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兰
摘 要: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查询和科普人员培训分析,文章列出了基层科普人员能力模型,基层科普人员应具备对科普的热爱和对科普工作的认同、对科学的关注和创新精神、较高的科学知识水平、沟通协调能力和开展科普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了大力推进科普工作,应通过建立相关培训课程体系,加强对现有基层科普人员的培训,畅通基层科普人员职业发展渠道,引入科普专业人才,充实基层科普人员队伍,建设一支专职化、专业化的基层科普人员队伍,把科普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抓手。
关键词:基层科普人员 能力建设 培训需求分析 公民科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b)-0215-02
从科学传播的角度来说,科普人员作为传播者,对科学传播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科普人员在当今社会中还未形成一项职业,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仍在发展中,而且科普人员的来源不够充足,成长途径不够通畅,职业发展目标还不明确。很多科普人员是兼职的,并未受过相关培训就从事科普工作,尤其是基层的科普人员,承担着一线科普工作,但是却对科普工作了解有限。为了更好地做好科普工作,相关部门应加强基层科普人员的能力建设,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奠定了基础。
1 基层科普人员工作目标
基层科普人员的目标任务是依托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等渠道,引领基层公众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改善自身的物质生活;通过设计、组织和实施各类科普活动,帮助他们提升科学素质,营造科学、文明健康、环保的基层环境和有益于创新的文化氛围。正如《科学素质纲要》所指出的,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是基层科普的根本目标之一,科普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和人民群众重大关切,深入开展主题特色科普活动,为社会公众解疑释惑,提高公众的科学认知水平和科学生活能力。
2 基层科普人员状况及培训需求
在对基层科普人员开展能力提升计划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基层科普人员的状况、以往接受的培训状况和现有的培训需求。
2.1 基层科普人员状况
基层科普人员绝大部分是兼职的,笔者曾在北京市城区的一些社区做过调查,在调查中发现,98%的社区都配有1名负责社区科普工作的社工,大部分街道和社区都拥有科普志愿者;在年龄层次方面:社区科普人员40岁以下的占57%,40~50岁的占25%,50岁以上的占18%。社区科普人员一般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在负责科普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社区的其他工作,比如文教宣傳等。科普工作对这些基层科普人员来说是工作任务中的一项,科普工作最多占他们工作比重的20%。社区科普工作的模式是一旦有大型活动,一人负责牵头,其他工作人员配合,分工合作的形式。
我们调查了273名社区科普人员,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占75.2%,也有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仍有提升空间。有些基层科普人员自身的科学素养较低,导致了对科普工作的理解程度较浅,不重视科普工作。科普人员所学专业很多不是理工科或相关专业,专业结构不太合理,也导致科普人员在选择科普资源和组织科普活动的深度和整体规划方面表现不佳。
在接受访谈的社区科普人员中,从事社区科普工作时间不超过3年的约占70%,剩下30%为4~10年的,没有从事社区科普工作超过10年的。社区科普人员大部分不是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变动较快,队伍不稳定。社区科普人员队伍不稳定成为影响社区科普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普人员外在激励政策少、内在自我认同感低,则必然导致人员变动频繁,队伍的稳定性差。
2.2 基层科普人员培训状况
笔者所在的单位长期受各级科普管理单位委托,对科普人员开展培训。就北京市而言,各区科协都很重视基层科普人员的培训,每年至少专门组织一次对基层科普人员的培训,一般为16~32学时不等,培训内容围绕科普政策、组织和策划活动的技能、科普资源的选择和使用、活动宣传和新媒体传播技能等。
2.3 基层科普人员培训需求
在培训中,我们对基层科普人员进行了调查和了解,北京市的基层科普人员绝大部分具有一定的科普工作能力,基本能够按照上级要求围绕当前科技热点或居民需求组织相关的科普活动。但是也存在社区科普人员科学传播知识技能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由于更新变动较快,新接手科普工作的人员对科普的基本政策、理论、方法了解较少,需要经过学习和摸索才能较好地开展科普工作。二是基层科普人员各自学习的专业不同,不是所有人都受过高等教育,专业知识有限,对传播内容的科学性鉴别能力不足。三是由于当前科技发展较快,信息技术对科普产生了巨大影响,基层科普人员对信息化产品的运营或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技能未能熟练掌握,不能充分利用相关平台或渠道有效开展科普信息化工作。
3 基层科普人员能力模型
《基层科普工作指南》提出基层科普人员应具有学历、品德、业务3个方面的资质。基层科普人员原则上应具有大专(或相当于大专)以上的学历,农村的可适当放宽,能够理解看到的科普资源;品德方面,要遵纪守法、恪尽职守、以身作则;在业务方面要熟悉科普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掌握基本的科普理论和工作方法。从查阅的文献资料和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基层科普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以下方面。
