿去年是自主招生进的本市重点高中,目前一边学习国内的高中课程,一边用周末的时间学习国际高中的课程,她的目标是伦敦政经学院。这些我都会给孩子说起,看到别的孩子优秀还这么努力,她自己学习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有多么辛苦,也会给自己加把劲儿。
吕兆恩妈妈:我曾引导说文科的最高学府是北大,理科的最高学府是清华。她将来能考到最高学府自然是好事,考上其他学校也顺其自然,这是用了“欲取其中,必求其上”的兵法策略,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才是爱她的最好方式。这话说着轻松,做起来并不容易,孩子就是上帝派来磨炼父母心智和抗压能力的。我也曾经提起“别人家的孩子”,伤害到了她的自尊。但是我告诉她,在别人眼里,你也是“别人家的孩子”。
卢玲独立生涯规划师
卢玲:这个问题真应该给父母看看,问问他们“如果你努力了,也达不到领导的要求,你怎么和领导说?是直接承认自己的能力不够吗?”很多父母喜欢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加给孩子,比如自己没有上名校,就严厉督促孩子实现自己的心愿,如果孩子完不成,就会失望,可是她忘记了,自己也没有实现。父母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也有很多事情都做不好,比如别人的父母给孩子报了国外的游学项目花了几万块去看世界,你的父母可能就做不到,比如别人家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可以在孩子的功课上帮很大的忙,可能你的父母只是初中文化,她对你的功课也是没有能力帮忙的。父母和孩子其实是相互期待,又需要相互体谅的,父母要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范围,也要客观估计孩子的能力范围。
卢玲: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好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在孩子没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和判断能力之前,引导孩子去探索世界,带领孩子尽可能地去尝试,用自己的阅历、经验为孩子铺路。带领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帮助孩子一点点地建立健全人格,培养判断和处理事情的思维。等孩子可以部分或者完全有能力做判断的时候,要扮演支持者而不是教导者或批判者的角色,站在孩子身后,让孩子有力量前行。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他提供支持意见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长大的孩子才能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独自闯荡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卢玲:其实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有能力为自己负责,只是责任大小不同而已。比如刚出生的孩子就知道自己判断饥饱。长大一点可以独立穿衣服,独立洗脸,独自吃饭。自理能力一点点变强,孩子会自己做越来越多的决定,小到吃饭穿衣,大到交朋友、报兴趣班,这种能力是随着自己成长和可以做决定的自由度而成长的。从小就试着为自己做决定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有能力为自己负责。像初中阶段的孩子就已经开始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比如是选重点高中还是中专技校,新高考改革要求高一就要开始筹划自己的大学专业,这也需要学生提前就有规划的意识,而不是事事听父母的。当然父母也要避免完全地替孩子做決定,孩子的担当不是一天练成的,是从小培养的。
卢玲:我们国家目前选拔人才最公平的方式就是高考,所以导致从小是以分数和名次的结果为导向。很多人读了很多年的书,到最后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因为之前的时间都用来死读书了。为了避免更多的人选择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从事并不喜欢的职业,所以加入了生涯规划课程,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从小就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做一些“无用”的事,在未来很多年后,你会感谢此时的“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