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丽
摘 要: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其自身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发生重要的改变,使传统大学生管理模式不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更好地发挥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提升大学生管理工作成效,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管理服务。该文分析大学生管理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管理 管理问题 创新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3(c)-0215-02
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使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管理工作,并对其提出更为细致的工作要求。要求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利用创新机制来提升管理成效,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实现行政化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以促进当代青年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 大学生管理的问题分析
1.1 大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完整的学生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的不完善和更新速度较慢,使其在落实过程中缺少一定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难以适应教育环境的快速变化,很难发挥管理制度的约束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缺少有关大学生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使高校在没有参考的情况下进行的制度建设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在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管理制度无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方面,对学生合法权益与所应履行义务方面的规定不明确,不但造成大学生管理制度与法律关系的混乱,同时在学生受到利益侵害时,大学生管理制度并不能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作为承担管理义务的教育场所,高校有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与人身安全,这种在公平的环境下所建立的关系,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保障。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造成和谐关系下学校管理责任的不明确,产生管理主体与管理环节之间规范性的矛盾,弱化学校在行政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对院校长远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1.2 管理手段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作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思想敏锐的群体,更加渴望对自我个性和能力的展示。需要院校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促进学生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更具针对性的管理服务。就目前高校大学生管理现状而言,还存在管理手段较为单一落后的问题,在管理过程中仍以事务性管理为主,对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所忽视,使大学生管理工作成效达不到预期。传统管理机制将管理者视作为管理的主体,将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的客体,在实施管理手段时重视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只告诉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不告诉学生为什么不能做。这种过于僵化的管理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抗拒感,容易引发心理敏感学生的不满,从而采取反抗的方式来进行抵制,不但影响学生管理质量,还会造成校园秩序的混乱。另外,这种管理方式最为突出的管理问题为在学生出现问题后,利用批评或惩罚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不仅不能有效解决所出现的问题,还违背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影响大学生管理制度的成效。
1.3 管理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学生数量激增,不但为教育工作带来全新的压力,同时也使传统的学生管理方式不适应大规模学生群体的管理,为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普及,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在能力与素质方面体现全新的特征,传统管控式的管理方法不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发展需求。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创新管理手段和具備创新管理能力人员的缺失,导致管理工作还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在高校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往往将管理的重心放在设施建设与教研方面,忽视对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培养,管理人员自身管理能力的不足,使其无法有效落实高校管理要求,从而造成管理内容和条例的传递不畅,对管理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大学生管理机制的创新路径
2.1 建立大学生互动管理机制
大学生管理机制是提升大学生工作成效的保障,也是更好地完成大学生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为更好地解决传统管理制度存在落后性的问题,高校要对大学生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大学生互动管理机制,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高校要确立互动管理的建设理念,并明确各个主体之间的管理职责,使院校、教师、学生之间能够实现有效对接。其次,院校要制定相关互动管理制度,促进互动机制的建立与形成。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院校可参考国外学分制的管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导师制与选课制度,为学生建造更加丰富的发展平台,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最后,建立管理互动模式,大学生管理工作要想实现管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就必须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建立实训基地、互动课堂、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不断增强学校作为管理主体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通过互动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
2.2 形成大学生激励管理机制
激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主要手段,激励的效果取决于学生自我满足程度。高校所利用的激励手段不能局限在方法本身,而是应将学生的需求与管理内容进行结合,建立完善的激励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实施管理工作提供保障。第一,高校相关管理人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只有在相互平等的层面上,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凸显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减少管理工作中的阻碍。在学生出现行为与思想问题时,管理人员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批评和教育学生,应利用缓和语气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从而主动审视自我和完善自我。第二,利用情感激发的方式更好地传递管理内容,利用日常工作中的对学生的关心与照料,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诉求,有效地减少学生在配合管理工作中的抵触情绪,利用情理交融的教育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对管理者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管理者具备博大的胸襟和细腻的情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并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在学生群体中实现情感的传递。
2.3 引入大学生竞争管理机制
建立大学生竞争的管理机制,利用学生之间相互促进与相互比较的心理,提升管理工作的效能,是增强大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与成效的主要手段。其中竞争管理手段包括集体竞争、个体竞争、多维度竞争等,科学合理地应用竞争管理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但在实施过程中的力度问题,会影响管理效果,力度控制不好会导致管理失误的问题。更好地调控竞争管理的实施力度,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一是设立可达成的竞争目标。竞争目标是学生更好地约束自我的驱动力,难度较大的竞争目标会使学生产生精神压力,降低学生达成目标的兴趣。而过于简单的目标会使学生缺少挑战的欲望。因此高校所制定的竞争目标应具备一定的弹性,可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并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更好地发挥竞争机制的促进作用。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竞争管理机制的构建目的是激发学生自身的管理积极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要使学生明白竞争只是一种激励的手段,不同学生相互比较的方式,以减少恶性竞争现象的出现。三是建立奖惩制度,在学生出现明显进步时,管理人员应利用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为支撑力更好地进行自我约束。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应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批评与警示,使学生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以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利用这种奖惩手段来增强竞争管理效果,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能够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向上的管理氛围,以最大限度地增强管理效果。
3 結语
总而言之,高校作为管理工作的执行者,要利用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来进行管理创新。在充分了解青年学生性格特征与思想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制定管理方案,建立大学生互动管理机制,来促进院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利用大学生竞争管理机制,来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热情。利用大学生激励管理机制,来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维护学生的自身利益,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日辉.大学生管理的问题分析与机制创新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4):107-108.
[2] 周欣.高校大学生管理问题与创新机制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6):112.
[3] 赵静.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念创新与机制创新初探[J].现代交际,2016(7):5.
[4] 张栋.对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的分析[J].商业经济,2016(8):161-162.