3.1 对科普的热爱和对科普工作的认同
只有科普人员热爱和认同科普工作,才能在工作中积极提升自己,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并认真学习开展科普工作的方法和技能。
3.2 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水平
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基本保证基层科普人员能够理解生活中的科学,具有基本的公民科学素养,能够了解基本的科学方法、鉴别传播内容的科学性,不容易被“伪科学”误导。
3.3 一定的管理执行能力,尤其是沟通、协调能力
基层科普人员很多是兼职的,同时承担了多项基层工作,要想较好地完成科普工作,需要充分调动工作中的各种资源,协调专家、场地、受众等多项内容,了解对象的科普需求,并进行精准匹配,以达到良好效果。科普工作不是单打独斗的,对于基层工作而言,很多时候做一个活动要满足多个部门的要求和期望,要能够整合基层的工作力量和上级要求,达到良好的整体效果。
3.4 开展科普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开展科普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外显的表层的技能,是基层科普人员必备的并不断提升的技能,也是较易开展培训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科普政策的了解,有利于基层科普人员争取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支持,有理有据地开展科普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达到更好的科普效果。(2)信息检索和使用能力。基层科普人员不产生知识、不做产品的创作,而是查询现有的科普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3)组织策划能力。基层科普人员应对科普的方法、方式和展示手段有所了解,能够使用展品、展项来展示相关的科学知识;能够了解策划科普活动的整个流程,发动或组织科普对象参与科普活动;或者采用新形式吸引公众,达到科普目的。(4)新媒体传播技能。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公众对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接触和使用的时间越来越长,基层科普人员应对利用各种新媒体开展科学传播的方法、特点和效果深入了解和利用。科普信息化是为了让科学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基层科普人员能从公众关注角度找到科普热点,从而引导科学传播的舆论导向。
由此可见,要做好科普工作,基层科普人员除了接受一定程度的正规教育,具有基础知识以外,还应对科普工作有认同感,具有愿意并努力把科普工作做好的态度,还要具有学习和创新精神。态度和价值观处在个人意识的深层,在短期内较难改变,相对来说,知识、技能和工作能力较明显地体现出来,也比较容易改变。
4 基層科普人员能力提升的建议
科普本身也是一项教育活动,教育离不开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是态度、观点、品格的影响和养成。因此,基层科普人员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其能力素质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建立和谐的美好生活,我们应培养一支基层科普人员队伍,并把科普工作技能纳入到社工工作要求中,继续大力推进科普工作,把科普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抓手。
4.1 建立培训课程体系,加强对现有基层科普人员的培训
基层科普人员是从事基层科普工作的重要人力资源,加强其对科普的认识,以及通过示范、培训等方式强化其科普能力极为重要。虽然各级科普管理机构在不断开展培训,但目前培训的力度和时长仍然不够。所以,要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需制定培训规划,加大培训力度。一是要加强对科普基本理论、科学传播规律的培训。二是要加强对科普资源选择、科普活动组织与管理、新媒体运营和传播技能的培训。三是要进行基层科普规划和计划、科普效果评估、科普档案收集与选编等方面的培训。四是要加强应急科普的能力培训,围绕科普话题热点,尽早开展科学引导。通过培训,逐步打造专业化科普工作者队伍。五是增加培训时长、丰富培训形式,定期针对基层科普人员开展线上线下,集中或单项等多种形式培训,比如每季度围绕一个方面开展专题培训,把相关内容深入讲透;同时采用案例教学、实操训练、观摩交流等各种形式,把培训内容深入思想、改变态度,落实到可操作性的环节。
4.2 引入科普专业人才,充实基层科普人员队伍
制定基层科普人员职业准入标准,吸收符合标准的人员纳入基层科普人员队伍。可以在社会工作者培训中加入科普工作的内容,培养一批具有科普工作技能的社会工作者,加强社区科普与社区教育、社会治理的融合使科普人才质量得到较大提高,结构进一步改善。当前我国科普人员的数量离400万的目标还有段距离,基层对科普和对科普人员的需求都很大,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基层科普人员的能力建设,建立一支专职化、专业化的科普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1] 侯琦婧.浅析科普信息化人才能力需求[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8):231.
[2] 郑念.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普研究,2009,4(2):19-29.
[3] 宋晓阳.广东科学中心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暨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