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语文学科及其课程活动而言,如何寻求培养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之间的有机“链接点”呢?笔者认为,注重对基本策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素养以及促进其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基本规则。
一、要善于在字词类教学中进行方法指导
古语云:“万丈高楼平地起,人生聪明识字始。”在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中,字词类教学是贯穿始终并活跃其中的基本内容,也是引导学生真正走向语文学习的良好开端和奠基之作。在字词教学传统模式中,教师习惯于把生字读音、字形词义、词语解释等一古脑儿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死记硬背中生搬硬套。这种不求甚解的“喂教”模式,人为地培养了惰性学习思维,变相地扼杀了孩子们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实际感悟能力。从本质看来,这种现象与核心素养要求也是并不同行甚至背道而驰的。那么,如何加强对字词类学法的有效指导呢?对于基础教材规定应知应会的生字新词,语文教师要认真引导、详加解释;对于明确“应知应会”之外的,注重教会并引导学生借助于查字典、多媒体搜寻等途径去解析释义;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激励学生善于通过联系前后句、上下文等方式来学习、把握和感悟,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如此而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不断地积累和积淀。
二、要善于在课内外阅读中进行方法指导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阅读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而且占有“半壁江山”的份额。语文阅读可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类。前者是主要阵地和重要形式,后者则是有效拓展和必要延伸。不仅如此,只有两者相互沟通、相辅相成,才能赢得熟能生巧、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如教学《索溪峪的“野”》时,在课堂教学环节,笔者设计如下问题:①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些方面?②针对“山野”“水野”“物野”和“人野”,文中如何描写了索溪峪的“野”?③结合实际认知和生活感受,谈谈你对“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并用笔写下来。这些问题纲举目张并且介于“最近思维发展区域”,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学习思维,又有利于发挥活性思维的引领作用。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应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重要句式(总起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等)以及结构形式等方面,在学用结合中不断地实践、感悟与强化。
三、要善于在自主性学习中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在“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教育理念下,我们应本着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努力把“教师”角色转化为“导师”角色,把“教学”行为转化为“导学”行为,努力为自主性学习活动通过相应的时空、阵地和环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空间。以《将相和》教学为例。在课文教学结束后,笔者引领小学生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自主性学习活动,如讲述相关历史故事,演讲文本情节内容,辩讨角色人物关系,讨论交流学习心得,表演课本剧等等等。不仅如此,还开展了各个小组代表之间的汇报交流和部分项目的竞赛活动。整个活动期间,基本上是由学生自行组织活动的,笔者以“坐在路边鼓掌”的角色给予适时适量地启发与引导。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认真完成活动任务并赢得比赛成功,学生认真主动地既要研读文本,深入体会人物性格特征,多方搜集史料信息,还在个体和小组之间强化了合作。既加强了自主发展能力,又增强了相互合作意识。
四、要善于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方法指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開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以多元化整合为基本特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当前培养语文学习能力、学科基本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和良好平台。以“毕业纪念册”设计为例。笔者全班学生分为6个多人小组,阅读专题材料,讨论、设计并确定栏目如下——①封面:“童年踪影”。②前言:班集体成长历程。③主体大板块。“师恩难忘”:学生优秀文章;“我的成长故事”:学生生活趣事;“荣誉统计表”:全班6年来主要奖项和荣誉;“真情表白”:我对母校、老师和同学说说心里话。④根据各自的兴趣和特长进行详细分工,并且确保在一周内完成。在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不用扬鞭自奋蹄,所有人都处于“积极参与、全力施为”的亢奋状态。可以说,通过指导实践,每位学生都从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感受。
开青青,甘肃碌曲县城关小学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