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
摘 要:朗读在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朗诵获得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在语文的教学中始终需要注重在课堂中对于学生朗读的培养,朗读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b)-0205-02
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朗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由于现在的课堂模式过分追求时间效率,从而忘记了当初的课堂为什么而来,忘记了给学生朗读,忘记了给学生多方面的培养与锻炼,由于现在的课堂缺乏朗读,所以现在很多学生缺乏情感的培养,很多学生情商都不太够,所以针对这种现象,做出以下探究。
1 教师以身示范,正确引导学生
小学生会崇拜自己的老师,老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有时候会把老师当成他们效仿的对象,其实就是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和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自己要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只有自己变强大了才有更强大的能力去培养学生,给他们更好、更充足的养分,还要自觉锻炼并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然后在课堂上为小学生进行规范化、饱含感情的范读,让小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让他们也体验其中的情感转折,让他们知道朗读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特别是长期在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从而有助于朗读教学的开展。特别是如今热播的《朗读者》,可以借鉴,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电视节目,播放给学生观看,可以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朗读的魅力无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语文课堂学习的阅读、朗读教学,把朗读真正纳入到语文课堂当中。很多教师为了赶课,从而不让学生去朗读,相对于写作来说,他们觉得朗读能够收获的要比写作的小,恰恰不知,朗读所给学生带来的是更大的收获,教材中包含有朗诵的文章,都是比较适合朗读的,都是非常经典的文章,也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所以通过对语文课堂对课文朗读教学的开展,学生读的同时能掌握规范化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他们的语文学习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语言学习是一种情感感受的过程,小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更加不可能进行有感情的流畅朗读了,更多的时候需要老师的引导,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开展逐句领读,老师尽量进行标准朗读一句或者给他们放朗读视频,学生们跟随模仿其朗读一句,同时尽量要求让学生注重节奏快慢,让他们掌握韵律美和音乐美,运用好强弱适当的情感,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实现朗读能力的提升。其实朗读就是对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化的一个过程,是一种个人情感上的共鸣以及抒发,并能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可以直接了当地说,朗读就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性的培养。
2 鼓励学生读书,让他们进行反复朗读
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呢?重复读书可以刺激大脑,进而给男子留下深刻印象,都是语言类的东西,都是要重复朗读的。朗读可以把情绪调动起来,特别是名篇佳作的韵律美、节奏美、格调美,只有在朗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高低起伏也是在朗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大声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腹稿能力,让他们能够出口成章,朗读所积累得到的词汇量,可以让他们进行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对孩子的写作具有极佳的借鉴作用,最后还能够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并可以利用简单的剧本把学生的情景演绎创建出来,表演出来的形式也是一个情感表达的形式,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经历到情感的变化,也对提高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良好的兴趣有助于他们学习,只有他们对朗读感兴趣了,愿意去做这件事情了,他们才会从中吸取养分,从而让他们学会欣赏文章,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语文课堂充满琅琅书声,可以让他们从朗读中寻找某个问题或者寻找某一个答案,小孩子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去寻找其中的奥秘,这是一种引导性的方法。例如:提出几个问题,特别是文章中对朗读要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去朗读,并且要求在朗读过程中要带着感情去读,或者可以用接龙的形式去朗读,再把不认识的字词和不理解的句子用笔勾画出来,在朗读完毕后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之间相互讨论,相互讨论的的结果又是对学生的一种体验[1]。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理解文中大意,而且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对自己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还能增强自信心。
3 注重学生在朗读中的理解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要学生能够说话、敢说话、会说话,老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要让学生有发散性思维,不要框住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的想法充分释放出来,可以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有益于他们语文意识的构建和知识体系的建立。小学生的思想还没有成型,对世界的看法也还比较简单,所以很多时候你给一篇文章他默默地理解不如让他大声朗读要好,一遍不行读两遍,两遍不行读三遍,读多了自然也能够悟个一二了。例如,像《少年闰土》这样的课文,具有很强的现象能力和對提高理解能力有极高的帮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朗读课文后表达他们的个人看法,引申到自己的童年,让他们脑海中可以对乡村有一副挥之不去的画面停留,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这种画面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更好地感受到那样的画面,所以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4 及时调整课堂模式,改进教学理念,发展趣味性课堂
课堂模式总是单一乏味的,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朗读教学可以解决这一类问题。或许我们有时候可以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不如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试想,由总是教师主导的课堂转变为师生一起参与进来,学生又怎会不开心呢?还可以给他们按照表现,给予他们一定的鼓励或者奖励,可以奖励他们看一段小视频或者听一首歌,也可以课后让他们录制朗诵视频,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2]。如今线上课堂已经越来越火,我们线下课堂压力很大,单单是知识性的传播远远吸引不了学生,我们要利用自己的自身优势,发挥有人情味儿的课堂,所以更加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老师可以适当进行朗诵比赛之类的形式,让他们在朗读中比赛,可以让他们很好的培养情感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学习更多知识,因为他们准备一个比赛需要去做准备,进行一个比赛准备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去找课文、去朗诵课文,还要朗诵得有情感,就必须要去体验作者的情感,了解文章背后的一系列故事,等等,这样子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很多时候这个比赛重要的不是结果,而去学生去准备的时候这样子的过程。所以发展多样的趣味课堂模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5 结语
综上所述,朗读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改变自我的一个过程,既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也能从中感受到语文的快乐。通过朗读,特别是反复朗读,可以增强理解能力,通过多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探索朗读过程中去获得更多的乐趣,从而爱上朗读、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 丁湘湘.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创新思考[J].儿童大世界,2019(4).
[2] 陈爽.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魅力中国,2019(14):211.
[3] 郑如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解决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