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龙年
摘 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也逐步在其引导下,教学重心慢慢由传统机械的传授理论知识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帮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思维来发现并解决平时所遇到的问题,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加强与同事间的交流、对话,共同探索更为科学的数学教学方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对此,该文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展开初步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 数学美感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b)-0182-02
数学教学的目的绝不仅限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更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所遇到数学问题展开自主探索,在探索中锻炼、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1 数学逻辑思维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懂得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逻辑思维绝非是让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灵活、巧妙地对所学数学规律加以利用。因此,数学逻辑的培养是建立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的。
数学教学教会学生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与公式,而是让学生习惯独立思考。以“生产应用题”这种小学数学常见题型为例,“假设工厂需生产600辆工程专用车,第一车间单独完成生产需要20天,第二车间单独完成生产需要30天,因订單紧急,问两个车间共同生产需要多少天完成任务?”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列出解答算式,学生在列出600÷(600÷20+600÷30)=12(天),这时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并随后提出“如果订单量由600辆增加到1200辆呢,需要多少天完成?”可能有的学生会直接给出“24天”的答案,教师不要直接否定,让学生自己算一下,然后得出正确答案还是“12天”,这时学生往往会感到困惑不解,教师就该问题提出进一步猜想,“如果订单量增加到1800辆,会是什么结果呢?”,如果学生直接答出“12天”的正确答案,让学生仔细计算一下,让学生肯定自己的答案。那么以此类推,订单量变成其他数字呢,学生都会肯定地给出“12天”的正确答案。通过这一系列的推理、解答。教师充分发挥其启发者、诱导者的作用,通过相同的问题情境,变换不同的条件,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索,通过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再由整数计算逐步过渡到分数计算,轻松、自然地接受新知识。
2 数学逻辑思维源自学生对数学美感的深度体验
简单、统一的数学概念、典型、普遍、概括的数学命题与模型、对称、协调的数学结构系统以及奇异的数学思维无不体现着数学的美感。教师要通过巧妙、合理的设计与诱导,让学生深入实践、研究,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索,在这过程中体验数学中所蕴含的美的元素,促使学生从内心燃起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之火。
2.1 数学的协调与和谐之美
数学数量的和谐美与数学空间的协调美,是数学美感的重要构成元素。例如,最基础的加减乘除运算,从列式横向来看,加与减、乘与除之间存在着即相依又相反额关系;从纵向来看,他们之间又可以相互转换,比如,乘法可以直接转换未除法,而除法同样还可以转换为乘法,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也同样如此。通过这种既相依又相反的关系,让学生体验数学本身所存在的这种协调、和谐的美感,并在这种美感中养成系统的数学逻辑思维。
2.2 数学的对称之美
作为形式美的重要表现形式,对称能够让人产生平衡、圆满的感觉,比如抛物线、圆形、正多边形等,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积极诱导学生要多观察我们日常所能看到、接触到的一些轴对称图形,在结合课堂所学的“轴对称”相关知识,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同时,真正体验到数学本身所蕴含的对称之美。
2.3 数学的简洁之美
简洁有序、高度统一是数学最显著的两大特点。通过简洁的数学线可以够将各种复杂的现象化繁为简。比如,S=ah÷2这一个公式可以用于所有的角形图形面积的计算;另外,各种复杂的运算定律都可以通过字母简单代表,比如学生们在以后高中阶段所学到的代数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代数公式,能够深刻体会到数字的简洁之美。
3 通过趣味体验故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数学应用题往往是小学生数学学习道路上最大的障碍。针对应用题的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生活背景等,设置一些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趣味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解决相关学习内容与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的有趣之处。例如,“速度问题”是小学数学应用中最为常见的题型,教师就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张磊在做完班级值日回家后,天上下起了大雨,他忽然想起做完值日后,只把教室的门关上了而忘了关窗户。于是他赶紧穿上雨衣跑回学校去关好窗户。回家后,妈妈问他来回学校的平均速度。张磊一下回答不上来,请求你们帮他解答。学生们听完故事后,积极踊跃的要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出回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学生回答完成后,再给出学生相应的数值,学生就能够快速地回答这个问题了。通过诸如此类的趣味体验故事,让学生充分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能够基础到的数学现象,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落到具体实际,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的学习热情,并在真实的数学体验中汲取知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4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逻辑思维落到实处
通过巧妙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复杂的数学现象加以解决,是让学生自主研究、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发现问题之后,利用所学数学知识主动查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真正价值。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他们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要对学生针对问题所提出的不同观点及时给予肯定,并提出中肯建议,与学生互助合作,实现算法多样化,从而保证不同特点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取得多元化的发展。
例如,在对“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点进行学习后,可以让学生自主计算粉刷教室所需费用,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首先学生要计算整个教室所需要粉刷的面积,然后亲自去建材市场询问涂料的价格及用量,以及人工的费用等,在对这些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学生们就可以计算出粉刷整个教室大概所需要的费用了。又例如,在学习了“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创设带领学生去植物园游览的情境:共6名教师带领36名学生,门票价格如下:成人票每张40元,学生票每张20元。10人以上的团体票每张30元,问哪种购票方式所需花费最少?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讨论的空间,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可得出以下3种购票方案:方案一:40×6+20×36=960(元);方案二:30×(6+36)=1260(元);方案三:30×10+20×(36-4)=940(元)。综合比较下来,方案三所需花费是最小的。通过这种亲身探索,学生能够活学现用,在实际问题中逐渐完善逻辑思维体系。
5 结语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只片面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巧妙、灵活地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首先要让他们懂得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度体验数学本身所存在的美感,开展趣味教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逻辑思维落到实处。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培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9):167.
[2] 陈朝中.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36.
[3] 罗经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