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军
摘 要: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产学研合作理念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社会生产力稳步提升的当下,产学研合作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旨在促进创新型人才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技能。为此,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符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符合科教兴国的理念,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该文将基于产学研合作,探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学研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b)-0077-02
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在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下,高等院校要推进教学模式创新,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指导,研究科学有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 高校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课堂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在教学管理上有待改进和优化,在推广信息化教育和构建校园文化上存在不足,在培养师生创新能力及创造意识上存在缺陷,难以满足当今时代发展要求。
1.1 校区合作目标未能协调一致
在产学研合作机制下,高校旨在培养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科学研究培育专业人才,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企业则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提升自身经济效益,让产品或服务得到有效推广。两者在核心目的上存在差异,一为教育,一为利益。
1.2 地方政府和高校合作机制尚不完善
首先,在产学研合作机制下,政府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角色,未能基于产学研合作机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法规。其次,在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发展进程中,政府部门对此投入的财政资金相对有限,财政支持力度有待提升。最后,政府部门在协调和管理当地高校和企业的关联时,缺乏统一性和灵活性。
1.3 高校产学研教育基础不够健全
通过分析产学研合作机制,可知其在整体布局上存在不足,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管理部门。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期影响下,产学研合作机制在教学材料、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有待改进,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另外,当前越来越多高校开始运用产学研合作机制,但基于该机制制定的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存在不足,在考核机制、奖惩管理等环节存在缺陷,难以有效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且未能针对产学研合作机制设置专项基金。
1.4 产学研合作机制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升
随着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推广,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种教育机制,有关产学研合作的说法众多。有些人认为,高等院校要将专业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对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持怀疑态度。有些用人单位在面试时,将学生的学术评分作为审核关键。
2 在产学研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各主体的地位
2.1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科学和技术之间的鲜明壁垒被打破,各学科不再相互孤立,融合程度大幅度提升。通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提升现实生产力,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高校在发展进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科技技术提升。鉴于这一实际情况,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要明确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教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有效整合起来,对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升学生的理论技术和实践运用能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致力于培养满足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2.2 科研院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科研院所作为致力于研究和应对某科学领域和实践方面具体的科研单位,科学院、研究所等均属于此范畴。部分科研院所属于独立机构,部分科研院校不属于独立单位,需要以相应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等为支撑。无论科研院所属于何种形式,均致力于研究某一科学领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对于学术研究具有严谨性和针对性。有些科研院所在相应领域属于佼佼者,属于该领域的科学研究前沿,在本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均享有权威。为此,在制定产研学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突出科研院所在其中的价值及地位。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进程中,科研院所主要发挥以下方面的作用,可以采取直接培养和间接培养这两种方式。科研院所利用的直接培养方式,指的是通过招收研究生或博士生,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相应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中,一方面有助于攻克相应问题,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科研院所利用的间接培养方式,指的是科研院所和高校围绕着学术研究,加强交流合作,有效凸显双方的优势,加大在科技专研上的研究深度,增进交流沟通,实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的作用,促进高校在该学科领域进一步发展,让高校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得以实现。
2.3 企业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场地
企业在该生产领域十分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直接关系到该企业在该领域的地位及生存空间,与企业的经济利润直接挂钩。为此,企业必须加大在高新技术和高精尖人才上的投资流动,科学运用产学研合作这一平台,寻找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会。通过采取此种合作方式,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率,有效发挥企业的资金优势,彰显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技术等层面的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资源共享,有助于应对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影响下,高校要深度解读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在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中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及创新技能。
2.4 政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环节
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推进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发展,推进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从政策层面予以支持,并加大对产学研的监督管理,促进各个环节得以协调发展,切实调动各方参与到产学研的积极性,推进产学研朝着良性方向发展,贯彻“学为用所学、研为产所研”的理念。除此之外,在产学研合作机制下,政府部门要增进与高校的交流合作,对高校学科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在全面分析高校学科布局是否科学规范的前提下,考虑到当地产业发展布局及规划,确保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发挥高校的服务功能,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3 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伴随着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模式进一步发展,依据复杂程度,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校内实训基地模式、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孵化人才培养模式这四大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3.1 科学运用校内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校内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广泛运用,属于一种较为普遍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校内资源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实训平台、教师队伍、教学方法等要素存在局限性,使得人才培养模式中尚处于学和研有效结合的环节,与企业要求的产尚存在明显差距。
3.2 合理采取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增进校企合作,有利于创建高校师生和企业科研人员、普通工人交流沟通的渠道,项目各方可以在合作过程中,针对相应技术进行讨论和研究,分析企业在具体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增强学生应对具体问题的能力,且有利于促进企业未来发展。在此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于校企合作的项目,企业可以采取委托研发、合作研发,或时由高校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技术咨询等多种方式,或创建专门的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在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可以采取多種多样的方式,企业需要为项目研究投入相应资金,高校需要为项目研究提供技术、人员等要素上的支持。为此,在运用此中产学研合作机制时,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3.3 有效运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分析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可知市场要素是影响该模式的主要因素,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在此种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在设置相应专业时,要考虑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学生就业作为专业建设的关键评价指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要共同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和高校教师共同协商和讨论学生培养方案如何制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科学运用专题讲座、实训指导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除此之外,企业可以针对科研成果转化,设置相应创业基金、科研基金等,激励高校教师及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进而实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的目标。对于行业紧缺人才,企业可以委托高校培养相应人才,一方面有助于降低企业通过外部招聘等模式耗费的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高校学科进一步发展。
3.4 规范运用成果孵化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以及产学研合作理念的推广,成果孵化人才培养模式属于其中最为繁琐和复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中,贯彻以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理念,将社会资本、风险投资等科学运用其中,创建产业孵化园、大学科技园、资产经营公司等多种方式,贯彻产学研一体化的理念。通过运用此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将高校科研项目和成果产业化有效整合,对调动高校师生的科研积极性具有正面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理念。
4 结语
培养创新型人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需求,在运用产学研合作机制时,要明确该工程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特点,增进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之间的交流配合,让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创新型人才发展规律的指导下,加大对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的研究力度,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史晓琼.大数据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模式[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6):139-140.
[2] 李娟.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9(13):60.
[3] 宋辉.“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