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波
摘 要:通过回顾中国校园近二十多年思修课程的变化,一方面直观再现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进程学校课程的演变,另一方面反映了国家对思修课程的重视,同时也是对青年学生的重视,由此揭示了思修课程的使命和责任,同时也赋予思修教师非同一般的重担和担当,这对思修教师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思修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无愧重托既是职责,更关乎国家的繁荣富强。
关键词:思想教育 品德教育 民族精神 优秀传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b)-0197-02
20世纪80年代未期,笔者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有幸体验了两种高考模式——“两条龙”和“一条龙”。所谓“两条龙”即报考自愿时本科和大中专分开,填了本科就不能填大中专,反之亦然;“一条龙”即报考志愿可以按照从本科到大中专的顺序依次下降。由于过于紧张和谨慎,所以最后填报志愿时针对性选择冷门专业——哲学,而后无惊險高分录取,4年大学生活如白驹过隙,有苦有乐,毕业时分到中专学校教的课当时简称政治课。
当时的政治课不受待见,甚至碰到过这样的情形:与学生交谈中,学生直言不讳——学好了有什么用?笔者无言与对,因为当时的课程在学校就是压缩饼干,随意删减。笔者又有何资格说教学生?这样的情形在2009年出现变化,国家中职司规定学生在校必修4门课,(一学期一门)且对课时有硬性规定,这首先保证了课程的稳定性,随着2013年学校升格为高职,课程名虽变化,但学期学时要求更严格,在很多公共课目课时大减的背景下,有公共课程老师戏谑地说“到思修教研组来接课”,这直接反映了学院对思修课程的重视,这种重视源于国家层面的重视,那么思修老师是否沾沾自喜、高枕无忧?笔者的理解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重担。思修课老师如何履行角色才能无愧于国家层面从上到下的重视,才能无愧于思修教师这一特殊的称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者,承担培养国家的建设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这里来看,任务何其艰巨。任何社会、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教育都承担着为本国培养未来人才的历史使命,所以教育者应站在国家的层面,和国家利益相一致,努力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和社会的建设者,所有的教育都是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的阵地,尤其思修老师应秉承使命,肩负着培养国家忠诚卫士,而非颠覆者的责任,如此一来不应该是步步谨慎、亦步亦趋?同时,思修老师应如何做,才能不负重托,不辜使命?原来总是惯性思维: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而非高校思修老师一方之力,何况这时学生的人格初步形成,已经形成的模式重新校准谈何容易?现在看来事实非也,就是因为学生正处于三观的塑造期间,思修老师的启发、教育、引导尤显关键。从小处说,它事关培养品性和德行,纠正行为和习惯。例如,早餐学生来不及吃,往往带入教室,吃完后垃圾放任不管;夏天喝完饮料,顺手就放入课桌抽屉,因而适时的提醒和叮嘱,使行为成为公德的基本表现尤显重要。从大处讲,事关正义和风气。例如,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大巴坠江案,可以以此为线索,带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营造正常的秩序、安全的环境?是不是仍保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不是仍然明哲保身,随波逐流?也许事件之前这不仅代表群体的态度,更代表社会的共性。但事件犹如晴天霹雳,把人们呵醒。现实是一剂清醒剂,事实更给众人当头棒呵、迎头重击。严峻和残酷的真相告知天下,这就是:事不关己,遗像高高挂起;你若不为正义站岗,你就得为邪恶陪葬!所以坚持正义,坚持正气,就是坚守生命,保全自己。如若众人都秉持这条道德红线,由正己、正人、正义,正气一气呵成,一脉相承,那社会风气将是谨然有序,公德将是怡然自得,人们又重回古朴、谦逊的美好时代,也是现今人们总是感慨已经远逝的时代。当然,面对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应该是学校的教职工。不可否认,在当今追求个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代,很多的公民已经丧失自我,迷失本真,君不见现在社会上反响比较强烈、热议较多的就有教育腐败,与此同时,个别教师师德沦丧、品德低劣成为社会唾弃之类。例如,小学有个别任课老师无视规定,私开补习班,频繁骚扰学生家长,家长不堪连番轰炸且碍于老师面子,只得被动参加。结果碰上上级检查,撞个正着。而后该老师又火急火燎召集学生家长,软硬兼施,让家长签署声明,意思是自愿参加,且老师属于无偿补课。这样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这样的老师根本没有资格教育学生。
更有教师素质低俗,根本无视为人师表的形象,行为处事很是不堪。比如,现在城市车辆越来越多,学校也不例外,因而校园位置好、交通便利的车位基本供不应求,如果稍晚点就得停到较远的车位。但个别的教师图方便不按停车线停车,来晚了直接停在人行道上甚至行车道上,严重阻碍出行,最后行人迫不得已在群里呼吁:按线停车,还众人以走径;如此等等,所以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之时,也有必要开展教职人员的公徳意识、文明规范教育以及弘扬正气、回归正义的宣传,看似简单,实则覆盖面广、牵涉复杂,非思修老师一己之力完成,而应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把学校领导纳入其中,校领导安排一周一次的课(起码一月一次),可以是面对学生,也可以是面对校教职员工。比如该校开展的“大骨干”培训,邀请院领导来讲课就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当然目前只是针对骨干大学生),同时应扩大到全院教职员工。如果校园一切都是那么和谐,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学生更容易融入其中的环境中,产生现实的共鸣。这比任何的说服教育都更加立竿见影和强大。就好比一个人经过红绿灯口,如果所有的人都井然有序等候红灯,那么他也就自然等候,但如果所有的人无视红灯强行穿越那可想可知他的态度了。所以环境至关重要。古代“孟母三迁”就是鲜活佐证。所以思修老师作为教师的一员,又是面对学生思修课堂的主力,更应做到身先士卒,即正人先正身,从自己做起,以点滴行为带动学生自觉跟随,例如,下课后,随手关灯,学生逐渐也会养成习惯,这是不需要重复提醒而自为之。也许我们的很多习惯都是历史沿移、潜移默化而来,也许仅放置在中国的环境中大家认为这是见怪不怪、俨然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但如今中国打开了国门,连接了东西方,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既然全球处在竞争中,我们自然无法回避差距和不足。例如,在中国开车抢道、坐公交抢座位俨然是常态,但在欧美却截然别有天地:笔者曾在英国的英格兰湖区看到一个正待左转的车子停在没有信号灯的丁字路口,主路两车道,它一直等候右前方前行的车辆开过,才左转,其间一共开过7辆车,但这辆车既没抢道也没摁喇叭。初见之下笔者感慨万分,自诩为敦敦君子的国人曾经的谦逊、礼让、友善都哪去了?有缺点,有不足实属正常,不足为怕,怕的是回避不足,掩饰不足。作为曾经拥有文明古国之一称号的中国更应是一个勇于面对不足、敢于直视缺陷的民族,所谓“扬长避短”才可“来日方长”,更何况人们普遍感慨:世风日下、公德败坏。既然都有这样的感悟,那么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成为文明素质的践行者、优秀文明的维护者,让中华礼仪重现昔日辉煌,让中国不仅成为经济跨度的腾飞,更成为民族精神、优秀传统的沿袭,让中华民族重振辉煌和夺目。
参考文献
[1] 卢伟英.如何提高中职政治课教学的实用性[J].广东教育:职教,2013(8):82-83.
[2] 阅读理解[EB/OL].https://www.1010jiajiao.com/yuedu_page_11408.
[3] 你若不为正义站岗,你就得为邪恶陪葬!又一起公交抢夺方向盘事件[EB/OL].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0573&s=fwzwyzzwz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