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的内在本质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的制约;教学方法受到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和制约。
一、教学方法的中间转换职能
教学方法,既体现出个体的方法体系,也体现出群体的方法体系,即学校的方法体系。目前,教师个体有自己完整的教学方法和话语体系吗?如果没有,就难以体现自己的教学主张。学校群体有自己完整的教学方法和话语体系吗?如果没有,也就难以体现学校的教学特色。
教学方法,顾名思义,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师施教的方法要成体系,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成体系,两者整合融通在一起,教和学才能成为一体。目前,可以说教师教的体系较为完善,学生学的体系则刚刚构建,但是,教和学交织在一起的第三种教学关系(师生双主体)下的教学方法体系的研发,尚未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教学方法是从“怎样干”到“这样干”的中间转换环节,是个“过渡”地带。“怎样干”是方法体系,是干的程序、策略,“这样干”是操作体系,多呈现于教学方式,而教学方法是教学方略的计划和策略的方案细化,细化到每个方面、各个流程都具备明确指向。教学方法又是对教学方式指导和引领的综合集成,对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问题都有尽量明晰、具体的解决方式。
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行为的参照标准体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学方略——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在特定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的引领下,师生参照一定的教学方法和体系,分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学习方式。
二、教学方法的刚性转换职能
刚性转换就是硬性转换,是必须转换之意。这个转换首先建立在学校和教师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方法体系,内涵外延都很清晰。接下来是对教学方法体系的评估,在评估中让师生“人人皆知”,然后,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程序化方式,转换到教学方式层面。
教学方法的刚性转换表现在学校各部分间的有序转换。一所学校研发编制出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先是由学校领导听取学校学术(专家)委员会鉴定后的决策發布,这是教育家型校长的领导职能。接下来,教学行政部门编制相关的实施管理文件和规则,加以行政推进(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指令性),而教学研究部门的职能是研发技术含量较高的培训推广课程,力争让广大师生都知晓、接受和有能力使用教学方法体系,展开相应的教与学。然后,是师生在使用教学方法过程中对其进行改进、优化,并针对反馈的问题得出对教学方法的客观评价。我们的学校对教学方法体系缺少“定量定性”、可操作的质量评价体系,今后应该逐步弥补这一短板。
教学方法的刚性转换,还体现在能力训练教学方法的倒推式转换,即从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开始,中间段是开发智力,末尾段是培养能力。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法,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推进过程,也是“输入→编码→输出”的过程。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要想具备某方面的能力,其前提是需要具备某方面的智力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所以,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法必须顾及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启迪、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的时空转换职能
方法,是关于解决思路、说话、行动等问题的路径、程序等。教学方法自然就是关于解决教学(课程)内容的思路、行动等问题的路径、程序等。教学方法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课程)目标,按照设计的教学方案,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操作活动的总和。
真实的教学方法,是由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组成,而这些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这些时间和空间,有些是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时间和单位空间,而更多的是在多个单位时间和单位空间。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法的完成,有些可能是一个时间中的多个空间,有些可能是一个空间中的多个时间,有些可能是多个时间与多个空间的交叉。
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少能有的放矢地考虑这些,就像传统菜肴的制作,放什么调料,放多少油盐酱醋,一般都是“少许、酌情、应该是”,很少精确到多少克。然而,在数字化时代,教学方法应该摒弃对时间、空间的模糊安排,应该尽可能有目的地精准安排。我们应对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方法所承担的教学(课程)内容做一个相对精确的时间和空间的统计,有多少时间和空间用于知识传授,有多少时间和空间用于智力点拨,有多少时间和空间用于能力训练……安排的时间和空间够吗?安排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吗?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深思,并提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