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可是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同学被“矫枉过正”——有时候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总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即使对方已经十分冷漠,也会主动“倒贴”;看到別人面露慍色,也会反思是不是自己笑得不够标准……为了获得认可,我们尝试着讨好别人,可总事与愿违。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不是你不够好,也许是你身体里的“讨好型人格”在作祟!
我最大的错,
就是让你感到失望
Q1:你的“讨好型人格”在生活中具体有哪些表现?
杨宇淼:就是他们口中的“老好人”。因为我是班级里的劳(清)动(洁)委(阿)员(姨),有人把教室弄脏了会说:“没关系,反正杨宇淼来处理。”班主任也常常在教室门口探出头:“宇淼,明天教育局有领导来检查,今天放学你组织同学们把教室打扫一下。”笑得温婉贤淑,很是反常。这些也算是我的分内职责,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同学发烧要人陪去校医院、某人脚扭伤需要带餐来教室、寝室里没热水要报告生活老师……他们都会找到我,而我都不会拒绝。但很奇怪的是我只在學校这样,回到家我又成为敢表达真实情绪的自己。
Q2:其实我听出来有些是你不想做的,为什么没有拒绝?
杨宇淼:我害怕他们不喜欢我,也不想让他们失望。受不了看到别人不开心的脸。当“老好人”有个好处是人缘挺好的,但是也会有人说看不到我的情绪,因为整天都是笑嘻嘻。他们不知道我其实有时也会生气,并且也有情绪很低沉的时候。所以我还是在渐渐改变自己。
Q3:为了改变现状,你是怎么做的?
杨宇淼:硬着头皮说“不”,或者是学会不Care。但其实蛮难的,你也知道人在江湖,难免会身不由己……但是当我说出那个No还是很爽的!前几天我的同桌又叫我借点钱(已经很多次没还了),我直接说:“你先把前几次的还了吧。”我看到他目瞪口呆的表情,心想他可能觉得这是兔子急了要咬人,实际上我没有那么小白,谁心里还没个账本,哈哈哈。
Q4:你不怕摘掉“老好人”的帽子后別人不喜欢你了吗?
杨宇淼:如果可以自在而为,谁想当“老好人”?我当然希望别人欣赏我是因为我很特別,而不是我很NiCe。我只是觉得既然“老好人”不是真实的我,那我就把这个标签拋开好了。学会表达自己情绪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当然我也很欣赏“骨子里的老好人”,但那不是我。
对不起,我不是圣人
没有铜墙铁壁,亦非无坚不摧
Q1:什么是“讨好型人格”,这种人格类型有什么特点呢?
陈逸群:有一部分人的人格特质里,“不喜欢冲突、愿意让步”占了非常大一部分。这些人常被称为拥有“讨好型人格”的人。他们经常觉得自己太过迁就他人、难以坚持自己的主张,常常为了避免矛盾而迎合他人,从而模糊了自己的底线,却发现自己的付出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但他们也会担心自己对他人的拒绝会造成与他人关系的破裂,因此常常感到压抑和不适。
比起称呼“讨好型人格”,其实我更愿意称呼他们为“和睦型”人格。因为,虽然这部分人会有过分迁就他人和回避矛盾的“缺点”,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部分人从本质上来说,通常都是善良、思虑周全的,他们对他人的需求敏感而热情,乐于助人、善于安慰,是人群中非常优秀的倾听者。这都是人性上无比优异的品质。
Q2:假如身边有“和睦型”的朋友,他们希望我们怎样对待他们呢?
陈逸群:如果你的周围就有这样耐心倾听、包容你缺点和提供无私帮助的“和睦型”人格朋友,记得不要将他们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因为友情是需要双方共同维护的,单方面的索取或付出往往会造成友谊天平的失衡。在日常相处中,尽量不要一味地提出过分的和让他们感到不适的要求,而要多体谅他们的付出、多询问他们的需求。并且,记得要多多表达自己对他们的赞同和喜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意义的,感受到自己是特别的存在。
Q3:假如自己是“和睦型”人格,怎样与人相处才能避免透支自己呢?
陈逸群:不妨先试着理解自己,明确哪些事情是自己喜欢的,而哪些事情是让自己感受到巨大压力的。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和身边的朋友表达自己的喜好,帮助身边的人也理解自己的需求;对于感受到巨大压力的事情,则需要我们鼓起勇气,表达自己的不适。就像杨同学在采访中说到的,友善待人并不等于要被套上“老好人”的标签予取予求,在必要的时候勇敢说“不”其实也会让心中的负面情绪得到消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另外,假如在你表达“不”的时候你的伙伴没能及时理解你,也不要灰心丧气。你可以试着和他讲清楚,自己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需求,不可能做到无时无刻满足他人的需求;而真正的朋友正是在于相互的付出,而不是一味地索取。
总结时间
懂得拒绝,学会说“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我们的价值体现,并非完全要通过他人的认可,更关键的,还是需要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因为每个人都有差异,我们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认可。努力成就自己的价值,先学会肯定自己。如果,你身边有“和睦型”人格的朋友,不妨试着对他们给予肯定,赞美他人也是一种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